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十首小暖诗词,把生活悄悄捧成一朵花 [打印本页]

作者: 诗蕊    时间: 2025-10-25 17:41:30     标题: 十首小暖诗词,把生活悄悄捧成一朵花

十首小暖诗词,把生活悄悄捧成一朵花                                                                               2025-10-22 12:49                                        

发布于:浙江省
   

生活总像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有人在雨中蜷缩叹息,有人却撑着伞慢慢走,把泥泞走成风景。
曾被挫折压过的肩膀、被遗憾浸过的心,在诗人笔下,没有变成沉重的叹息,反而酿成了温柔的诗句。
今天推荐的这十首诗词里,藏着受过生活打磨后依旧向上的力量,藏着在困境里仍愿拥抱美好的暖意。
即便前路有风有雨,也始终有相信温暖与美好同行的笃定。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已三年。昔日朝堂上挥斥方遒的才子,成了躬耕东坡的 “东坡居士”,生活的落差、仕途的失意,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打湿衣襟。某个春日出游遇雨,他未狼狈避雨,反倒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里缓步而行,甚至放声吟咏。
“竹杖芒鞋轻胜马” 是历经挫折后的通透,放下功名利禄的执念,一身蓑衣足以抵挡世间风雨,自在从容比宝马雕车更珍贵。“山头斜照却相迎” 藏着不期而遇的温暖 —— 春风料峭时,总有夕阳悄悄爬上山头,为赶路者添一抹暖意。词中没有怨怼,只有与生活和解的温柔:人生总有风雨,心不慌,雨停后自有晴天在等。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贬谪二十三年后,从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回到洛阳。二十三年,足够让少年熬成白头,让故友离散、世事变迁 —— 归乡时,他像传说中烂柯的樵夫,早已认不出熟悉的世界。白居易为他设宴,写诗感叹其遭遇,满是同情与惋惜,他却写下这首满是力量的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最动人的暖意。不否认自己是 “沉舟”“病树”,不回避二十三年的落魄,却在遗憾里看见希望:即便自身停滞,世间仍有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的生机。这份通透不是妥协,是受过挫折后依旧相信美好的勇气。“暂凭杯酒长精神” 里没有消沉,只有举杯后继续前行的决心:生活或许会让人落泪,却绝不会让人一直站在原地。

