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方兄贺岁:张献忠的为何铸“西王赏功钱”(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2:04: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孔方兄贺岁:张献忠的为何铸“西王赏功钱”(图)   

        2016年02月06日 09:04
                   作者:霍宏伟



( 一) 西王赏功形制与钱文特点
  西王赏功钱的形制为外圆内方,钱体相对较薄,轮郭平整,背外郭较面郭稍宽。钱文“西王賞功”为楷体,直读。钱币形制符合明代中期以后钱币特点。金钱钱文笔画较为硬朗, “王”字最末一笔横画略有残损。背面外郭下部有一凹坑,略呈椭圆形,长径5、短径4毫米。国博藏银钱钱文较之金钱,用笔则更加圆润,笔力劲健。国博、上博所藏2枚铜钱,“賞”字中央“口”部填实,呈一实心长方块,与上述两种钱文完全不同。上博藏西王赏功铜钱背部方穿左右两侧略向外弧。

四川博物院藏西王赏功铜钱拓本

上海博物馆藏西王赏功钱

金、银、铜三种质地西王赏功钱的实物与拓本尺寸略有差异,今测量钱币拓本数据如下。一般钱径为48—50、穿宽10毫米,正面外郭宽5、内郭宽2毫米,背面外郭宽7、内郭宽2毫米。西王赏功金钱最重,为38.8克,银钱重36.4克,铜钱重19—23.1克。
部分博物馆藏西王赏功钱基本数据一览(尺寸:毫米,重量:克)

钱文“西王赏功”4字有其特定含义。“西王”是张献忠的自称封号。张献忠最早于崇祯三年(1630) 自称“八大王”(25)。《明史·张献忠传》: “崇祯三年,陕西贼大起,王嘉胤据府谷,陷河曲。献忠以米脂十八寨应之,自称八大王。”张氏后来制印“西营八大王”。《滟澦囊》: 明崇祯十三年(1640) , “四月,内接陕抚郑从检(崇俭)、总兵左良玉塘报,称太平县玛瑙山于二月内大破逆贼张献忠,…… (获) 篆‘西营八大王承天澄清川岳’印,卜卦金钱三文。”(26)

小说《张献忠》书影

明崇祯十六年(1643) ,张献忠在湖北武昌称“西王”。崇祯“十六年春,连陷广济、蕲州、蕲水。……又西陷汉阳,全军从鸭蛋洲渡,陷武昌,执楚王华奎,笼而沈诸江,尽杀楚宗室。……献忠遂僭号,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据楚王第,铸西王之宝,伪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27)文献中所云“铸西王之宝”,未见实物,今有罗希成、常任侠先生旧藏张献忠“西王之宝”玉玺传世(关于其真伪尚有争议)。(28)

真假难辨的西王之宝玉玺及印文

张献忠称“西王”,不仅与“西营八大王”有关,也可能是因其仰慕西楚霸王项羽。“西楚霸王”是秦末项羽的自号。《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29)据《蜀碧》卷二记载: “献自为万言策,历评古今帝王,以西楚霸王为第一,命颁布学宫。”(30)可知张献忠对项羽是十分推崇的。所谓“赏功”,即为赏赐有功者之意。《韩非子·难二》: “且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31)“赏功”之意甚明,无需赘说。

大顺二年圣谕碑拓本

国家博物馆藏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

国博藏骁右营总兵关防印文

大顺二年南郑县印

南郑县印印文及刻款拓本

潼川府经历司印印文及刻款拓本

大顺三年双龙纹铜镜

( 二) 西王赏功性质与明代赏功制度
泉界普遍认为,西王赏功不是用于流通的货币,而是用于赏功的非正用品。“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铸金、银、铜三品,以赏有功。”(32)
文献中未谈到张献忠如何用西王赏功来封赏,但说到其他赏功事例,可从一侧面了解张献忠大西军队的赏功情况。《蜀碧》卷三: 顺治三年( 1646) 三月, “贼分道搜杀四路遗民。……寅出酉还,比赏格有逾十倍者,奖以为能。杀数百人,立擢至都督。嗣后贼营公侯伯甚多, 皆屠川民积功所致也。”(33)《蜀警录》云: 张献忠“发安西将军巡嘉眉,方洪二都督分历川南各州县。尽勒绅士入城军民入村。”(34)由此可知,驻蜀晚期大西军曾以杀人数量多少作为奖励军功的标准。
实际上,张献忠以金、银、铜三种质地西王赏功来奖赏立功者,应是受到明代三等赏功制度的影响。此项制度在《明史·兵志四》有详细记述,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成熟的过程。最初始于明太祖朱元彰, “赏功之制,太祖时,大赏平定中原、征南诸将及云南、越州之功。赏格虽具,然不豫为令。惟二十九年命沿海卫所指挥千百户获倭一船及贼者,升一级,赏银五十两,钞五十锭,军士水陆擒杀贼,赏银有差。”(35)
明成祖朱棣永乐初年,又对战功进行了细化,分为三等,并提出了每一等功的奖励标准。“永乐初,以将士久劳,命礼部依太祖升赏例,参酌行之。乃分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其赏之轻重次第,率临时取旨,亦不豫为令。十二年定: 凡交锋之际,突出敌背杀败贼众者,勇敢入阵斩将搴旗者,本队已胜、别队胜负未决、而能救援克敌者,受命能任事、出奇破贼成功者,皆为奇功。齐力前进、首先败贼者,前队交锋未决、后队向前败贼者,皆为首功。军行及营中擒获奸细者,亦准首功。余皆次功。”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 1449) ,开始铸造三等赏功牌。“正统十四年,造赏功牌,有奇功、头功、齐力之分,以大臣主之。凡挺身突阵斩将夺旗者,与奇功牌。生擒瓦剌或斩首一级,与头功牌。虽无功而被伤者,与齐力牌。盖专为瓦剌入犯设也。是后,将士功赏视立功之地,准例奏行。……崇祯中,购闯、献以万金,爵封侯,余贼有差,以贼势重,变常格也。”20 世纪50 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传统三等赏功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特等功(36)。

