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最先写的文章,为何被老师嘲笑,后来他是如何改变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08:04:5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主席最先写的文章,为何被老师嘲笑,后来他是如何改变的                                                                         2025-02-04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1950年,毛主席专门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请他务必对一名叫戴常贞的老妇人给予生活照顾和关照。按理说,毛主席一生,从不为亲戚朋友走后门,搞特殊化,那么他为何会为一位老妇人破了例呢?

这还要从毛主席的恩师袁吉六说起。
1913年,毛主席考入了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并入第一师范学校)。也是这一年,袁吉六受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校长陈润霖的邀请,成为了该校的国文老师。
起初,毛主席在预科三班读书,后来才转到了本科一部第八班,也就是在那里,毛主席成为了袁吉六的学生。
当学生的,哪有不调皮的。当时学生们看到袁吉六不仅年纪大,而且还留着一把大胡子,所以大家就叫他“袁大胡子”。
不过,袁吉六很有才学,他讲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其风格很受学生欢迎,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上他的课。
不过,袁吉六最关注的学生还是毛主席。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毛主席的国文成绩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毛主席和他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出身。
袁吉六的出身确实苦。他自幼丧母,父亲虽中过秀才,但因家境困难,不得不靠卖豆腐为生。
袁吉六读了几年私塾,由于家境贫寒,几乎到了辍学的地步,好在他的老师见他天资过人,便免掉他的学费,这才让他得以继续学习深造。
袁吉六深知穷孩子读书的艰难,所以他对毛主席特别关注。
那时候,毛主席很钦佩梁启超,对梁启超的文章视如珍宝,因此在作文的时候,总是喜欢模仿梁启超的文风。他的同学也认为他的文章做得很好,对他多有夸赞。

毛主席把文章拿给袁吉六看,没想到袁吉六却给他泼冷水说,他的文章是新闻记者的手笔,满满梁启超味,甚至袁吉六还嘲笑梁启超,说他的文章半通不通。
随后,袁吉六便让毛主席多读韩愈的古文,并且还颇为大方地把自己收藏的古籍借给他看,希望他能刻苦钻研,真正学会古文体。
毛主席如获至宝,但是很快就读完了,很想继续找老师借书。但是他也知道,袁吉六嗜书如命,所以他也不好意思经常去找袁吉六借。后来,他干脆在旧书摊上花了一点钱,买了一本宝庆版的《韩昌黎诗文全集》。
果然便宜无好货,毛主席翻阅的时候,发现书里面不仅有很多印错的地方,还有缺页破损的情况。于是,毛主席就到图书馆去找来了善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的《韩昌黎诗文全集》,一边对着善本校对修改,一边仔细阅读。就这样苦读了几个月,才算把那本宝庆版的《韩昌黎诗文全集》所有的错处和缺省的页数,全部修订和添补完成。只是那本书上也被毛主席画得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等。
当然,随着不断翻阅,毛主席渐渐领会到了韩愈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作文上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至此,袁吉六才对他的作文给予了肯定。
袁吉六虽说是前清举人,可是他并不古板僵化,他不光常和毛主席等学生探讨古文,还经常让毛主席到他家读书。在那种时候,他总会悄悄示意妻子戴常贞为毛主席端出一碟吃食,让毛主席改善伙食。
毛主席喜欢看书,有时候在老师家里看书看得入了迷。戴常贞端来饭菜时,他并没有注意到,等他饿时,饭菜虽然凉了,但他仍端起来就吃。戴常贞看到后,总是把饭菜热过再给他吃。

1915年,由于学校要增收学费,毛主席带头罢课并驱逐校长张干。学生闹事,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事情,何况还驱逐校长,所以怒火中烧的张干决定开除毛主席等学生,并取消他们的学籍。
袁吉六听说后,认为张干这样做,会断送毛主席的前途,所以他不光出面为毛主席做担保,还在为毛主席鸣不平时说:“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为了给张干施加压力,袁吉六联合徐特立、杨昌济等有名望的老师,和张干据理力争。最终,张干只得把开除改为了记大过。但毛主席等学生却仍然不依不饶,坚持要张干离开学校,他们才肯复课。事情越闹越大,湖北教育厅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免去了张干的职务,把他调离学校,事情才算有了了结。
1918年,毛主席毕业后,在杨昌济的推荐下,到北京大学做了图书管理员。袁吉六也离开了第一师范学校,又辗转到其他学校担任过国文老师。
其实,袁吉六确实生不逢时。
袁吉六自幼深知家贫,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勤学苦读,先后考中秀才和举人。可惜接着清廷便取消了科举制度,这样一来,就断送了他的前程。
袁吉六是个有风骨的人,尽管民国初年,湖南军阀谭延闿曾重金聘他做秘书,但他不愿意为军阀效力,所以拒绝了那桩差事。
后来,袁吉六一直靠教书为业,生活也并不宽裕。
不过,袁吉六和毛主席这对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只是后来革命形势变的严峻以后,毛主席担心袁吉六会因为他受到连累,便中断了和袁吉六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并没有忘记他的恩师,但经过打听,他才得知袁吉六已于1932年病逝于家乡隆回。恩师的离世,让毛主席非常难过,在得知师母戴常贞生活拮据后,立刻拿出50万旧币(约50元),让时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士钊带给戴常贞,缓解师母的经济压力。
考虑再三,毛主席又亲笔写信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请他给予戴常贞生活上的关照。毛主席一生也没搞过特殊化,为了恩师,他终于破例了一次。
1951年4月,毛主席又特意派人把戴常贞接到北京观看五一庆典,并且还设家宴招待戴常贞。待戴常贞回湖南时,毛主席又送给她300万旧币,和两大箱生活用品。
那以后,毛主席还多次给戴常贞寄生活费,每次都是数百元不等,而这些也都是从他的稿费中支出。
由于有毛主席的关照,戴常贞的晚年过得很幸福,直到1970年,88岁高龄的戴常贞才在平静中离开了人世。
除了照顾恩师的遗孀,毛主席听说袁吉六去世时,由于正逢乱世,再加上家里经济困难,所以只能草草下葬,于是他又拿出钱来,委托地方相关部门为袁吉六翻修坟墓,并亲自为他题写碑文。
戴常贞去世后,毛主席原本想回湖南参加戴常贞的葬礼,但由于他健康状况不好,最终没能成行。于是他又自掏腰包,拿出300元钱,作为丧仪费,让人带给了戴常贞的子女。
毛主席一生尊师重道,他常和人说起,如果不是袁吉六,他可能还写不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言文。为报师恩,毛主席关照了师母戴常贞20余年,这在当时成为了佳话,而他这种情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3:36 , Processed in 0.0079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