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青年毛泽东已初显伟人气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9:01:2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什么说青年毛泽东已初显伟人气象?                         

2025-01-21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民间谚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这句谚语用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身上也是非常贴切的,
因为青年毛泽东其实已经初显伟人气象了!

毛泽东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春,不满18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求知欲极其旺盛的青年毛泽东到了长沙后,眼界大开,了解了孙中山和他成立的同盟会以及黄花岗72烈士。
了解了这些前所未闻的事情后,激情澎湃的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兴冲冲地贴在了学校的墙壁上,他在文章中提出应当由孙中山、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起来组成新的政府,以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独裁统治。
毛泽东若干年后对自己当年的这篇文章的评价是“那时候是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但难能可贵的是,激情澎湃的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充满深切关注,
激情澎湃
以及深切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表现出来的
忧国忧民情怀,这正是毛泽东初显伟人气象的第一个标志。
那时候,对青年毛泽东来说,只要有能够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法,他都愿意亲自尝试一番。比如,不久后爆发了武昌起义,还在读书的他竟然投笔从戎,跑去驻长沙的起义新军25混成协50标第1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
毛泽东当兵可不像别人那样,仅仅是当兵,他虽然只当了4个月的兵,除了做好了一名列兵该做的,比如军事训练等,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当中,就在这时候他从报刊上获知了“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很兴奋地写信和同学讨论。
1912年2月,毛泽东再次求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为省立第一中学),在此期间写了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获得国文教师柳潜的极高评价,
老师认为他是伟大之器,
“再加功候,将不知其所至”。

但毛泽东读了半年之后,认为学校课程过于刻板、贫乏,远远不能满足他求知的需要,于是干脆主动退学,每天去省立图书馆自学,在这半年的自学中,他广泛阅读了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思想也变得更加深邃。
刻苦好学与见识深远,
这是青年毛泽东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也是
他初显伟人气象的第二个标志。
1913年春,毛泽东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度过了5年时光,这5年时光,毛泽东不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也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尤为难得的是,毛泽东对时事政治尤为关注,并被同学们尊为“时事通”。
随着年纪和知识、学问的增长,毛泽东亲眼目睹了军阀、官僚和财主们的严酷横行,以及穷苦人民在死亡线上的苦苦挣扎,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刺激了他,让他经常深入思考和探索改变社会现实、解除人民痛苦的途径和方法。
这一时期,国内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陈独秀的《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创刊了,也传到了湖南,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教授也为这个杂志写文章,并把这个杂志推荐给了学生。毛泽东受《新青年》的影响极为深远,《新青年》也是他最爱看的刊物。
毛泽东经过对古今中外诸多历史涉猎之后,对“除旧布新的革命甚为赞赏”,但到底怎样革命,还没有找到一条理想的路径。在毛泽东等人的组织和领导下,1918年4月成立了新民学会,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了毛泽东周围。1918年6月,从湖南一师毕业的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起响应“留法勤工俭学会”,在湖南大力发动和组织了大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
1919年3月,毛泽东到上海送别了蔡和森和萧子升等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而他自己则选择了留在中国。毛泽东认为,在西方国家不一定能找到解决他个人以及整个中国前途问题的答案,他更愿意留在自己的国家,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国家,他认为自己留下来更有益处。遇事
极有主见
,这是青年毛泽东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也是
他初显伟人气象的第三个标志。

1919年4月初,带着许多刚刚学到的新思想和活动经验回到长沙的毛泽东,受同班同学周世钊的邀请来修业小学任教,担任历史教员。他每周要上6节课,工资不高,但他很满意,因为他认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同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加强联系,可以更方便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却遭到拒绝,刺痛了爱国群众,5月4日爆发了爱国学生运动。5月中旬,邓中夏受北京学生联合会委派来到湖南,毛泽东等人组织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了湖南学生运动以声援北京学生。
7月,毛泽东等人又发起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开展了一系列爱国反日运动,毛泽东一直站在运动的前列,作为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以注重实干的风格而闻名当时。比如,有人提出“工读互助”一题要大家讨论,毛泽东在第三次讨论时就不耐烦了,
他认为,老是坐而论道有什么意思?要干就干啊!
最能体现青年毛泽东注重实干的莫过于他一手操办的《湘江评论》
,这个刊物是学联的机关刊物,总共只编撰了5期,其实基本上都是毛泽东一手操办,不仅绝大部分文章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写好了文章他还要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拿到街上去叫卖。毛泽东白天忙的事情太多,只能用晚上时间写稿,经常不顾酷暑挥汗如雨、奋笔疾书。
注重实干是青年毛泽东初显伟人气象的第四个标志。
住在修业小学的毛泽东生活其实是非常清苦的,每月工资只有几元钱,除了吃饭所剩无几,他的行李只有旧蚊帐、旧被套、旧竹席和基本兼作枕头用的书,身上穿的也是很破旧的灰长衫和白布裤。
青年毛泽东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满脑子想着的却全都是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在他身边聚集着一批像他这样有着强烈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他们都耻于议论女人或私人问题,就连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他们拒绝与庸人打交道。
淡薄物欲却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这就是青年毛泽东初显伟人气象的第五个标志。
参考文献:
《毛泽东传》:金冲及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是毛泽东》:任志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3:34 , Processed in 0.0078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