陕西长安县出土明代骑马俑

四川彭山发现鎏金赏功银牌

台湾展出清代赏功银牌之一

台湾展出清代赏功银牌之二

今见文献记载赏功牌均为银质,称为“赏功银牌”、“银牌”。《滟澦囊》卷一: 崇祯“十二年己卯,八月,赐嗣昌督师辅臣银印及上方剑便宜从事,帑金四万两,赏功银牌五百面,蟒纻绯绢各五百匹。”(37)《明史·余应桂传》: 崇祯十六年( 1643) ,“十一月,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应桂以无兵无饷,入见帝而泣。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给御用银万两、银花四百、银牌二百、蟒币二百、杂币倍之,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38)流传至今的赏功牌实物,有上世纪80 年代四川彭山发现、可能与明末张献忠有关的鎏金银牌,牌上錾刻“赏功”两字(39)。2007 年7 月,在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公开展出两件清代官方颁发的银功牌,即“爵阁部堂将军颁赠赏功牌”、“总督部院颁赠赏功牌”,前者下部有一“赏”字,后者下部有“赏功”两字铭文。据说,清代台湾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卑南王,曾因捉捕大陆逃犯有功,获得清政府颁发的赏功牌(40)。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赏功牌以紫绫裱纸纸代银,长方形,分为五等,类似于今天的奖状。除了赏功牌之外,明朝皇帝对有功之臣还赏赐金银币,在《明史》中屡见记述。
《明史》有关赏赐金币的部分记述

《明史》有关赏赐银币的部分记述

在明代以前的汉唐两宋时期,也有赏赐臣属金银钱的惯例,一些金银钱实物留存至今。

汉唐两宋时期部分金银钱一览

【注释】

(25)(27)(42)《明史》卷三○九《张献忠传》,中华书局,1982 年,第7969 页; 7974 页; 7975、7976 页。表3、4页数均指这一版本。
(26)(37)(50)[清] 李馥荣: 《滟澦囊》,收入何锐等校点: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巴蜀书社,2002 年,第37页; 36 页; 60 页。
(28)罗希成: 《明末张献忠玉玺———西王之宝》, 《美术生活》第32 期“四川专号”,1936 年;常任侠: 《琉璃厂杂忆》,收入冰心、丁聪编《居京琐记》,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年; 王镜如、史树青: 《谈谈有关农民战争的文物》,《文物》1961 年第7 期。
(29)《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82 年,第317 页。
(30)(33)(45)(48)[清] 彭遵泗: 《蜀碧》卷二,收入《张献忠剿四川实录》,第149、150 页; 189 页; 149、150页; 169 页。
(31)《韩非子》校注组: 《韩非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525 页。
(34)[清] 欧阳直: 《蜀警录》,收入《张献忠剿四川实录》,第189 页。
(35)《明史》卷九二《兵志四》,第2260 - 2263 页。
(36)参阅《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 草案) 》,1952 年。
(38)《明史》卷二六○《余应桂传》,第6751 页。
(39)二十世纪80 年代,一捞沙民工拿着一叠银叶片到四川彭山街上一手饰铺打造首饰,被一位钱币爱好者发现,从民工手中买下仅存的3 件。其形制上部为朵云形,下部略呈椭圆形。下部正中錾刻“赏功”两字,其中一件为篆体字,两件为楷体字。纵长195、边厚0. 5毫米。详见刘忠俊、曹晓春: 《四川彭山发现明末张献忠赏功银牌》,中国新闻网2010 年11 月27 日。另参考网上相关系列报道。
(40)《卑南王赏功牌首次公开亮相由清朝官方颁发》,中国新闻网2007年7月18日。
(本文节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王赏功钱考》一文,原刊载于《中国钱币》 2011年04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5:01 , Processed in 0.0077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