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曾写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他,本以为能在朝堂施展抱负,却终究逃不过 “赐金放还” 的结局。离开长安时,友人设宴相送,桌上珍馐美酒,他却停杯扔筷、拔剑四顾,满心都是前路茫茫的茫然 —— 想渡黄河,黄河结冰;想登太行,太行覆雪,人生的路处处是阻碍。
即便如此,他仍写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份暖意藏在 “会有时” 的期盼里:知道此刻困境只是暂时,就像吕尚曾在碧溪垂钓、伊尹曾梦见乘舟过日,总有一天,能乘着长风、挂着云帆,渡过沧海,实现理想。李白的温暖,不是对现实的粉饰,是在绝望里仍愿相信未来的天真 —— 即便被生活打败,也始终保留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底气。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在成都营建的茅屋被秋风卷走茅草。五十岁的他,历经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连一间遮风挡雨的茅屋都保不住 —— 群童抱走茅草,他无力追赶;秋雨连绵,屋里漏得没有干处,被子冷得像铁,孩子睡不安稳,把被里都蹬破了。漫漫长夜,他裹着湿冷的衣裳,连觉都睡不安稳,生活的苦几乎要把他压垮。
可这样的困境里,他想的不是自己的苦难,而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份温暖,是超越个人悲欢的胸怀:即便自己冻得发抖,也希望天下所有穷苦人都能有安稳的房子,都能笑得开心。“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不是故作高尚,是受过生活的苦,更懂他人的难 —— 这份从苦难里生长出的共情,比任何安慰都更动人,让寒夜里的茅屋,也有了照亮人心的光。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末年,官场黑暗,陶渊明几次出仕,又几次辞官。曾渴望 “大济苍生” 的他,看不惯同僚的阿谀奉承,受不了官场的束缚 —— 最后一次辞官时,他写下《归去来兮辞》,毅然回到柴桑的乡间,在人境里结庐而居,从此与菊花、南山为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温暖,是与自己和解的温柔。放下对仕途的执念,不再为 “五斗米折腰”,在采摘菊花的瞬间,不经意间望见南山,看见山气缭绕、飞鸟归巢,忽然懂了生活的 “真意”。这份温暖不是来自物质的富足,是来自内心的平静 —— 即便生活清贫,没有车马喧嚣,没有功名利禄,也能在自然里找到快乐。换一条路走,或许能遇见更美的风景。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中年后,经历了官场的浮沉,也见证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曾经写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满是建功立业豪情的他,晚年选择隐居终南山,潜心向佛,在山水间寻找内心的安宁。不再刻意追求什么,兴致来了就独自出游,没有目的地,也没有时间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最通透的温暖。走到溪水的尽头,本是无路可走,却不慌不忙,坐下看云朵悠悠升起 —— 就像人生遇到绝境时,换个角度,或许就能看见新的希望。这份温暖不是来自外界的帮助,是来自内心的从容:接受生活的所有安排,好的坏的都不抗拒,在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的自在里,把挫折酿成了岁月的酒,淡而回甘。生活不必事事如意,学会随遇而安,也是一种温暖。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人生从云端跌入谷底。丈夫赵明诚病逝,珍藏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她独自一人颠沛流离,从北方到南方,尝尽了孤苦与漂泊。晚年的她,见惯了世间的繁华与落魄,也学会了在困境里寻找生活的美好 —— 某个秋日赏桂时,她写下这首诗,赞美桂花的淡雅与清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的温暖,是对自我的接纳。桂花没有梅花的傲骨,没有菊花的清高,颜色暗淡,踪迹疏远,可它自有沁人心脾的香气,自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借桂花自喻:即便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挫折,即便容颜不再、年华老去,也不必羡慕他人的光鲜,自身本就是 “花中第一流”。这份温暖不是自我安慰,是受过苦难后依旧珍视自己的勇气 —— 生活或许会带走很多东西,但带不走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白居易《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任左拾遗,目睹底层百姓的苦难,写下《新乐府》组诗,《卖炭翁》便是其中之一。诗中的卖炭翁,在南山里伐薪烧炭,满面尘灰,两鬓斑白,十指被炭火熏得发黑 —— 烧炭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换点钱买衣裳、买粮食。可即便自己身上的衣服单薄得挡不住寒风,还是希望天气能更冷一些,这样炭就能卖个好价钱。
这份温暖,是底层人在苦难里的坚韧。卖炭翁的生活没有诗意,只有日复一日的辛苦,却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在寒风里抱着一丝希望,为了活下去而努力。写下这首诗,不是为了渲染苦难,是为了让人看见:即便生活再难,也有人在咬牙坚持,在为了一点点微薄的希望而努力。这份从尘埃里生长出的力量,比任何华丽的诗句都更温暖,让人懂得:努力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好。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因力主抗金被罢官,回到故乡山阴。罢官的打击、抗金理想的受挫,让他一度陷入迷茫 —— 人生的路,走得越来越窄,看不到希望。某个春日,他去山西村游玩,农家的腊酒虽然浑浊,却热情地留他吃饭;走着走着,眼前的山路被山水阻隔,好像再也走不下去,可转过一个弯,却看见一片柳绿花红,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最治愈的温暖。把自己的人生困境写进诗里,却在诗里找到了希望:就像这山路一样,看似无路可走,其实只是还没走到转弯的地方。“箫鼓追随春社近” 里藏着生活的暖意 —— 即便仕途失意,还有农家的热情、古朴的民风,还有这山间的美好等着去发现。生活不会一直是绝境,只要不放弃往前走,总有 “柳暗花明” 在等。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一生仕途不顺,晚年辞官卖画为生。他擅长画竹,也喜欢写竹,这首《竹石》便是他的代表作。诗中的竹子,生长在破岩之中,没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坚硬的岩石,可它依然紧紧咬定青山,不肯放松;即便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还是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
诗里的温暖,是历经磨难后的坚韧。借竹子自喻:自己就像这破岩中的竹子,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始终保持着一份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是狂妄,是受过挫折后依旧挺直腰杆的底气 —— 生活或许会给无数的耳光,但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人能把自己打败。这份坚韧,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也是最动人的温暖。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受过挫折后依旧努力生活的人。这些诗人他们有的被贬谪、被罢官,有的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有的身处底层、辛苦谋生,却没有被生活打败,反而在苦难里开出了花 。
把迷茫写成通透,把绝望写成希望,把苦难写成温暖。
做一个温暖的人,不是忽略生活的苦,是尝到苦之后,依然愿意相信甜;不是回避挫折,是遇到挫折之后,依然愿意往前走。就像苏轼的竹杖芒鞋、刘禹锡的千帆万木、李白的长风破浪,他们都曾被生活辜负,却始终没有辜负生活。
往后的日子,愿能在这些诗词里找到力量,即便遇到风雨,也能撑着伞慢慢走;即便经历挫折,也能笑着说 “没关系”。做一个温暖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好,而美好,总会与温暖同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