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罗庚是数学家,曾写诗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2 04:47: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华罗庚是数学家,曾写诗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2025-06-21 11:34                                        

发布于:天津市
   
     在“李四光星”之后,又一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这颗星星便是“华罗庚星”。与“李四光星”相似,华罗庚星也在浩瀚的宇宙中运行,散发着光辉,犹如守护着那片他一生深爱的中国大地,成为中国科学精神的象征。

然而,人们往往不知道,华罗庚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还曾是一个有诗才的文人。令人惊讶的是,他曾将自己写的诗送给了毛主席,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认可!1964年,那时毛主席的时间非常紧张,他接触了许多科学家,除了邀请地质学家李四光观赏豫剧《朝阳沟》外,还收到了一封来自数学家华罗庚的信。

在信中,华罗庚写到,他阅读了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之后,深受启发,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反思,并立下了努力改造自我世界观的决心。他还在信中附上了一首自创的诗,表达了自己决心为人民服务、改变自我、走向新路的决心。这首诗的内容是:
“森森白骨堆中,是俺身生所在。  

皮囊纵然万般改,积垢依然深埋。  

妖风易受蛊惑,风起障目尘埃。  

勤学毛著脱旧胎,才能入得门来。”

毛主席收到华罗庚的信后,非常高兴,欣赏华罗庚决心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态度,并立即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华罗庚先生: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肃此。敬颂 教祺! 毛泽东”。虽然信内容简短,但对华罗庚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他将这封回信视为珍宝,常常对身边的人提起,激动地说:“毛主席亲自写信教导我,要我树雄心,立壮志,绝旧缘,走新路。”
通过华罗庚的言辞和表情,可以看到他无比兴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决心与旧社会彻底断裂的决心。那一年,华罗庚已年满54岁。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这家店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经济。然而,年轻的华罗庚并不是一位天生的学习好手,学业表现平平,甚至常因沉浸在思想的世界中而显得有些呆板,因此他常被同学戏称为“罗呆子”。然而,尽管成绩平平,华罗庚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而是一直鼓励他坚持学习。

1922年,华罗庚从仁劬小学毕业,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在这里,华罗庚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恩师——王维克老师。王老师早早地发现了华罗庚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并给予了他无私的指导与培养。一次,华罗庚借阅了王老师家中一本美国的微积分教科书,仅仅十天后就完成了对该书的学习,并能指出其中的错误。王维克老师为此深感欣慰,甚至在期末考试前告诉华罗庚:“你不需要参加考试了,你的数学成绩已经是满分,唯一值得做的就是写一篇论文。”

1925年,尽管在数学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华罗庚仍然因家庭贫困不得不退学,回到金坛的杂货铺帮忙。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数学的学习,始终坚持自学。甚至在帮忙看店时,他也常常沉浸在数学的计算中,以至于偶尔将算出来的数字误当作价格告诉顾客。

1927年,华罗庚与吴筱元结婚。两年后,华罗庚因重病差点丧命,幸得康复,但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虽然身体有所不便,但华罗庚依旧没有放弃数学,他幽默地称自己不便行走的情况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并发誓要以健康的头脑弥补不健康的身体。吴筱元一直不离不弃,照顾着家中一切,这一切也展示了她伟大的母性。

在华罗庚短暂的求学旅程后,他依旧未曾放弃数学,继续通过投稿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尽管最初屡次遭到拒绝,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努力。终于在1930年,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关注,并为华罗庚提供了一个前往清华大学的机会。
进入清华大学后,华罗庚如鱼得水,得到了众多学术资源和支持。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不足,华罗庚日以继夜地自学外语,阅读大量的学术书籍。他也因此迅速进步,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新星。

随着学术生涯的逐渐上升,华罗庚不断地发表高水平的数学论文,并在1937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正当此时,日本全面侵华,清华大学迁往云南昆明,华罗庚也随学校一同南迁。在战乱中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华罗庚一家住在昆明郊区的一栋简陋的小楼里,楼下是猪圈和牛栏。即使生活贫困,华罗庚依旧埋头进行数学研究,完成了20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他的重要著作《堆垒素数论》。

他的这部著作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了全球数学界的经典之一。此后,华罗庚应邀前往苏联和美国进行访问,学术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罗庚决心回到祖国,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带着妻子和孩子登上了归国的船。在回国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表达了自己归心似箭的情感。
回到新中国后,华罗庚继续发挥他的数学才华,带领清华大学数学系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积极推动数学知识的应用,开展“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推广,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华罗庚一生献身于数学与教育事业,他不仅是中国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数学界的卓越代表。直到1976年,他依旧不懈努力,致力于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最终,华罗庚因病辞世,但他留下的学术遗产与精神力量,依旧熠熠生辉。

在2020年,华罗庚的名字再次与宇宙相连。国际天文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华罗庚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而这颗星星的编号“364875”恰好契合了华罗庚一生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象征着他伟大的数学人生与无尽的学术贡献。

2021年9月28日,华罗庚的家乡江苏金坛举行了“华罗庚星”的命名仪式,标志着华罗庚的名字将在宇宙间永恒流传,像他为科学事业奉献的一生一样,照亮未来的道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0:09 , Processed in 0.0074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