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雨岑梅兰竹菊四条屏瓷板画鉴定指南和技巧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4 09:07:4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5-4-14 09:09 编辑

刘雨岑梅兰竹菊四条屏瓷板画鉴定指南和技巧                                                                           2025-04-11 11:09                                        

发布于:江西省
   

刘雨岑梅兰竹菊四条屏瓷板画鉴定指南和技巧
认识刘雨岑:瓷绘大师的艺术人生

刘雨岑于 1904 年出生在江西鄱阳,祖籍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 ,原名 “玉成”,后改 “雨岑”“雨诚”,斋名 “觉庵”,别号 “澹湖鱼”,六旬后号巧翁。他出身平凡,父亲刘海清是一位铜匠。在刘雨岑年幼时,受邻近裱画店的熏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遂拜鄱阳知名画家潘勾宇(一说为潘陶宇)学艺,期间还念了几年私塾。1918 年,他改填波阳籍,考入饶州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该校对籍贯要求严格,非江西籍人不收,这一经历为他的陶瓷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1 年毕业后,刘雨岑继续跟随潘勾宇先生深入学习中国画。1922 年,他前往景德镇发展,在这里结识了陶瓷世家朱受之的女儿朱秋霞,二人结为连理。朱秋霞自幼随父学画瓷像,婚后在刘雨岑的指导下改画花鸟走兽等瓷艺作品。刘雨岑的岳父朱受之与当时景德镇绘瓷大家王琦交往密切,王琦对崭露头角又谦虚好学的刘雨岑十分赏识,因膝下无儿,便将刘雨岑收为义子,这便是 “珠山八友” 中传为佳话的 “父子一对” 。在此前后,刘雨岑协助王琦创立 “瓷业美术研究社” 和 “月圆会”。“月圆会” 是一个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影响深远的艺术团体,成员常于月圆之日相聚,交流瓷艺心得、切磋绘画技艺,他们的作品和理念推动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当时的创新与发展。
建国前,刘雨岑先后在 “浮梁县立陶业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 等校任教,教授中国画和陶瓷艺术 ,培养出王恩怀、徐亚凤、詹铁成等众多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他的陶瓷花卉小写意画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青年。在长期的花鸟画创作生涯中,刘雨岑十分注重体验生活。他在宿舍门前设花坛种牡丹,庭院中养八哥、金鱼,通过细致观察花鸟虫鱼的习性与动态,获取创作灵感。同时,他也注重文学、诗词、书法等方面的修养,一生创作了不少诗词,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还坚持天天习写 “石鼓” 等碑帖,不断夯实基本功。
1954 年,刘雨岑就职于 “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 的前身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担任艺术室副主任。他曾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大会,还前往名山大川及全国各产瓷区和博物馆参观、考察、写生,这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和胸襟。在此期间,他有幸与潘天寿、傅抱石、关山月等大师切磋技艺,林风眠、唐云、朱屺赡、王个簃等大家来景德镇时也特来拜会他。与这些艺术大师的交流,使他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技艺也日益纯熟。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是刘雨岑艺术生涯的高峰期,他设计的数十种日用瓷画面被大量复制生产;绘制的陈设瓷作品屡屡被《景德镇瓷器选集》《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中日合刊)等大型画册和全国多种报刊选载。1959 年,刘雨岑荣膺陶瓷美术家称号并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美协主席,江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 。令人惋惜的是,1969 年,刘雨岑在批斗中精神失常,突发脑溢血辞世,年仅 65 岁。2011 年 1 月 22 日,经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等机构审核,被追忆为 “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荣誉称号 。刘雨岑在陶瓷粉彩花鸟绘画领域成就卓著,早年受华喦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精髓,逐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尤其是他创立的 “水点技法”,对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

