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9年胡耀邦提出如何解决“返城知青”就业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05:54: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79年胡耀邦提出如何解决“返城知青”就业问题?   

        2016年07月13日 09: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胡德平 周海滨

核心提示:父亲抱着“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的态度,一口气谈了三次就业问题,其中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十分惊人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尚未完全启动时,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有企业不如民营企业(当时叫集体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并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

胡耀邦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胡德平/口述、周海滨/撰文,原题:《同舟共进》:耀邦同志为什么要改革,节选
“文革”初期和父亲谈话,我总是张口一个阶级斗争,闭口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他开始还耐着性子听。1967年上半年一天晚上,父亲问起北大、社会上的“文革”情况,我又一次念经似地说起阶级斗争长、阶级斗争短的老套来。这一次,他开口了,开始语气非常平静:你翻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篇文章叫《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毛主席在苏区红军时期就说,“要造就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不能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突然他加重语气,把手一挥,大声说:“德平!你不是老说阶级斗争吗?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还说经济建设‘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我还想辩解什么,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早在1966年8月,团中央已经改组了。“中央文革”有人说,“团中央修到家了”,也就是说右得不能再右了。父亲这番话,是否又有“右倾”之嫌呢?但他说得那么认真、威严、斩钉截铁,又指出了毛主席写的是哪篇文章、哪个时间、哪段话,既然战争年代都把生产建设视为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和平年代不是更有理由搞好生产建设吗?自奉为无限信仰毛泽东思想的年轻人,能不考虑吗?父亲虽没说服我,但对“文革”的理性思考不知不觉就始于这类思想交流之中。他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
1971年,当时全国上下大批资本主义,大兴“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这时父亲已从河南“五七干校”回到北京,虽已获“解放”,但尚未被安排工作,“赋闲”在家。那时,我还在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工作。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有些地方纷纷关闭农村集市贸易的自由市场,不由地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突然问我:“什么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当即回答说:“那就是有资本家、有资本还有剩余劳动。”他又问:“那你看这集贸市场呢?”我说:“那也是啊!沾到钱了,沾到交换了嘛。”他说:“你错了,你还是个大学生啊!你们学过《资本论》没有?”我说:“没好好学”。于是,父亲详尽讲解了物物交换和资本增值,分析了农村集贸市场的交易方式与资本增值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当时父亲说:“我们现在老是批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实际上我们的马列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已经降到最低点。”
有一天,父亲又问我:“你对斗私批修怎么看?”我说:“私是万恶之源。”父亲问:“你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我说:“当然是唯物论啊!”父亲说:“不对。私心、私的观念是意识形态问题,你不能把这个与私有制混为一谈。”他说,个人利益、个人愿望应该是合理的。虽然还在“文革”中,父亲就能够非常清楚地把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严格区分开来,对当时盛极一时的极左路线的方针政策有着深刻的思考。
父亲在“文革”中期也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不能反潮流,但总能抗潮流吧!”从当时的荒唐混乱之中,他更坚定了共产党执政以后必须做好经济工作的决心。
解决知青返城问题、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社会上的待业问题,这是耀邦同志进入中央领导层以后,主持参与解决的第一批问题。
1979年是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7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中南海。当时,华国锋和胡耀邦对下乡知青是十分同情的,但在解决问题时,刚开始还停留在怎样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制止干部违法乱纪的思路上。
当年5月29日,父亲在听取宣传口和政法口的工作汇报时,触及知青返城问题,他立即和全国的就业问题联系起来。他说:“要下决心解决就业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好经验你们要登报。要不厌其烦,不惜篇幅。知青办应推荐。”(《胡耀邦思想年谱》)
6月13日、14日、15日,父亲抱着“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的态度,一口气谈了三次就业问题,其中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十分惊人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尚未完全启动时,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有企业不如民营企业(当时叫集体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并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
父亲有个习惯,爱记数字,爱算账,对数字的加减乘除得心应手,尤其是对经济问题。他说:“现在有几百万青年要就业,今后每年要增300万……现在700万,再过几年2000万待业人员怎么办呢?”
当时,我党在宣传上把“失业”称为“待业”,对此父亲非常不以为然,认为没必要掩盖社会矛盾、自欺欺人。他说:“要着重谈一个问题,把城市几百万待业青年安排好。我们用‘待业’两个字,外国人说他们本来是失业,要把问题说到家。”(《胡耀邦思想年谱》)
6月15日,他又提到北京新大北照相馆:“北京新大北照相馆,青年组织起来,利用早晚在露天引客,自由选景,态度很好,邮寄不要钱,顾客很多,一天赚五元钱,等于十三级干部。放手搞,自负盈亏,搞点税收。”(《胡耀邦思想年谱》)他反问:“服务不光彩?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什么不光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17:55 , Processed in 0.0100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