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原则性极强,但也有大众不理解的原则,一生遵守“三不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5 11:57: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主席原则性极强,但也有大众不理解的原则,一生遵守“三不碰”                                                                                2025-03-25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深厚情感的人。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一生是自律和简朴的典范,
他的睡衣有71个补丁,而他的拖鞋更是陪伴了他长达20年的岁月。
我们都知道,我国有段时间经历过缺粮,
毛主席老人家自责不已,主动表示不沾肉食,共同与人民渡过难关。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却有着一项“不同寻常”的个人戒律,被称作“三不碰”原则,到底是哪三样呢?
首先是
不睡软床
,我们都知道,
软床睡起来比硬床舒服,但是有人喜欢睡硬床,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人。
毛主席从小就睡硬床,青年四处求学没有机会睡软床,后来参加革命全国到处跑,没有时间选地方睡觉。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就喜欢上了睡硬床,
当年到达延安的时候,红军算是稳定了下来,因此也相对条件好了一点。
然而有一天,警卫员忠诚地守在毛主席的门外,到了半夜,警卫员突然听到床铺摩擦声。
他以为毛主席要起来,正准备进去询问时,房门打开了,毛主席说:“
这床太软,你帮我把床单和褥子都移到地上吧,我就地而睡。

警卫员急忙劝解,但
毛主席已下定决心,表明第二天再换一张硬些的床,就这样毛主席在延安就睡在硬板床上十来年。
在三大战役结束,毛主席离开最后一个革命根据地到达北京,毛主席被安排在了别墅里,毛主席到达别墅后,一看软床立马让人给换成硬板床。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住的地方也是硬板床,后来毛主席年纪大了,警卫员建议睡软床,但还是说不动毛主席。

其次是
枪杆子
,在毛主席所拍摄的照片中是极少数拿枪的。

枪杆子里出政权

是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深刻反映了他对“枪杆子”角色的深度理解。
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位深知“枪”的重要性的领袖,生平却不碰枪,
毛主席用枪次数最多的就是辛亥革命时期,当时毛主席18岁。
毛主席在红军时期也是用过枪的,
当时国民党部队正在追击着红四方面军,毛主席作为领袖在这危难之际,果断拿起手枪作战
,这也激励了战士们。

但是毛主席在战斗结束后,就将手里的枪上交了,朱老总和陈毅劝毛主席佩戴上枪吧,却被毛主席给拒绝了。
毛主席说道:“
红军缺乏武器,理应给他们消灭敌人,在我手上没用处,就是个摆设。

有一次林总的部队缴获了一个精美小巧的手枪,林总想到了毛主席还没有配枪,但毛主席说道:“
如果要是到我用枪的时候,那么红军恐怕要完蛋了。

或许,毛主席不用枪的理由是,
他非常相信战士们可以保护好他。
最后一个原则是
不碰钱
,毛主席主席从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那刻起,便将个人的物质追求置于心灵的追求。
他以身作则,不为财富所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之中,过着艰苦朴素的习惯。

1956年,在全面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在党内强调,领导干部应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后来随着发展,
有些领导开始关注个人利益,毛主席得知后指出,工资调整的主要受益者应该是劳动者和基层员工。

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将自己的工资降低到了404块钱,毛主席不吃肉和老百姓一起渡过这三年的自然灾害。
有人说,
钱代表财富、枪代表权力、软床代表享受,毛主席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毛主席不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也就是说,毛主席的心始终是和人民连在一起的,他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2:49 , Processed in 0.0092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