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毅评价红军最有荣誉的战争,大柏地激战,毛主席亲自拿枪冲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3 15:08:1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陈毅评价红军最有荣誉的战争,大柏地激战,毛主席亲自拿枪冲锋                                                                     2025-06-13 12:09                                        

发布于:天津市
   
   “赤橙黄绿青蓝紫,当年鏖战急,谁持彩练当空舞?弹洞前村璧,雨后复斜阳,装点此关山,关山阵阵苍,今朝更好看。”

这首情感深沉且气势磅礴的词,正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杰作。如果要追溯它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到那场历史性的战斗,正是它促使毛主席创作了这首词。

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我党的部队历经无数战斗,每一场都充满了英雄气概与波澜壮阔。毛主席不仅是战争的指挥者,也是那一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留下了大量壮丽的诗篇。而其中,最为铭刻于心的就是那场被陈毅元帅誉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同时也成为毛主席唯一一次亲身上阵亲自参与的战斗。

1929年,红军正在井冈山上集结,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围剿,战斗的气氛异常紧张。那一年,敌军果然调集了大量兵力,第三次“反革命围剿”战斗即将打响。虽然我们现在知道,红军在毛主席等人的带领下,在接下来的“反围剿”战斗中始终没有败北,但在当时的情势下,局势依旧险象环生。
特别是当时的红军,毛主席领导的队伍仅有三千多人,而敌人总是人海般的优势,且装备与后勤也异常困难。经过反复的会议和讨论,毛主席决定主动出击,指挥红四军向赣南和闽西进军。与此同时,国民党的各路部队紧追不舍,形成了严密的围堵。

尽管红军士兵英勇无畏,且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但这一路上的困难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江西,红军的群众基础尚未稳固,红四军在大余、顶山、瑞金等地接连败北,在和敌人的多次交战中遭遇了不小的损失,不得不在瑞金境内重新集结。

进入1929年腊月,大柏地的村民突然看到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出现在了附近。大柏地位于瑞金北部,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当地人淳朴但心生恐惧,一见这群衣着破旧的军队便以为是败兵逃难,担心他们会来掠夺百姓的财物,纷纷收拾行李躲进了深山。

这种反应其实很正常。由于国民党压榨百姓,百姓们长期饱受其苦。然而很快,村民们发现了这支队伍的与众不同。当地有一位做生意的小商人,家境较为富裕。他曾四处游历,见过不少世面,为了保护自己和村里的百姓,他勇敢地带着一些钱财去见了红军的指挥部。毛主席接待了他,这位商人便拿出了包好的银元,满脸堆笑地表示这些是“孝敬”红军的。此举令现场的红军将士都感到有些错愕。

毛主席没有接受这些钱,而是亲自为这位商人详细讲解了红军的目标、精神和行动原则,并将银元还给了他。商人深受感动,回去后立即向百姓们传达了红军的真正意图,并积极为红军拉拢人心。虽然红军的形象有了改善,但由于敌人紧追不舍,红四军并没有太多时间停留在这里。

敌军的赣系军阀刘士毅迅速带领队伍接近,大柏地的红军已经到了极限状态,疲惫不堪。大多数百姓还藏匿在山中,红军士兵连基本的食物都无法保障。再加上寒冬腊月,战士们的处境更加艰难。红四军第一支小队被派出阻击敌人时全员阵亡,这一消息让全军上下情绪低落,许多高级将领甚至开始考虑直接与敌人拼命。

然而,尽管局势险恶,毛主席等最高领导人明白,眼下只能战斗,不容退缩。经过慎重讨论,红四军决定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发起一次伏击反击,给敌人迎头痛击。大柏地正是一个极佳的伏击地点,南侧有一片狭长的山谷,红军可以将敌人引入其中,实施包围。

1929年2月10日,刘士毅麾下的国民党第15旅两个团终于逼近大柏地南面,红军的前锋小队立即与敌接触。敌人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追击,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追的不过是作为诱饵的警戒队。警戒队按照预定计划边战边退,成功将敌人引入了红军的大包围圈。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这场伏击战其实早在战前就被毛主席预测到,因为刘士毅一直是个骄傲自满的指挥官,而红四军尽管状态低迷,但他们也早已熟悉敌人的习性。敌人在进入伏击圈后,遭遇了猛烈的攻击,枪林弹雨、爆炸声此起彼伏。尽管刘士毅部队被打得措手不及,但凭借他们更强的兵力,依然展开了反击。

红四军虽然准备充分,但状态极差。由于长期缺乏弹药,许多士兵在战斗过程中用刺刀、枪托甚至石块来与敌人搏斗,这让双方的战斗很快陷入了僵局。刘士毅部队发现自己陷入了包围圈后,依然不肯撤退,继续发起猛烈进攻,企图趁机一举全歼红军。

这场战斗持续了将近24小时,从2月10日下午一直打到2月11日白天。双方你来我往,拼尽全力。红军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依然死战不退,为了弥补弹药上的不足,各级指挥员下令发起近战,短兵相接。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毛主席亲自带领警卫排冲入敌阵,朱德老总也亲自带领预备队冲锋,形势急转直下。
终于,2月11日下午,红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艰难的战斗中,红军消灭了敌人8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弹药,包括重机枪6挺。战士们忙于打扫战场,收获丰厚,甚至连那些拿不动的老枪都被抛入了河中。毛主席亲自帮助背起了重型武器,并在胜利的喜悦中挥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

半年后,陈毅将这场战斗称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不仅因为这次胜利标志着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扭转了局面,更因为它意义深远。胜利的背后,隐藏着毛主席和其他红军指挥员的战略智慧和决策勇气。

这场胜利使红四军成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进入了赣南闽西地区,为红军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片土地,随着红军的驻扎,红色革命的种子也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18 04:24:15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35 , Processed in 0.0082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