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口气看完,毛主席最火的5首诗词,揭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09:58:4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一口气看完,毛主席最火的5首诗词,揭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7-26 06:40                                        发布于:河北省
   
      毛主席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独领风骚、风格绝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词数量虽然不多,但气势恢宏、意境高远,读起来总能让人热血沸腾。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铿锵的语言,总是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第一首:《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中的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青年毛主席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1925年秋,32岁的毛主席站在湘江之畔,望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色,写下这首《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上阕写景气势恢宏,下阕抒情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既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更是对革命同仁的呼唤。

第二首:《忆秦娥·娄山关》
在毛主席创作的上百首诗词中,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据说是他最为得意的一首。
那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毛主席重新获得了红军的指挥权,在他的指挥下,红军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再克娄山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毛主席高兴之余,写下了这首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词充满了豪放的气势、乐观的精神,给人鼓舞,给人力量,让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不管道路有多坎坷曲折,只要迈步从头越,希望就在前头。

第三首:《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词以举重若轻的笔触,描绘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转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毛主席回顾这一惊心动魄的征程,却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象将万水千山化为脚下微物。这种将巨大苦难诗意化的处理方式,正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不是回避困难,而是以超越的姿态面对困难。
更令人惊叹的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结句,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升到审美境界,苦难被转化为胜利的铺垫,体现了革命者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第四首:《沁园春·雪》
这是毛主席流传最广的词作之一,创作于1936年2月,当时毛主席率红军东渡黄河准备开赴抗日前线。站在陕北高原眺望被白雪覆盖的壮丽河山,诗人心中涌起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词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思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每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

第五首:《浪淘沙·北戴河》
这首词创作于1954年夏,当时新中国正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毛主席在北戴河办公期间遭遇暴雨,触景生情联想到历史上的曹操东征。
词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将现实景象与历史典故交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则巧妙点出新旧社会的对比。
这首词展现了革命胜利后领导人的心境变化——从激烈斗争转向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艺术风格也从激昂豪放转向含蓄深邃,体现了毛主席诗词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讲温馨的故事,写安暖的文字,传播美好与正能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6 天前 |只看该作者
雄文伟论千钧笔,华赋豪吟万古篇。
海雨天风涤广宇,风姿昭日永流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03:39 , Processed in 0.00892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