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初到陕北窘迫至极,毛主席想出妙计,说:去打阎老西的土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0:22: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红军初到陕北窘迫至极,毛主席想出妙计,说:去打阎老西的土豪                                                                     2025-08-03 15:28                                        

发布于:天津市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顺利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正式进入了这片土地。对于党中央来说,尽管陕北的资源匮乏,且国民党的势力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红军可以松一口气。陕北的地广人稀,使得国民党在这里无法有效地展开势力。然而,这也是红军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陕北虽然没有大量的敌人,但它的贫瘠和资源缺乏,使得红军的生存发展同样受到制约。
即使中央红军已经踏入了陕北,国民党军的追击依然没有停止。在1935年年底,红军不仅要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和扩军,还需与国民党的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最为著名的战斗,便是直罗镇战役。在这场关键战役中,红军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一个师及多个团,取得了重要的战果。虽然红军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但毛主席早已意识到,不能依赖眼前的这一点胜利。红军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更加坚实的后路。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作战计划”的提出。这一计划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徐向前元帅称为“第二次长征计划”,尽管这一计划最终并未完全实现。1935年12月24日,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制定了《准备东征的计划行动》,并迅速下达给了中央红军的所有指战员。此时,经过短暂的休整,红军战士们得知他们即将迎来新的战斗任务,这次任务的目标就是阎锡山。

面对阎锡山,毛主席进行了深思熟虑的筹划。陕北的贫困与荒凉,令红军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困境。首先,陕北的土地资源贫乏,人口稀少,难以为红军提供足够的兵员与支持。而在物质上,红军的发展所依赖的粮食和经济支撑几乎无法满足,过去在苏区时,十几个百姓就能供养一个红军,但在陕北,这一比例大幅缩小,给双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此,毛主席认为,阎锡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目标,打击阎锡山不仅可以解决物资问题,也有助于拓展红军的战斗空间,为将来可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
1936年2月,中央红军的东征战役正式开始。2月20日,毛主席与彭德怀发出了渡河命令,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共计1.3万人的红军,成功从绥德沟口到清涧河口的黄河沿线渡河。渡河后,红军迅速击败了阎锡山的防军,开始进军山西,向阎锡山的阵地发起冲击。毛主席巧妙的指挥,使得红军在东征战役中焕发出新生。

毛主席的战略思维再次显现了他的卓越才干。四渡赤水之战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战役之一,红军在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包围下成功突围,而刚到陕北时,红军面临的处境也并不乐观。陕北资源匮乏,如果红军一味守稳不动,将会陷入困境,逐渐消耗殆尽。因此,毛主席果断选择了东征,寻找突破口,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胆略。

从1936年2月20日开始,经过长达75天的东征战役,红军在山西的多个县城建立了新的苏区,并且成功扩展了红军的兵力,吸纳了8000名新兵。此外,红军还收集了大量物资,折合五十万银元,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这五十万银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足以支撑中央红军度过艰难的时光。通过东征,红军不仅成功歼灭了阎锡山的七个团,还俘虏了40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同时,东征战役也让红军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尤其是在江河战斗方面,极大提升了红军的战斗力。

这场东征战役,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军事天赋,也验证了他早期在四川与张国焘的争论中的正确性。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相比,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显然更为成功,为后来的三大红军会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09:41 , Processed in 0.0073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