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国后,我军对外作战9次胜利,第10次因对方撤销作战令没打起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08:10: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建国后,我军对外作战9次胜利,第10次因对方撤销作战令没打起来                                                                   2025-04-21 09:00                                        

发布于:天津市
   
                                    

老覃前天写了《
被指责只会照搬<孙子兵法>,毛主席:我没读过这书,回头找来读
》一文,文中提到,毛主席曾在遵义会议上遭到博古的同学凯丰的指责,说他不懂军事,只会照搬《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这两本书。毛主席啼笑皆非。因为,他当时并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他估计凯丰也没读过,就反问凯丰:“《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是什么?”凯丰被问住了。
《三国演义》毛主席倒是读过很多遍,但他后来有些不屑地说:“《三国演义》哪能指导打仗呢?”
的确,《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战争都很儿戏化:双方交战,各出一员大将,这边大喝一声“来将通名,我刀下不斩无名之鬼”,那个说“报出我名,定吓得你胆碎”,如此这般,来了一番口水仗,然后动手,大战五十回合,这个力气不支,那个手起刀落,胜负一分,战争立刻结束。
毛主席是个十足的三国迷,读《三国演义》只是看个热闹,他更多的是研读《三国志》。
当他面对普通将士,喜欢讲《三国演义》;而面对文化人士,则喜欢讲《三国志》。
1957年11月,在访问莫斯科期间,毛主席和胡乔木、郭沫若及十来名工作人员一道吃晚饭。他和郭沫若谈起了三国。
他有些感慨地说:“古时候打仗没有火箭和原子弹,但冷兵器打起来死人也不见得少。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汉桓帝时有五千六百万吧?到了三国混战还剩多少人口?”
郭沫若回答:“《三国志》里面记载,黄河流域‘户口骤减,十不存一’。三国合计,人口大约六七百万。”
毛主席停下筷子,吟诵起王粲《七哀诗》里面的句子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然后,他深深叹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现在大家都害怕战争,这一点不奇怪。打仗这东西实在把人害苦了。战争还要带来饥荒、瘟疫、抢掠……战争的坏处这么多,为什么要打?我们应该防止它,打不起来再好不过。但光顾怕,也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在你头上。我们要着重反对它,但不要怕它。这就是辩证法。”
老覃在前天写的《
毛主席为何称四渡赤水是得意之作?来看细节,出神入化,惊心动魄
》中说了,曾在二战期间担任盟军集团军群司令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称赞毛主席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即毛主席是世界上一流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毛主席不希望世间有战争,当然,也不惧怕战争。
新中国对待战争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毛主席所总结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在新中国建国后,却被迫发起了9次对外作战。
这对外战分别是:援越抗法、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珍宝岛保卫战、西沙海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南沙海战。
下面,老覃就分别说一下这9次作战的大致经过。
援越抗法发生于1950年4月。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是在抗美援朝前的6个月。
彼时,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
但为了国际友谊,中央军委从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中各选出一个师,将这三个师的全套干部,包括师级、团级和营级干部,全部编入赴越军事顾问团。
此外,还无条件地赠送了越方11.6万支各类枪支,420余门火炮,还有大量武器弹药、通信工程等器材,甚至还包括被被服、粮食等战略物资。
老覃在今年8月写的《
军情似火,武元甲紧急求助,我顾问团助其成就“奠边府之虎”大名
》一文里,详细写了新中国对越南不遗余力的帮助。
实际上,我们也很缺武器。
这不,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就不得不从苏联购买了大批武器。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影响力巨大。
老覃在多年前写的《
天皇投降,日本军人不甘,目睹中国在另一个战场的剽悍表现,服了
》一文中说了,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军队在世界上的形象是“鱼腩队”。
日俄在我东北境内交战,中国人充当看客的愚昧情形让鲁迅无比痛心。
抗日战争中,数十万中国东北军竟如同待宰羔羊一样不加抵抗,拱手让出了东北三省地盘;河北山西一线的十万国民党军队竟被几千日军驱赶得溃不成军;还有,山东的国民党军队畏战如畏虎,望风而倒、闻风而遁……
但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横空出世!

