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2日 14:09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张炜
《归去来兮图》(明 李在)
王弘、檀道济都给陶渊明送过酒,他们都是官场人物,不同的是前一个他接受了,后一个他拒绝了。想象中可能王弘在气息上让陶渊明更能接受。此外还有一个接受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气氛问题。如果刺史檀道济送他“粱肉”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不得当的话,或者恰巧碰上陶渊明正在非常激烈的心理状态之下,比如发着脾气,那么拒绝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同样是食物,要看谁给、怎么给、在什么时候给。这要看陶渊明的尊严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檀道济像
从“久在樊笼里”的苦闷到“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挣脱和张望,包含了一次次决心,直到最后的冲决。这是走向自由、找回个人尊严的过程。两种生活方式反差太大了,在这里,对一种理想境遇的向往和对另一种压抑的厌恶是成正比的,越是爱这闲适和自由,越是不能忍受折腰的屈辱。而当他晚年讨要、蜷曲在没有被子盖的床头,正处于安顿身心的最危险最陡峭的时刻,身为宋朝权贵的刺史檀道济却来赠他“粱肉”了,这无疑是很“及时”的,既“及时”救命,又“及时”唤醒了他关于尊严的记忆。而此刻,诗人在自救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太远,真的比当年更有勇气了;加之多年农耕生活磨练了耐力和心智,使之更加坚毅奋勇。这种拒绝与其说是冲着檀道济赠予的“粱肉”,还不如说是冲着整个的阴暗世道。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