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时代的四大世界级工程,沿用至今,却再也无法造出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主席时代的四大世界级工程,沿用至今,却再也无法造出来                                                                                2025-09-12 16:50                                        发布于:天津市
   
                                    文 | 酷嘚儿  

编辑 | 酷嘚儿  

前言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领导力,带领全国人民彻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毛主席的时代,中国不仅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还完成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这些工程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在使用,成为那个时代辉煌成就的见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今天的条件和技术,我们却难以再现这些工程的辉煌。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半个世纪的壮举  

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早在光绪年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就曾上书朝廷,提议在长江上修建一座铁桥。然而,由于工程耗资巨大,清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这一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到了宣统年间,清政府甚至向德国银行贷款100万美元,试图推动大桥的建设,但辛亥革命的爆发让这一计划再次夭折,成为清朝历史上关于大桥的最后记载。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才真正提上日程。1949年,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并通过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议案。1953年,大桥进入建设阶段,毛主席专程前往武汉视察工程进展。在听取当地领导的汇报时,主席注意到江边百姓仍以划子(小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当得知江上风浪大、百姓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席眉头紧锁。但当他听说大桥建成后将连通武汉三镇,极大改善百姓的出行条件时,他的神情逐渐舒展,欣慰地点头称赞。  

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还前往武昌蛇山考察大桥桥址。然而,他的出现立刻被热情的群众认出,大家高呼“毛主席来了!”,人群如潮水般涌来,场面一度失控。警卫员不得不紧急疏散人群,主席才得以脱身。事后,毛主席幽默地调侃道:“这真像是下不来的黄鹤楼。”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终于竣工。毛主席第一时间前往参观,他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神采奕奕地走上大桥。当他发现桥栏杆被漆成黑、灰、蓝三种颜色时,好奇地询问缘由。工作人员解释道,这是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的。主席听后开怀大笑,称赞道:“搞建设也要走群众路线!”这一番话引得陪同人员纷纷笑了起来。  

临别时,建设团队将一本《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画册赠予主席留念。主席翻阅后,担心画册数量有限,便询问是否需要归还。但建设者们坚持表示这是他们的心意,并恳请主席为大桥题词。主席郑重答应,几天后,他挥毫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经典题词,成为大桥永恒的纪念。  

如今,武汉长江大桥已历经76次船舶撞击,却依然屹立不倒,充分证明了毛主席当年决策的英明。这座大桥不仅便利了百姓的生活,更成为新中国建设的象征。  

红旗渠: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新中国奇迹”。这项工程动员了近十万人力,耗时十年才最终完成。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林县(今林州市)60万人口和37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还使当地粮食产量在二十年内翻了五倍,让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1958年,毛主席在新乡火车站专程接见了红旗渠建设的总指挥杨贵同志。主席紧握杨贵的手,称赞他在治水方面的才能,并详细询问了工程的进展和未来规划。当得知林县百姓为修建水利工程而露宿野外时,主席神情凝重,当即指示调整人力分配,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番谈话不仅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也为杨贵指明了方向。  

1969年7月,红旗渠全面通水。林县百姓欢呼雀跃,“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沱江大桥:380公斤炸药也炸不垮的“桥坚强”  

四川简阳的沱江大桥是毛主席时代的又一杰作,其设计灵感源自千年古桥赵州桥。这座桥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损,被专家鉴定为“危桥”,并计划爆破拆除。然而,2011年,当380公斤炸药引爆后,大桥竟岿然不动。第二次爆破同样失败,仅损毁了部分栏杆。这一“奇迹”让人们对当年的建造者肃然起敬。  

人民大会堂:属于人民的殿堂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央决定建造一座万人大会堂。毛主席全程参与监督,并在竣工时亲自命名为“人民大会堂”,强调这是人民的建筑。大会堂顶部的“满天星”灯饰象征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至今仍是国家重要活动的举办地。  

结语  

毛主席时代的工程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问题,更展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奉献精神。相比之下,今天的某些工程却因贪腐和质量问题屡遭诟病。这些伟大工程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3 18:26 , Processed in 0.0085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