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一个团竟走出1位元帅,1位大将,5位上将,8位中将,6位少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红军一个团竟走出1位元帅,1位大将,5位上将,8位中将,6位少将                                                                  2025-10-29 13:55 发布于:天津市
   
       1927年9月28日,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江西永新镇的三湾村。这个地方离井冈山很近,但此时的一师士兵已经非常疲惫,不仅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部队人数也大大减少,士气也十分低落,充满了悲观情绪。尽管这支部队名义上是一个师,但实际上兵力仅剩下1000人。此时,一师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伤亡惨重,官员比士兵还多,连枪的数量也比官员还多。
开国上将陈士榘曾亲自经历过这段行军,他回忆说:“当时我们最‘富裕’的时候,一个人要背两三支枪,甚至还要让牲口驮一些枪。”毛主席意识到,以这种状态根本无法和敌人作战,而与井冈山的农民自卫军接触时也可能会发生冲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毛主席决定在上井冈山之前,先整编部队。

于是,在一师进入三湾的当天,毛主席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了要在当地对一师进行整编的提议,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个反对的便是一师的师长余洒度。余洒度之前曾积极主张攻打大城市,但遭遇失败后,他对进山的计划十分不满,并对革命前景产生了悲观情绪,开始说一些丧气话。他甚至说:“部队都已经这样了,连连打败仗,人越来越少,改编有什么意义?一个师改编成一个团,一个团改编成一个营,像什么样子?在连队上建立支部简直是瞎胡搞!这样折腾,真受不了了。”不久后,余洒度便悄悄带着三团长苏先俊私自离队,逃跑了。哨兵发现后,战士们要求把他们扣下,然而毛主席却说:“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强扭的瓜不甜,没必要强留。”
余洒度和苏先俊原以为自己会被毛主席处决,没想到毛主席如此宽宏。临走前,他们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和毛主席为敌。余洒度离开后,毛主席召开了会议,宣布了“去留自愿”的政策,谁不愿意继续跟随革命,可以自由离开,而且会提供回家的路费,只是不能带走武器。
会议结束后,十几名来自旧军队的人提出要离开,毛主席便命令发给他们路费。那些自愿留下的战士无疑是那些意志坚定的革命同志,毛主席在他们的支持下,开始全面展开“三湾改编”。最终,一师被缩编为一个团,下面设有两个营,共7个连和3个队。

从这支部队中,后来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包括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张宗逊上将、陈伯钧上将、黄叙钱上将、陈士榘上将、以及8位开国中将(如杨梅生、郭鹏、谭希林等)和6位开国少将(如龙开富、杨世明等)。此外,还有8位省部级干部。

陈士榘上将晚年回忆三湾改编时表示,三湾改编带来的最大变化并不是在连上建立党支部,实际上之前部队里也有党代表,通常是营以上的党委。而最大的变化是毛主席在连以上建立了各级士兵委员会。毛主席曾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监督院’,它的职责是监督官长。没有这样的组织,士兵就不敢讲话,即使讲了也没有作用。士兵委员会的原则是:官兵平等,废除繁文缛节,实行经济公开……”
士兵委员会的作用非常显著。在江西时期,红军中有一个大队长叫郭天民,他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习惯了在旧军队里体罚士兵。当他进入红军后,士兵委员会将他的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在大会上公开批评了他。郭天民因此受到了警示,之后再也没有体罚过士兵。新中国成立后,郭天民成了我军57位开国上将之一。

正因为毛主席明确确定了“官兵平等”和“士兵监督官长”的原则,即使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红军依然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官兵之间也亲密无间。大家没有怨言,因为首长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
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失败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3 03:05 , Processed in 0.0072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