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总理晚年说出40年隐秘:帮袁世凯称帝的人,其实是我党卧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周总理晚年说出40年隐秘:帮袁世凯称帝的人,其实是我党卧底                                                                         2025-09-27 12:33                                        

发布于:福建省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75年,病床上的周恩来做了一件事,让秘书转告《辞海》编辑部,给杨度的词条加上"他晚年参加了共产党"。
这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帝制犯",原来还有另一重身份。一个人怎么能从袁世凯的头号吹鼓手,变成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误入歧途的"帝王师"梦
杨度这个人,生来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1895年,20岁的杨度被湖南大儒王闿运收为弟子,王闿运什么人?当年差点成了曾国藩的"帝王师"。没当成,心里憋着一股劲,他看中杨度,就是要培养出一个真正的帝王师。
王闿运对杨度说:"我当不了帝王师,但有王者起,必来取法。"
这话听着玄乎,其实就是给杨度画了个饼,从此,杨度脑子里就装着一个念头,我要当帝王师。
1902年,杨度自费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书院,他和黄兴是同学,黄兴后来跟了孙中山,杨度呢?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回国后,杨度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考试,考了个榜眼,结果因为策论里批评朝廷,被除名还通缉。逃回湖南的杨度,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湖南少年歌》:"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首诗让杨度名声大噪,他开始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能救中国的人。
1908年,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名保荐杨度进宪政编查馆,杨度激动了。他觉得找到了那个"非常之人"袁世凯。
袁世凯也看中了杨度这个书生,一个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正是他需要的门面。
1915年,袁世凯想称帝了,他找到杨度。

"皙子啊,你觉得中国现在这个样子,能行吗?"袁世凯问。
杨度立马明白了,他写出了《君宪救国论》,洋洋洒洒几万字,核心就一句话:"非立宪不能救国,非君主不能立宪。"
8月14日,杨度和孙毓筠、严复等6个人成立了筹安会。外界称他们为"筹安会六君子",杨度排第一。
筹安会干什么?造势,给全国各地发电报,让他们组织请愿团,请袁世凯当皇帝。杨度还花钱收买各地官员,搞什么"全国请愿联合会"。
袁世凯看了杨度的文章,高兴坏了,亲手题字旷代逸才。
杨度更飘了,他觉得自己终于要实现帝王师的梦想了。
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元"洪宪",杨度以为自己成功了。
结果呢?83天。
全国骂声一片,蔡锷在云南起兵讨袁,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众叛亲离,在羞愤中死去。

临死前,袁世凯大喊:"杨度误我!"
杨度从座上宾瞬间变成了过街老鼠,通缉令满天飞,报纸上骂他的挽联铺天盖地:"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40岁的杨度,人生跌到了谷底。

觉醒路上的思想转折
失败的滋味,比黄连还苦。

杨度躲在上海租界,天天看报纸骂自己,他开始想我到底错在哪儿?
1917年,张勋搞复辟,拥立溥仪当皇帝,有人找到杨度,说皇上召见,杨度断然拒绝了。
他发电报痛骂张勋:"所可痛者,神圣之君宪主义,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
这话说得决绝,杨度真的开始反思了。
君主立宪这条路,走不通。
1922年9月,杨度做了个决定,去见孙中山。
17年前在东京,孙中山邀请杨度加入同盟会,被杨度拒绝了,现在,杨度主动来了。
孙中山紧握杨度的手:"皙子,你能履行政治家的诺言,真是可人!"