梅兰竹菊四条屏的独特魅力
选材:花中四君子的文化内涵
刘雨岑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在选材上独具匠心,选取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的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其文化内涵深远,可追溯至宋元时期。那时,画家们热衷于绘制墨竹、墨梅,还常将松、竹、梅组合在一起,形成 “岁寒三友” 的经典意象,寓意着坚韧、高洁的文化精神。“元四家” 之一的吴镇在 “三友” 基础上补画兰,创作出《四友图》。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集雅斋主人黄凤池舍弃松,引入菊,辑成《梅竹兰菊四谱》,在小引中他提到,这四种植物 “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其友陈继儒题签 “四君”,用以标榜君子的清高节操 。此后,“四君子” 之称逐渐传播开来。清代《芥子园画谱》专列梅兰竹菊四谱刊行于世,使得四君子之说最终定型并深入人心。
梅花迎寒绽放,王安石笔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生动展现了其不畏严寒的坚韧。它不与百花在春光中争艳,在冰天雪地中独自挺立,散发冷香,这种孤清正是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人格。同时,梅花还寓意吉祥,“独天下而春”,是传春报喜的象征,其 “梅具四德” 以及开五瓣象征五福,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地,“不以无人而不芳”,有着君子般 “人不知而不愠” 的风格,代表着疏远污浊政治、坚守美好人格的品质,如郑思肖画 “露根兰”,隐喻国土沦陷,表达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竹子经冬不凋,茎干中空象征虚心,竹节寓意气节,耐寒且四季长青代表不屈,高挺身姿体现正直,清秀俊逸的形象宛如君子。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的名言,凸显了竹子在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它在风霜中依然苍翠,坚韧不拔的品格为清廉之士所推崇。菊花清丽淡雅、傲霜斗雪,在百花凋零后独自绽放,不与群芳争列。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菊花与隐逸、超脱的情怀紧密相连,此后它成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中和恬淡的气质,是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寄托。
艺术风格:文人画风与粉彩技艺的融合
刘雨岑在梅兰竹菊四条屏中,将文人画风巧妙融入陶瓷艺术。他早年受华喦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汲取任伯年、新罗山人精髓,形成了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画面布局简洁、神形兼备、雅俗共赏上,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趣。以四条屏中的花卉为例,他笔下的梅花磊落英发,横斜奇纵,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红黄梅花争相斗艳,小鸟栩栩如生,相映成趣,并题韩冕诗句 “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凡间品自奇”,将梅花的高洁傲骨展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兰叶呈上升姿态,曲折迂回,既显灵动之姿,又加强了画面的圆满性,飞鸟的点缀让作品充满生机活力,尽显兰花的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子竹枝杆修长,亭亭玉立,竹叶清丽俊逸,加上山花和小鸟的陪衬,画面秀逸有神韵,题郑燮的《竹石》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突出了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菊花通过浓淡晕染表现花头立体感,叶片点缀清新脱俗,错落有致,色彩绚丽,呈现出富贵气息,题诗 “月朵暮开无绝艳,风茎时动有奇香”,展现了菊的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在粉彩技艺方面,刘雨岑创立了 “水点技法”。在绘制梅兰竹菊四条屏时,他直接用 “玻璃白” 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色料的水笔加以点染。这种技法使得色彩浓淡自如,花头更显活泼自然,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例如在描绘梅花的花瓣时,通过 “水点技法”,可以细腻地表现出花瓣的层次感和色彩的渐变,让梅花看起来更加娇艳欲滴;绘制兰花时,能将兰花的淡雅清新展现得恰到好处,每一片花瓣都仿佛带着清晨的露珠,灵动而鲜活;画竹子时,用该技法表现竹叶的疏密、浓淡,使竹子更具立体感和生命力;描绘菊花时,能生动地呈现出菊花的千姿百态,色彩过渡自然,如同真实的菊花绽放在眼前。“水点技法” 不仅是工艺技巧的创新,更是将中国写意画扎实的功底与粉彩陶瓷工艺技巧完美结合,为陶瓷粉彩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刘雨岑的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珍品。刘雨岑瓷板画鉴定交易咨询下图 珠山老师。

鉴定要点大揭秘
观察画面细节与整体风格
刘雨岑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真品在画面细节处理上堪称一绝。以禽鸟绘制为例,其笔下禽鸟的羽毛根根分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将羽毛的质感和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眼睛灵动有神,仿佛能洞察周围的世界。而仿品在这方面往往相形见绌,禽鸟的羽毛绘制粗糙,缺乏立体感,眼睛呆滞无神,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在花叶绘制上,真品的叶子深浅、浓淡、枯湿变化自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有生命一般,在风中摇曳生姿;花瓣的线条流畅,形态各异,疏密得当,展现出花卉的自然之美。仿品的叶子则可能颜色单一,缺乏变化,花瓣的线条生硬,形态呆板,给人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
从整体布局来看,真品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梅兰竹菊的位置安排巧妙,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画面中留出的空白恰到好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而仿品可能在布局上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美感,各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差,无法展现出原作的艺术魅力。在意境营造方面,真品能够通过笔墨和色彩传达出梅兰竹菊的精神内涵,让观者感受到梅花的傲霜高洁、兰花的清幽淡雅、竹子的坚韧挺拔和菊花的悠然自得。仿品则往往难以捕捉到这种微妙的情感和意境,只是简单地模仿画面的形式,而无法触及到作品的灵魂。
辨别色彩运用
真品的色彩搭配和谐自然,层次丰富。以梅花为例,花瓣的颜色从浅粉到深粉,过渡自然,仿佛能看到梅花在枝头绽放时的娇艳欲滴。花蕊的颜色鲜艳夺目,与花瓣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叶子的颜色则根据不同的生长状态和光影变化,呈现出从嫩绿到深绿的丰富层次,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绘制兰花时,淡雅的色彩将兰花的清新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白色的花朵、淡绿的叶子,以及淡淡的紫色花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竹子的颜色则以翠绿色为主,通过深浅的变化表现出竹子的立体感和质感,仿佛能触摸到竹子的光滑表面。菊花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彩,红、黄、白、紫等颜色相互交织,却又不失和谐,展现出菊花的繁华与美丽。
相比之下,仿品可能出现色彩失调、单一的问题。色彩搭配可能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缺乏层次感和过渡,给人一种刺眼或沉闷的感觉。例如,在绘制梅花时,花瓣的颜色可能过于均匀,没有深浅变化,花蕊的颜色也可能与花瓣不匹配,显得突兀。叶子的颜色可能单一,无法表现出竹子的生机和菊花的丰富色彩。此外,仿品在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上也可能与真品存在差异,真品的色彩鲜艳而不失柔和,仿品的色彩则可能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失去了原作的韵味。