以毛主席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战封神,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的陆军之一。
其实,在抗美援朝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有过一次出境与缅甸军队的联合作战,但该次作战的对象不过是在解放战争中溃败逃到缅北的国民党残军而已,不值一提。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最不应发生的战争。
老覃在今年6月写的《
明知不敌,印军为何还要来犯?毛主席:我想了十天十夜,总想不通
》一文中写了,当时,我国的一众开国将帅尚在,全都是身经百将的名帅、名将,而且,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挟有抗美援朝之威,尼赫鲁却想在苏美的默许我支持下占我国的便宜,完全无视他们在1951年爆发粮荒时,我国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为之提供了66万吨大米,悍然挑起了战端。
对印作战的过程,老覃在早年就写过了一篇《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主席一句“扫了它”,赢来数十年和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歼灭了8000多印军,取得全面压倒性胜利,威胁印度首都新德里。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对印战争中,我军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
其中的孤胆英雄庞国兴,老覃在今年7月写的《
说“敌人非但不降,还向我还击”的战士后来怎么了?结局让人惋惜
》一文中提到的,他在战后报告说过的一句话,一直以来,深为我国老百姓所津津乐道。
庞国兴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我们与敌人相遇,敌人非但不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对印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62年,到了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开始了援越抗美运动。
老覃在今年7月写的《
中国投入32万大军援越抗美,黎笋感激涕零,却在1979年突然变脸
》一文中说了,1955年,法国军队按照日内瓦协议的规定开始撤出越南以后,美国为阻挠越南南北统一,像1950年阻挠朝鲜半岛南北统一一样,强行以武力介入。到了1965年4月,胡志明感觉顶不住了,派黎笋、武元甲等人到北京泣血求援,要求希望中国像抗美援朝一样,派出志愿军抗美援越。

中央副主席刘少奇代表中国方面给出回答:“凡是你们需要的,我们这里有的,我们要尽力援助你们。”
于是,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我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余人,帮助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并通过铁路运输援越物资约3.05万余车、通过水路运输的援越物资共达12.5万余吨,共计对越的援助总值达200亿美元左右(按当时国际市场价格计算),其中无偿援款占93.3%。
而在1969年,援越抗美战争尚未结束,我国北方却发生了珍宝岛保卫战。
珍宝岛保卫战的规模很小,第一次的战斗是连级规模,第二次战斗是营级规模。
规模虽小,但双方的较量都是硬碰硬的。
苏军倚仗的是武器装备,我军依靠的是一流的战术水平。
老覃在今年6月写的《
听说过孙玉国吗?毛主席两次为他鼓掌,他从小兵成大军区副司令员
》一文中提到,在这两次战斗中,我军也涌现出了庞国兴式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孙玉国,他在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且在1969年4月1日至24日召开的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讲话。毛主席听他的报告,两次从座位上站起,带头鼓掌。
在1969年3月,我国应老挝人民党和老挝王国政府的请求,先后派出多支高炮部队,与前来侵犯的美军飞机作战。此外,还先后派出高达11万名工程部队和后勤地面警卫部队,帮助老挝完成筑路的任务。
西沙海战爆发于1974年1月。
关于西沙海战,老覃在早年写的《
毛主席晚年决策和指挥的最后一战,全世界为之色变
》一文中说了,烧起战火的人是在“越南战争”中得到美国人支持的南越当局。
这南越当局眼看美国就要从越战中抽身,就想再借一把美国的邪力,侵占我南沙和西沙群岛中的6个岛屿。并于1974年1月15日,派出海军驱逐舰“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李常杰”号和护航舰“怒涛”号,侵入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于17日侵占了我西沙群岛的金银岛、强占了甘泉岛。

毛主席这一年已经81岁了,身体欠佳,但为了遏制南越当局及我国周边国家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他老人家亲自制定作战方案,调动和部署兵力,一举打赢了这一仗。
前文提到,我们两次援越对外作战,无条件地为越南提供了巨大人力、物力和物资的支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但换来的却是他们的以怨报德。
1979年,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8年,爆发了南沙海战。
我军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正式发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在2019年2月17日,老覃就写了《
不应该忘却四十年前的今天:为了捍卫主权、弘扬正义,我们亮剑了
》一文,讲述了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
其实,大家对这场战争的过程也是比较熟悉的。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南沙海战发生在1988年3月14日,规模并不大,我军击沉越船2艘,重创越船1艘,俘虏越军40多人,越船伤亡约400人,而我仅1人受伤。
建国以来,我军对外作战除了上述9次外,还有一次是一触即发的全面战争,但在战前一分钟,因为对方撤销了作战令而取消了。
事情发生在1987年,印度鹰牌将领克里希纳斯瓦米·桑达吉为了提高他在本国的地位,准备用强硬的手段攻占我国的一部分地区。
他先是在边境修筑新一轮的工事,然后不断增兵,大有和我国打响全面战争之势。
我国肯定不会怂,西南军区紧急调兵。
战云密布,双方蓄势待发。
不过,就在开战前一分钟,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紧急撤回了全军出击的命令,召回了印度军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不惧怕战争,但更爱和平。
于是,一场即将爆发的大战化为了乌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5-5-16 08:08:25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5-7 04:53:08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23:52 , Processed in 0.0087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