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芾向宋徽宗索砚 爱砚癫狂如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21:35:0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米芾向宋徽宗索砚 爱砚癫狂如斯
2011-09-08
   

米芾兰亭砚

    历代文人墨客嗜砚成癖者不少,其中北宋米芾尤甚,他爱砚几达癫狂。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其书法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等齐名,合称宋代四家。米芾爱收藏佳砚,甚至连皇上的御砚,也敢大胆索取。
    在《钱氏私志》里讲了这样一件趣事,宋徽宗赵佶听说米芾韦法不错,便将他召进宫内,摆好玛瑙砚、李廷墨及玉镇纸笔等文房用具,让他书写。只见米芾卷起袍袖,落笔如云,转眼之间,“奇绝陛下”四个字已跃然纸上。皇上非常高兴,就将文房四宝一并赐给了他。又一日宋徽宗与蔡京论书法,宋徽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珠玑,获得满堂喝彩。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向宋徽宗请求道:皇上,这砚您已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御还给皇上了吧……”宋徽宗听后,哈哈大笑,随后便将这方珍贵的端现作为奖赏赐给了米芾。米芾捧着端砚,高兴万分,手舞足蹈,“余墨沾渍袍袖”也在所不惜。宋徽宗见状,对蔡京说:“癫名不虚传也。”米芾的“癫态”显示出他对端砚的无比钟爱之情。

    藏砚:苏轼两方藏砚
    宋代有一个叫孜周的和尚,有一块端砚,十分罕见。米芾得此砚后,伴着它睡了3天;还让苏东坡为其作铭词。米芾藏有砚山数座,其中有一座为南唐李后主故物。
    此砚为教砚,大小山峰三十六座,层峦叠峰,明暗相间,砚池中有天然水波纹,池中碧水荡漾,别有一番情趣。砚堂中金光闪闪,似白云飘逸,又似山川,巍峨壮丽,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是大自然的精妙杰作。米芾称它为“宝砚”,并亲自刻了砚铭,即《研山铭》。

    米芾对砚研究彼深,曾写过一本《砚史》,世称“米史”,记载了砚材26种,对其石质、颜色、发墨等功能阐述精细、翔实,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提要》中对它评价很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5-14 10:27:01 |只看该作者
刻画诗书超世伦,曾收名砚欲传亲。
感怀明主翁心动,义赠奇珍谢伟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5-14 08:22:06 |只看该作者

历代名人咏砚诗 (2014-04-22 10:46:38)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6-5-14 08:24 编辑

一、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国破主成囚,名玩珍藏难掩留。
池砚蛙声鸣不断,一江春水伴君愁。


    南唐后主虽昏君,但真名士。爱砚成癖,设“砚务官”督办搜石制砚。曾藏一方青绿晕石奇砚,砚池内有一小青蛙,夜深便如鼓蛙鸣,伴君吟咏作画。后主被俘,随身仅藏此砚,伴其写就那首千古流传的《虞美人》。


二、岳飞“正气砚”
武穆精忠报国恩,铭文正气显英魂。
雄才几代传佳话,守砚斋前无迹痕。


     据清人《广仓砚录》记载,岳飞前曾藏一方端砚,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淄”。乃岳飞高风亮节之真实写照。后,此砚为南宋末抗元名将谢枋所得,谢氏在砚端留下“枋得家藏岳忠武墨迹,与铭文相若,此盖忠武故物也”手迹。南宋咸淳九年(1273),谢将此砚赠与文天祥,文如获至宝,在砚之左右两侧刻铭曰:“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即谢枋得)同年所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表达了他要继承岳飞遗志,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而三位英雄在同一方端砚上刻铭,也是世间罕见。
     三位宋室孤忠死后,这方宝砚辗转漂泊,阅尽世间沧桑。至清代,又流经多位名家之手。如董其昌、宋荦、朱彝尊等人,都曾在砚上留下铭文。道光元年(1821),不知何故此砚现身集市.被浙江东阳县令陈海楼买去。光绪二十年(1894)秋,这方砚在皖南为福建晋江人吴鲁所得。吴鲁感于此砚“得乾坤之正气”,遂为之取名“正气砚”,并将自己的书斋改名为“正气砚斋”。
    吴鲁,字肃堂,号且园,光绪十六年(1890)殿试以一甲第一名夺得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为人刚正,一生忧国忧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他挺身而出,担任军务处总指挥,奋起抗战,一面哀叹同僚们“鲜有实心为国者。时局特坏”,一面向爱国者们振臂高呼“毋效楚囚相对泣,拔剑收取旧山河”。吴鲁去世后,正气砚由他的第四子忠善珍藏于家乡,吴忠善特将书斋取名“守砚斋”。“文革”中,吴家遭袭,吴氏祖屋六千余册典籍、千件字画、吴鲁遗物朝珠及若干其他珍贵物件悉被抄去,稀世之宝“正气砚”亦遭此劫,不知所踪。