研究款识和印鉴
刘雨岑常见的落款方式以行书题款为主,少见长篇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雨城”“刘雨岑写”“澹湖渔刘雨岑写” 或长题款 “澹湖渔刘雨岑写于珠山觉盫暖风和窗下”“澹湖渔刘雨岑写新罗山人大意于珠山觉盫之南轩” 等 。他的书法结体平稳,意度雍容,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印款内容来看,常见印款为:“玉成”“雨城”“雨岑”“平氏”“竹”“人” 等 。刘雨岑先后用过 “刘玉城、刘雨城、刘雨岑” 三个名字,从其作品分析和其子刘平先生回忆可知,“刘玉成” 是刘氏父母所取原名,主要用于就读江西省立甲种陶瓷工业学校之前和就读期间;陶校毕业后到景德镇画瓷初期用 “刘雨城”;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和 50 年代,并用 “刘雨城、刘雨岑”;50 年代末期至 60 年代末期,只用 “刘雨岑” 。把握刘雨岑姓名沿用的年代,在鉴定其作品时,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如果一件作品落款为 “刘雨城”,且绘画风格符合其早期特点,那么这件作品很可能是他在陶校毕业后到景德镇画瓷初期的作品。
材质与工艺判断
真品的瓷板质地细腻、均匀,釉色光洁、透明度高,能清晰地看到瓷板表面的纹理和光泽。用手触摸瓷板,能感受到其光滑细腻的质感,如同触摸到婴儿的肌肤一般。在灯光下观察,瓷板呈现出柔和的光泽,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这是因为当时采用的是优质的高岭土和精湛的烧制工艺,使得瓷板的质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仿品可能存在材质瑕疵,质地粗糙,釉色不均匀,甚至可能有气泡等问题。用手触摸仿品的瓷板,会感觉到表面不光滑,有颗粒感,这是由于材质不纯或烧制工艺不佳导致的。在灯光下观察,仿品的釉色可能会显得暗淡无光,或者有明显的色差,气泡则会影响瓷板的美观和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瓷板的厚度、重量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真品的瓷板厚度和重量通常比较均匀,而仿品可能会存在差异。

市场风云与鉴定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中,刘雨岑的瓷板画备受瞩目,尤其是他的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更是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品。近年来,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刘雨岑瓷板画的价格也呈现出一路攀升的态势。从拍卖数据来看,其作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民国 13 年(1924)刘雨岑的粉彩松鹤图中堂瓷板挂屏,在北京保利 2012 春季拍卖会上,以 2,875,000 元的高价成交;2014 年,刘雨岑粉彩四季花鸟瓷板画估价 590 到 650 万港币之间,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 858 万元港币高价成交,引发了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在 2023 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虽然整体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刘雨岑的瓷板画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热度和稳定的价格走势。
然而,随着刘雨岑瓷板画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市场上的仿冒品也层出不穷。这些仿品制作工艺参差不齐,有些仿冒者为了谋取暴利,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模仿真品,从画面风格到款识印鉴,再到材质工艺,都进行了看似逼真的仿制,这给收藏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旦收藏到赝品,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会影响收藏者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准确鉴定刘雨岑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的真伪,成为了收藏投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鉴定方法,才能辨别出作品的真伪,确保收藏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让藏家们能够放心地收藏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瑰宝。
鉴定实战与经验总结
鉴定刘雨岑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又充满乐趣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鉴定过程中,要将画面细节与整体风格、色彩运用、款识印鉴以及材质工艺等要点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不能仅仅依据某一个特征就轻易下结论,因为仿冒者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进行精心模仿,只有综合考量各个要点,才能准确辨别真伪。同时,要多接触真品,通过观察、比较和研究,不断积累对真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形成自己的鉴定经验和方法体系。
鉴定刘雨岑梅兰竹菊瓷板画四条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鉴定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今后的收藏和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定能力,在艺术的海洋中探寻和守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刘雨岑的瓷板画艺术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4-19 05:48:24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29 , Processed in 0.0083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