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吉林铁中“上山下乡”旧影,当时“志在农村”的知青后来陆续返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4 06:33:2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吉林铁中“上山下乡”旧影,当时“志在农村”的知青后来陆续返城                                                                   2025-05-13 13:47                                        

发布于:天津市
   
      本周与“上山下乡”相关的内容发布,引发了一代人的深刻回忆。我出生于1974年,虽未亲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但周围始终有不少见证者。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了解到许多知识青年在集体住房中所经历的艰辛、思想的挣扎、个人的奋斗与趣闻轶事。因此,我非常明白“上山下乡”对这一代人心中所留下的复杂印记。无论如何,对于那些曾亲历过“上山下乡”的人来说,那段在山林田野间徘徊的岁月都是一段极为特殊的青春记忆,弥足珍贵。

在“上山下乡”时期,拍照并不像今天这样变得方便和随意。能够拍照留念在当时的生活中,实属一件重要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在偏远农村从事艰苦体力劳动的知识青年,能够记录他们在“上山下乡”期间生活状态和精神样貌的拍照机会极为稀少。在集体户的几年里,许多人甚至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几十年后,当他们重聚再访集体户,尽管手中握着相机,却因环境的剧变,遗憾地发现再也找不到那些往日的痕迹。

近年来,我见过一些“上山下乡”时期的照片,不过属于吉林市的却不多。这类照片大多集中在一些学校的纪念画册中,譬如今天展示的照片便源自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为庆祝七十周年校庆而编印的纪念画册《七秩芳华》。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吉林铁道中学,自“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学校就有大量学生被有组织地安排到吉林市周边的农村进行插队落户。

在1971年2月,由于在校学生人数激增,吉林铁中校舍已经无法容纳如此之多的学生,于是学校将其分为吉铁一中和吉铁二中两所新学校。因此,在第五张照片中,会议的横幅上写着“吉铁一中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的字样,这一记录着历史的文字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重要时刻。

此外,这些照片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尽管其中一张照片的红旗下写着“志在农村”的口号,而扎根农村更是当时知识青年们的响亮誓言,但当返城潮流蜂拥而至时,这些学长们最终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回城市,尽管在照片中他们展现出意气风发,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在此,我特别感谢田家炳高级中学的李文迪老师和王晓丹老师对吉林乌拉永昌源的信任与支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8-7 04:39:11 |只看该作者
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1:57 , Processed in 0.0074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