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张作霖宁愿少养5万陆军也要做成这一件事,原因其实很简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4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为何张作霖宁愿少养5万陆军也要做成这一件事,原因其实很简单                                                                     2025-10-31 17:32                                        

发布于:天津市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八个字一直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针。在各项经费支出中,除了军事开支,教育支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是因为,一个国家要强盛,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如果要让人才得到培养,必须依赖教育。这一点不仅现代人明白,甚至在北洋军阀时期,也有一些明理的人为此而努力。这些人中,就有一位重要人物——张作霖,东北的“张大帅”。

东北大学的历史,最初的一段话是这样的:“1922年春,张作霖命令奉天省张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为东北大学的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即奉天法政学堂)改为东北大学的文法科。” 就这样,东北大学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结合了当地多个教育力量,逐步建设成为一所高等院校。但这个学校的建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张作霖掌握东北的权力时,东北正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首先,在东北之外的朝鲜半岛,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侵略。而在南方,蒋介石和国民革命军的势力对张作霖的统治也十分不满,随时有可能对他出手。按照常理,张作霖的财政支出应当优先考虑军事,这样才能确保他作为军阀的地位。然而,张作霖非常清楚一个道理——打仗需要勇猛的士兵,但这只是短期内的事,治理国家这样长远的任务,依靠士兵远远不够,关键还得靠有学问的文人。因此,张作霖非常重视东北的教育建设。在张作霖的统治下,东北各地的教育开支每年占到了政府总支出的40%。张作霖最得力的部下王永江,更是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东北大学的成立,正是张作霖要求王永江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步。当时,高等教育人才在整个中国都非常稀缺,尤其是东北。东北三省中,唯一能够称得上高等教育的学校就是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而且这所学校还是日本人办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张作霖决定要建立一所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等院校,这便是东北大学的起点。既然一方力量薄弱,那就必须联合更多力量来弥补。王永江在接到命令后,四处寻找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设备,耗费了张作霖不少的资金,而且还需要应对来自日本的嘲笑和讥讽。当时,日本领事馆曾讽刺说:“你们办大学可不容易啊,钱一旦花出去就成了小事,真正能培养出人才才是大事。如果你们的学子真想学什么学科,去我们办的大学不就行了吗?我们的师资力量很完备,根本不用费力去办大学。” 张作霖听了这些话,顿时勃然大怒,立刻骂道:“妈了个巴子!他们就是反对我们,我们越要办,越要办得快、办得好。虽然我没读过书,但我知道肚子里没墨水的坏处!我们不能让全东北的人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不能一直依赖他们的‘小日本’!不管多少钱,就算我少养五万陆军,东北大学我也一定要办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06:27 , Processed in 0.0079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