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一生中的三大遗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04:46:5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25-6-23 04:48 编辑

毛主席一生中的三大遗憾                                                       2025-06-22 16:23                                        

发布于:天津市
   
    在1961年8月,毛主席在庐山与卫士张仙朋谈话时曾提到过自己的三大志愿。他说:“我有三个愿望:一是下放到基层,去从事一年的工业工作,再做一年的农业工作,再搞半年商业。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可以进行更多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我个人的成长,也是对全国干部的一种推动。第二个愿望是骑马去黄河和长江两岸实地考察。因为我对地质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所以需要请一位地质学家同行。第三个愿望,是写一部书,讲述我的一生,书中不仅要记录我的优点,也要诚实地写出我的缺点和错误,让全世界的人来评论我,看看我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三个愿望,反映了毛泽东的一个内心渴望——突破与外界的隔阂,与社会各层面进行更深的沟通和互动。这样的愿望,显然是他在战争年代无法实现的。在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毛泽东并未像现在这样安稳,他总是利用战斗间隙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交流。他时常邀请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甚至地主来召开调查会议,了解地方的社会结构、民生疾苦,从豆腐的价格到当地水酒的口味,甚至洋火和日用品的来源,他都了如指掌。
在延安时期,他经常穿着与农民几乎一样的棉袄,光头走在街上。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干部,见到他都会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常与人停下来聊天,从边区的政策建议,到农民随口的一句抱怨,他都听得见、记得清。他生活在外敌环伺、战火四起的环境中,但即使如此,他依然亲力亲为,深入民众的生活中,了解一切。

不同于战争年代的日常,建国后的毛泽东面临的敌人变得难以捉摸。经济建设这个看不见的对手,远比战场上的敌人复杂多变。抗美援朝的胜利让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看到了强大敌人的虚弱,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示了苏联内部的缺陷。在国内,经过短短三年的改革,土地改革、民主革命任务、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面变革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从1957年起,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央政府的决策只是在象牙塔中制作思想产品,若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他曾在北京反思,自己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真实的民生信息,迫切感到需要离开红墙,深入基层,了解最真实的民意。

1958年,毛泽东几乎全年都在外面巡视,只在中南海待了两三个月,其余时间遍访了17个省市。尽管他四处走访,但他始终没有走出过“人群的围堵”。即使在武汉的黄鹤楼,他戴着口罩也未能避免被认出,随即便陷入人群的包围,警卫人员不得不使出全力,才勉强带他脱身。毛泽东对此幽默地感叹道:“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1958年8月13日,他又一次在天津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他在正阳春饭馆就餐时,意外与对面楼上的一位妇女眼神交汇,随即引发了群众的轰动。街头顿时沸腾,满街都是“毛主席万岁”的呼声,交通一度瘫痪,毛泽东不得不在窗口与人群互动,直至警卫人员费尽力气将他从人群中带走。事后,现场清理时,竟收获了七筐半的钢笔、手表和鞋帽等失物。这种热情虽然让毛泽东感到困扰,但他似乎也因此更加沉浸在与民众互动的满足感中。或许,这种深深的民众围绕,让他产生了逃离包围圈的冲动,仿佛想要回到过去那些骑马自由穿行的岁月。

在1959年,毛泽东意识到“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困境,他决定做出自我批评,反思自己在基层调查研究方面的不足。1961年1月,他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的调查做得太少了。以往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已经很少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并要求各级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毛泽东还指派了田家英、陈伯达和胡乔木分别带领工作组前往浙江、广东和湖南的农村进行调查,每个小组需要选定一个最好的生产队和一个最差的生产队,调查半个月后汇报成果。这次调研最终促成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的制定,解决了许多农村实际问题。
然而,毛泽东未能如愿实现自己骑马沿黄河走一趟的梦想。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曾向记者斯诺表露心迹,表示如果卸去领导职务,他最想做的事就是骑马沿黄河流域考察。建国后的第一次视察,他便选择了黄河。在1952年10月,毛泽东亲自来到杨庄,实地查看黄河的险工,并对水位上涨表示担忧。面对黄河的浩瀚,他感慨万千,表示自己很想骑马从黄河源头一直走到海口,探究黄河的真面目。
但1952年视察之后,毛泽东的心情有些低落,因为他在沿途并未看到理想中的景象,人民的生活依旧贫困。1959年,毛泽东再次在济南的深口视察黄河,并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1962年,他再次提到骑马走黄河的计划,甚至让自己的机要秘书高智为此做准备,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始终未能实现。
1964年,为了实现毛泽东的愿望,中央警卫局秘密组织了一支骑兵大队,并开始训练马匹。毛泽东亲自试骑了大白马,但这一计划最终因种种原因被迫取消,骑兵大队解散,白马也因病去世。即使在1965年,毛泽东回忆此事时,仍然感慨万分:“我也有些好高登远,我要骑马沿黄河走一趟,可是脱不开身,直不能如愿。”

毛泽东的这三个愿望,无论是骑马走黄河,还是亲自撰写自传,都未能实现,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09:41 , Processed in 0.0081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