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圈:公认的十大真专家
2025-06-22 08:08
发布于:广东省
现如今遍地都是“专家”,很难让人分得清真假,拥护者当然极尽吹捧,反对者却十分不屑。不过今天要说的这十位泰斗级人物,是收藏界公认真正的专家,可惜大多数都已经过逝,要是他们泉下有知如今的藏界现状,恐怕也会叹一声人心不古吧! |收藏界公认的十大真专家| 孙瀛洲 ![]()
孙瀛洲(1893—1966),男,河北冀县人,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大量珍贵文物,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 故宫任职期间,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故宫为国家抢救性收购了大批的文物珍品。 部分相关著作 《谈哥汝二窑》
《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定》 《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 《瓷器辨伪举例》 部分捐赠藏品 ![]()
斗彩三秋杯 明成化 高3.9cm,口径6.9cm,足径2.6cm 孙瀛洲捐故宫博物院藏品 ![]()
![]()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唐 高4.7cm,口径15.6cm,足径6.7cm ![]()
汝窑天青釉洗 宋 故宫博物院收藏 ![]()
![]()
哥窑青釉弦纹瓶 宋 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 ![]()
官窑葵瓣洗 宋 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
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明洪武 高14cm,口径14.6cm,足径4.8cm ![]()
青花折枝花卉纹折沿盘 明洪武 故宫博物院收藏 ![]()
青花缠枝花纹碗 明永乐 ![]()
甜白釉暗花龙纹碗 明永乐 ![]()
青花夔龙纹盘(一对) 明成化 耿宝昌 ![]()
耿宝昌,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 1936年在北京“敦华斋”做学徒,1946年自己开了一家“振华斋”古玩铺。1956年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历任修整组技工、副研究员、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文化部六联干部学校。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80多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1936年在北京“敦华斋”做学徒,1946年自己开了一家“振华斋”古玩铺。1956年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历任修整组技工、副研究员、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文化部六联干部学校。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80多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座右铭:克己奉公 工作信条:活到老,学到老 最难忘的工作经历:新中国首次文物对外交流 最大的愿望和理想:中国有更多德智兼备的陶瓷学术专家 最满意的成果:培养人才的成效得到公认 个人爱好:书法、戏曲 部分相关著作 ![]()
![]()
![]()
陈万里 ![]()
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他早年从医,平生多才多艺,研究过昆曲,能唱能演,还是摄影家。 近代瓷学研究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文献考据阶段,一为考古调查发掘阶段。陈先生是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作出的杰出贡献,所以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瓷国”。然而长期以来,陈万里先生曾因“以数千年陶瓷著称的中华,竟没有一部陶瓷史”而感慨。 研究瓷器发展的历史,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是不可缺少的两大方面,实物史料除传世品外,即来源于古瓷窑址的调查与古墓葬发掘两个方面。以这两者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是陈万里先生创导的科学方法,为我国瓷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46年,陈先生撰著的《瓷器与浙江》一书堪称是从传统的“书斋考古”走向窑址考古的一座里程碑。 50年代以来,陈先生不辞辛苦地走遍了我国南北各地,调查了许多窑址,发表了一些调查报告与重要论文。《中国青瓷史略》是他继《瓷器与浙江》之后,根据考古新发现对越窑与龙泉窑青瓷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60年代初他又对北方瓷窑最为集中的河南、河北两省进行了调查,发表了《调查平原河北两省古代窑址报告》与《邢、越二窑及定窑》、《谈当阳峪案》、《禹州之行》等文章。其中《一九五零年以来对于古代窑址的调查》一文则是他对50年代10年间陶瓷考古的一个基本总结。 陈万里先生不仅是中国新瓷学研究的开拓者,而且也是培育中国新一代瓷器研究人才的一代宗师。近30年来,我国在陶瓷考古与科研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应该说与陈万里先生是分不开的。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为纪念这位瓷学的巨擘,为满足学界及广大读者的渴求,出版了《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以示对陈万里先生的纪念和尊崇。 相关著作 《西行日记》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再谈明清两代我国瓷器的输出》 《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与特点》 《中国陶瓷史上存在着的问题》 《故宫博物院十年来对古窑址的调查》 《谈谈成化窑的彩》 《一九五零年以来对于古代窑址的调查》 《介绍三件龙泉窑的文房用具》 《谈瓷别记》 《三件有永乐年款的青花瓷器》 《调查闽南古代窑址小记》 《鹤壁集印象》 《现代陶瓷工艺》 《陶俑》 《最近调查古代窑址所见》 《邢、越二窑及定窑》 《陶枕》 《谈当阳峪窑》 《调查平原河北两省古代窑址报告》 《宋代北方民间瓷器》 《禹州之行》 《越器图录》 王世襄 ![]()