三、米芾
元章爱石已成痴,闻得佳藏步显迟。
皇帝兴来钦赐砚,癫狂不顾墨淋漓。


    米芾爱石成癖,把名砚看得比自己脑袋还重要。一次宋徽宗召其写屏,得用御砚,书毕捧砚对徽宗说“臣污此石,不宜再供御用,请陛下定夺”,徽宗笑说“就赐与爱卿”。他怕徽宗反悔,抱着砚就跑,结果弄得满身墨汁淋漓。徽宗叹“米癲果不虚传”。


四、纪晓岚
名砚收罗尽百池,勒铭拓谱世称奇。
耽痴题扇粗遗字,句读新裁劲赏词。


    纪昀,字晓岚。爱砚,曾自号“九十九砚斋主人”,并将所藏名砚拓成册,名曰《阅微草堂砚谱》传世。一次为人题忘扇,因新得友人赠砚,玩赏入迷,题诗时,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遗落了,观者有人说:“大文豪亦有误耶?”纪晓岚便说“非诗,乃词也,何有误耶”遂点上标点,即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听者无不叫绝,甚为惊叹。
五、林白水
名玩传流必有因,历世藏家总蹈循。
只为生春红一砚,痴情两代动凡尘。


     林白水,名懈。又名万里,字少泉,后以“白水”为笔名,福建闽侯人。同盟会员。后半生主事新闻工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和报人。林爱砚有家族渊源,外祖乃清藏砚家黄任。幼时在外祖家读书,耳濡目染,对砚颇有研究。林有一方名为“生春红”砚。本外祖在端州为官时所得,并依东坡“小窗书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句命名。黄夫人去世,黄老睹物思人,悲痛万分,便在砚背刻诗悼亡:“端江共汝买归舟,翠羽明珠汝不收。只哀‘生春红’一片,至今墨沛泪交流。”后,宝砚遗落。后,林偶见此砚,以重金购得。非常钟爱,每日摩挲不离手,并以“生春红”为斋名,以示喜爱之情。以至所办报副刊,亦取名“生春红”,可见其钟爱宝砚之情,林死后,其女将砚捐赠台湾历史博物馆。


六、齐白石
刻画诗书超世伦,曾收名砚欲传亲。
感怀明主翁心动,义赠奇珍谢伟人。
    齐白石与毛泽东同为湖南湘潭人,两人老家相距不远。建同前两人虽无缘晤面,但他们都故早知对方大名。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便主动给当时住在北平的齐白石写信,热情地邀请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政协,共商国事。当时齐已年近九旬,接信后激动不已,为了表达对革命领袖的敬意。他精心镌刻名章、国画、对联相送。1950年夏,毛泽东派车把齐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促膝长谈达数小时。两位巨人携手品茶赏花,好不惬意。在齐白石送与毛泽东的礼物中,有一方青石砚特別为毛泽东所看重。此砚石质坚硬,砚堂微凹,用于磨墨,其余部分雕花,如炯雨云蒸,意韵悠绵。砚匣为楠木所制,精致别巧。齐白石对此砚极为珍爱,生怕丢失,又担心他百年之后.子孙将其转赠于人,于是亲手在砚体上刻下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但最终还是违背了自己“不得与人”的规约,将此砚亲手送给了毛泽东。齐门石所赠字画,毛泽东后来都交给了国库,唯独将这方佳砚留在了身边,伴其终身。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0 07:40 , Processed in 0.0093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