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岭有多重要?全国那么多座山,为啥只有秦岭敢称为“中华龙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6:56:3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秦岭有多重要?全国那么多座山,为啥只有秦岭敢称为“中华龙脉”                                                                 2025-09-29 14:09                                        

发布于:广东省
   
       中国的名山大川数都数不过来,黄山以奇松怪石闻名,华山凭险峻出圈,泰山更是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可偏偏只有秦岭,被冠上了“中华龙脉”的称号。
为啥偏偏是秦岭?它到底藏着什么本事,能让无数人认可它“龙脉”的地位?

脉源所系
秦岭可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山,它的根能追到昆仑山,从甘肃昆仑山出发,一路向东穿过陇南、陕南,直到湖北、河南、安徽交界的大别山,足足绵延了1600多公里。
它的主脊海拔大多在2000到2800米,最高的太白山更是有3767米,这种连贯又高大的走势,刚好贴合了老辈人说的“龙脉”,山是脉络,土地是龙肉,石头是龙骨,浑然一体。

除了地理上的“连贯劲儿”,秦岭调节气候的本事更关键,它刚好卡在北纬33度左右,冬天像一堵墙,把北方西伯利亚的寒流挡在南边;夏天又拦住南方的暖湿气流,不让它们轻易北上。
就因为这,秦岭成了中国南北的“天然分界线”:南边年降水量能到800毫米以上,种水稻、穿薄衣;北边降水只有400毫米左右,种小麦、冬天得供暖,连河里的水冬天冻不结冰都不一样。

现在官方更是给秦岭定了位,说它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中央水塔”。
光汉江这一条从秦岭流出来的河,过去十年就给北方输了680亿立方米水,北京人喝的水里,70%都来自这儿,这“水塔”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文明之根
要是往前数几千年,秦岭就是秦人的“幸运山”,三千多年前,秦人祖先搬到秦岭附近,靠这里的草场养马,慢慢练出了好手艺,畜牧业越来越兴旺。
再到秦穆公的时候,秦国的地盘已经把秦岭包进去了,有了这座山当屏障,敌人难打进来,秦国才能安心发展,最后到秦始皇这儿,一统天下。

也难怪后来那么多王朝,都把都城选在秦岭旁边的长安、洛阳。
13个朝代在这儿建都,就是看中了秦岭的“保护力”,外面有层峦叠嶂挡着敌人,里面有肥沃土地种粮食,退能守、进能攻,太适合当都城了。

秦始皇更是把秦岭当宝贝,说“秦为天下之脊,南山为秦之脊背”,这里的“南山”就是秦岭,连自己的皇陵都选在骊山,紧紧靠着秦岭,可见他多认可这座山的地位。
不光是王朝,好多影响后世的文化,也跟秦岭脱不了关系。

春秋时候,老子辞官后躲到秦岭,在这儿写出了《道德经》,现在还影响着不少人;唐代的孙思邈,在秦岭里采药、研究医术,最后编成了《千金方》,成了中医里的经典。
还有诗人王维,在秦岭深处盖了住处,没事就写写山景,那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山居秋暝》,就是他在秦岭写的,把山里的美全记下来了。

秦岭还见证了不少历史大事,秦末的时候,韩信“暗渡陈仓”,就是从秦岭的通道里绕过去,打了个胜仗。
三国时诸葛亮,后半辈子都想从秦岭的岐山出去,可惜六次都没成功,可见那时候过秦岭有多难。

直到现在,咱们才真正“征服”了它,西成高铁修起来后,从西安到成都的时间,从过去的16小时缩到了3个多小时。
这条高铁90%都是隧道和桥梁,说白了就是“钻”透了秦岭,也让这座古老的山,跟上了现代的脚步。

“龙脉”的当代生命力
现在的秦岭,还是个“天然基因库”,太白山和佛坪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住着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这“秦岭四宝”。
还有小灵猫、猞猁这些珍稀动物,光受保护的珍稀动物就有30多种。

小灵猫
特别是秦岭的大熊猫,比人工喂养的更有灵性,因为它们在这儿能自由生活,这也说明秦岭的生态有多好。
植物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秦岭是南北植物的“交汇地”,光被子植物里的木本植物就有70多科、210多属、1000多种,中草药更是有1119种,被称为“天然药库”,好多药材只有在这儿才能长得好。

2024年的《秦岭生态气候公报》里说,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占比已经到了99.4%,比前一年还高了0.1个百分点。
植被覆盖度90.91%,每平方米能固碳1043.79克、释氧2732.64克,水源涵养量也有318.4毫米,这些数字都说明,秦岭的生态还在变好。

而且现在对秦岭的开发特别克制,利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一,大部分地方还保持着原始状态。
它不光有钾长石(秦巴山区的储量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南阳玉这些矿产资源,未来还能搞生态旅游、做科研。
比如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就喜欢来秦岭,因为它是南北气候过渡带,太适合当“自然实验室”了,以后说不定会成为国际上都有名的科研基地。

“龙脉”的保护与传承
要让秦岭一直“活”下去,保护肯定少不了,现在秦岭已经划了三级保护区,核心区、重点区、一般区,加起来有5.82万平方公里,覆盖了6个市的39个县(市、区)。
核心区里根本不让无关的开发进来,重点区连房地产、开矿都不准干,到2025年还要完成全域的勘界立标,用“网格化+信息化”的方式监管,确保每一块地方都有人管。

科技也帮了不少忙,现在秦岭里建了好多高密度的气象站点,还有百米级的土壤水分监测技术,能提前预警极端天气,及时发现生态风险,保护起来更精准。
除了保护生态,秦岭的文化也在慢慢传承,以前的历史遗迹,比如古栈道、古都遗址,都在好好保护。

现在也会通过纪录片、科普文章,让更多人知道秦岭的故事,让它从“文明象征”变成大家都认可的精神遗产。
结语
说到底,秦岭的“中华龙脉”称号,不是靠吹出来的。它凭的是能划分南北的自然本事,是孕育了王朝和文化的历史厚度,更是现在能守护生态、支撑国家发展的当代价值。

这座山,见证了华夏几千年的变迁,现在还在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滋养。保护好秦岭,就是保护我们中华的生态根基,保护我们文明的源头。
这样的秦岭,配得上“中华龙脉”这四个字,也值得我们一直好好守护下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4 16:00 , Processed in 0.0080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