王世襄,字畅安,男,汉族,北京人,祖籍福建福州。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作品 王世襄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包括历年撰写的文章一百多篇,彩色、黑白图数百幅)、《明代鸽经清宫鸽谱》、《明式家具萃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世襄编著、袁荃猷绘图)等。 王世襄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故某些著述超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范围。 部分旧藏欣赏 ![]()
明 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 座面:长70cm 宽46.5cm 高58cm 通高109cm 上海博物馆 ![]()
王世襄大画案 ![]()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展示的部分王世襄旧藏(庄氏捐赠) ![]()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展示的部分王世襄旧藏(庄氏捐赠) ![]()
明 “玉堂清玩”冲天耳炉 ![]()
王世襄旧藏御制虫(蝈蝈)笼 张伯驹 ![]() 张伯驹(1898-1982年),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我国著名的古书画收藏鉴赏家、诗词学家。
张伯驹先生自30岁起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初时出于爱好,继则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已任,虽变卖家产、借贷,亦不改其志。
抗战胜利后,张伯驹先生坚辞政、军界之邀,但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曾任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又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并被中央文史馆聘为馆员。
1955年张伯驹先生与夫人潘素从蓄藏近30年的法书、名画中选出8件精品,无偿捐献给国家。
相关著作
《丛碧词》
《春游词》
《秦游词》
《雾中词》
《无名词》
《续断词》
《氍毹纪梦诗》
《氍毹纪梦诗注》
《洪宪纪事诗注》
《乱弹音韵辑要》
《丛碧书画录》
《素月楼联语》
部分旧藏欣赏 ![]()
故宫镇馆之宝《游春图》 ![]()
《平复帖》 ![]()
张伯驹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 ![]()
潘素《岸容山意》 ![]()
潘素《青山红松图》 ![]()
张伯驹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 启功 ![]()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相关著作 《古代字体论稿》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丛稿》 《启功韵语》 《启功絮语》 《启功赘语》 《汉语现象论丛》 《论书绝句》 《论书札记》 《说八股》 《启功书画留影册》 部分作品欣赏 ![]()
行书 七言联(明月二分山一角 荷花十里桂三秋) ![]()
行书 唐人雁塔题句 ![]()
行书 旧作一首 ![]()
行书 临国香图因题 ![]()
行书 飞行旅途口占 ![]()
行书 题竹石 ![]()
行书 元微之岁日一首 ![]()
行书 题石涛画 冯先铭 ![]() 冯先铭(1921~1993)陶瓷鉴定专家。原籍湖北汉口(归武汉市管辖),1921年11月17日生于北京。
1942年至1943年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西语系。受其父冯承钧(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的影响,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1947年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56年以后,专门从事陶瓷艺术的研究,任陶瓷组组长;1978年在研究室工作,为副研究员;后升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相关著作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
《古陶瓷鉴真》
《中国古陶瓷图典》
《冯先铭中国古陶瓷论文集》
单士元 ![]() 单士元(1907~1998),文物专家。北京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曾任故宫博物馆办事员、科员、编纂,中国营造学社编纂兼中法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故宫博物馆建筑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研究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对古代建筑和明、清历史档案研究较深。
相关著作
《清代起居注考》
《明代建筑大事年表》
《清代建筑大事年表》
朱家溍 ![]()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生于1914年,从小在北京长大。其父朱翼庵,名文钧,190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就读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毕业归国后出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
由于家学渊源,所以对中国的古籍碑帖有较多的了解,早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书香门第的朱家除了四壁图书外,也陆续收藏了很多各类文物。中国有一份在收藏界很出名的杂志叫《收藏家》,该刊自创刊号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连载《介祉堂藏书画器物录》、《欧斋藏帖目录》和《六唐人斋藏书录》。
相关著作
《两朝御览图书》
《明清帝后宝玺》
《清代后妃首饰》
《历代著录法书目》
部分作品欣赏 ![]()
朱家溍先生摹方士庶山水 ![]()
朱家溍先生临摹的《五牛图》 ![]()
朱家溍的山水画 ![]()
朱家溍书法 马衡 ![]()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早年入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学习经史、金石诸学。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中国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南洋公学肄业。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1952 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相关著作
《中国金石学概要》
《凡将斋金石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