杨度很坦诚:"我的君主立宪主张已经失败,今后再也不会有君主出现了。我认识到时代已经不同,目前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才是救国的唯一出路。"
在孙中山的寓所,杨度遇见了李大钊。
李大钊,五四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按理说,杨度和李大钊应该是仇人,李大钊是"倒袁"运动的主力,杨度是袁世凯的帮凶。
李大钊看着杨度,笑了:"海上的雾越浓,越需要灯塔指引,你望见那光,就不会迷航了。"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李大钊在暗示什么?
杨度开始读李大钊的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文章让杨度眼界大开。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主义,这样一条道路。
1927年4月5日,杨度去参加熊希龄女儿的婚礼,碰到了老朋友汪大燮。

汪大燮神秘兮兮地说:"张作霖大帅要对共产党开刀了,听说这些共产党人都躲在俄国兵营里。"
杨度一惊:"什么时候?"
"很快。"
杨度立马离开婚礼,去通风报信。
李大钊还是被抓了,杨度四处奔走,想救李大钊,他把青岛的房子卖了,所有的钱都用来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救济烈士家属。
4月28日,李大钊被害。
杨度痛哭,他知道,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死了。

白色恐怖中的秘密党员
李大钊的死,彻底改变了杨度。

1929年,54岁的杨度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通过潘汉年,杨度见到了周恩来。这次见面,杨度说了一句话:"我可是一个封建帝制余孽啊,你们不嫌弃吗?"
周恩来大笑:"历史的污点是污点,但早已成为历史,古人说'观过知仁',从过去的错误中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心迹。皙子先生毅然摆脱旧营垒,追求真理,献身革命,我们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不引为同志呢?"
这番话,让杨度热泪盈眶。
1929年秋,经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杨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时,有人讥讽他投机,杨度回了一句:"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这话说得硬气,1929年的上海,白色恐怖正盛,加入共产党随时可能掉脑袋,投机?投的是死机。
杨度的党员身份绝对保密,只有周恩来和潘汉年知道,后来周恩来离开上海,组织安排夏衍和杨度单线联系。
夏衍每月和杨度见一次面,给他送党内刊物和"禁书",和他聊国内外形势。杨度则把国民党内部的情况写成报告,装在火漆封印的信封里,通过夏衍转给组织。

杨度还有个公开身份:杜月笙的"挂名秘书"。
这个身份让杨度很憋屈,一个前榜眼,宪政专家,大书法家,居然给黑社会老大当清客,外人看来,杨度是为了钱。
其实这是组织安排的,杜月笙在上海滩势力庞大,和国民党高层关系密切,杨度在他身边,能搞到很多情报。
中共机关刊物《红旗》的刊头,就是杨度亲手写的。
1930年,杨度身体不好,带着妹妹去太湖游玩,外人以为他在养病,其实他是去和柳直荀等共产党人联系,策划太湖武装起义。
这就是杨度,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1年9月17日,杨度病逝于上海,周恩来和潘汉年前往吊唁。
杨度临终前写了副自挽联:"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历史的还原与正名
杨度死后,他的秘密埋了47年。

1975年秋,周恩来病重,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心里有件事放不下,杨度的党籍问题。
周恩来把秘书叫到身边,声音虚弱但语气坚定:"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我介绍并直接领导他的。请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条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后的嘱托之一。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难忘的记忆》,作者是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文章公开了杨度的党员身份。
一个埋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
随后,夏衍也发表了《杨度同志二三事》,详细回忆了和杨度的接触经历。
杨度的女儿杨云慧说过一句话:"一个爱国主义者所走过的道路,并不都是那么简单的,有的甚至非常曲折。但是,只要他真心爱国,即使像我父亲那样顽固的君主立宪派,最后还是捐弃了成见,投身到无产阶级阵营中来了。"
这话说得在理。

今天,如果你去上海宋庆龄陵园,能看到杨度的墓,墓碑上刻着:"杨度同志"
从"帝制犯"到"同志",杨度用了14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这个转身,不是投机,不是算计,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历史大潮中的痛苦觉醒和勇敢选择。
杨度的一生告诉我们,人可以犯错,但更可贵的是知错能改。历史会记住那些真正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的人,哪怕他们曾经走过弯路。
正如周恩来说的那句话:"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1978年7月30日 - 王冶秋《难忘的记忆》,首次公开杨度共产党员身份
人民网党史频道2013年3月8日 - 《从帝制祸首到中共秘密党员:晚年杨度的华丽转身》
共产党员网2021年3月19日 - 《离世46年后 他的名字后终于加上了"共产党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22:09 , Processed in 0.0082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