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傅山的书法艺术看傅山武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2:00:5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从傅山的书法艺术看傅山武学                                                                                               2016年08月11日17:02  
                                                                                                                                                                           傅山草书李贺《追和柳恽》诗句轴               
  郭会坡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7月20日刊出傅山专刊,傅山的书法独步于明清之际,而同时又是一位武学大师,到底傅山武学的庐山真面目如何?虽研究起来并非易事,但 正如傅山在其《霜红龛集·杂记》中所说,“人者,天之便也。勤而引之,天不深也。写字一道,即具是倪。积月累岁自知之。”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勤学苦练的书 法修为是能够把握细微的天道的。那我想通过对傅山书法的研究来理解同样能“具是倪”近天道的傅山武学,应该不会太偏离傅山武学的真面目。
  (一)
  傅山出生在一个累世仕宦的诗礼之家,其祖父傅霖嗜好《汉书》,其父傅之谟在家乡开馆授徒,这些对傅山的人格形成和书法奠基影响深远。傅山对“二王”贴学的熟 稔,除了受帖学传统影响外,与傅山追念父祖辈教导钤记先祖有重要关系。傅山祖父傅霖是明嘉靖壬戌科(1562年)进士,官至山东辽海兵备道,因战功载入 《明嘉靖实录》。兵备道,是明朝在各省重要地方设置的负责钤制武臣训督将士的道员,全称整饬兵备道。巧的是,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名震寰宇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于 隆庆二年(1568年)受命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后任蓟镇总兵官。此时的傅霖所任职的山东辽海兵备道正是管辖戚继光的家乡登州、莱州等地。蓟州 和登州也是拱卫京师防范辽东一陆路一海上的两个门户,而且距离不是太远。好奇的是这位“渔猎六艺百家”具有雄心壮志的傅参议是否与那位“封侯非我愿,但愿 海波平”的戚将军有过交集?这个我们不得而知,还需要对相关史料做进一步的发掘整理。但可以想见的是,指挥训督三军将士的傅霖绝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 生,而应是一位文才武功样样精熟的武官形象。而且傅霖所精熟的武艺绝不是图示人前的花套武艺而应该是军旅搏杀实实在在的军事武艺无疑。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傅山武学的重要源头应是其祖父傅霖所传授的明朝军旅武艺。傅山31岁于崇祯九年(1636年)入由袁继咸修复的三立书院,这是一个注重实功以培养有识之士 以图为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积蓄有生力量的书院。讲论兵学是必修而且是十分紧迫急需的学问。这一点,从傅山在三立书院的同窗好友后来的行迹也可以看得出。清顺 治六年参加抗清起义战死于晋祠堡的薛宗周、王如金,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白孕彩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武艺高手。如同,傅山对有着家学传承印记的帖学的推崇 一样,傅山在武学方面应该一生都尊崇着祖辈传承的实用武艺和书院研习的军事武艺。
  (二)
  傅山应该说从篆隶中找到了书 法的根本,真得篆隶之意,便是天下人人皆佛的开悟觉醒。这种对书法的本质上的觉悟,在武学方面就是对武艺这种肢体运动的本质觉悟。对武艺源起的认识上。一 般武家都说“先有拳后又兵器”,这一点在技术掌握的程序上或许是普遍规律,但本人认为“先有兵器后有拳”,因为即便人类在远古洪荒狩猎采摘时代,也是首先 借助外物使用工具而不会是赤手空拳以求生存,而这种手持兵器与野兽相搏和在战场上手持利器与人搏杀的技术就是武艺的源头。但历史上的很多重文轻武甚至禁武 的禁令大大增加了武艺传承的难度。就如同傅山生活的那个明清鼎革改朝换代的时期,同时,大批以反清复明为志向的明遗民在传承战阵格杀技术方面存在巨大的风 险。而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或者说如何理解在中国武术史中反而说明清是中国武术拳种流派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我在白谦慎先生《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 的一项个案研究》一书中,读到傅山与有着及其密切关系的同窗戴廷栻的交往,小傅山11岁的戴廷栻是清初北方最重要的艺术收藏家之一也是对傅山经济上帮助最 大的人。而傅山以为戴廷栻作书画、刻印章、为他的家人看病来回报。当然也应该包括教戴家子弟武艺。巧的是,我国著名内家拳形意拳创始人河北李洛能的师父就 是山西祁县戴文熊(戴二闾),戴文熊的父亲是戴隆邦,而一代心意拳大师戴隆邦就是戴廷栻的后辈。那傅山传授的武艺应该在戴氏家族里有着一定的研习。心意拳 是由大枪“脱枪为拳”而来,按照心意拳的传承,此拳可追溯到岳飞,后由山西人姬龙峰由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而流传下来。传到戴氏父子之后,据说,此拳经过 父子两代融合家学武艺的创新改进才发展成后来的形意拳。就我现在掌握的资料看,有记载傅山之子傅眉“能骑射,擅长抢”。傅眉的枪法是否得自傅山传授,我们 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可以基本推断傅眉的武艺得到父亲的传授。当然,傅山给儿子傅眉找了位武术师父曹国裔,这位曹国裔是明末刘镇帅的部将,后剃度为僧,法 号续宗。那么在把阵战的大枪转化为空手的拳法方面,傅山和傅眉父子可能有着巨大的贡献。这种把武艺源起的兵器搏杀之法转化成可以空手操练的拳法,空手格斗 可搏斗击敌,事如突然操起兵器亦可熟悉运用,而这种化兵器之法于拳于掌的办法,就是明清之际明遗民武艺家们的一个不得已的创造,所以才有拳种流派的繁荣之 说。如果没有傅山这样能看透书法根本的明达智慧之人,我们很难想象一群粗野陋鄙之人会有如此成就。
  满清入关后,傅山弃青衣为黄冠拜道家龙门派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傅山极有可能把道家内丹养生功法传给了戴廷栻家族的晚辈后学,至今为止,戴氏心意拳依然非常强调丹田的修炼,养生功法对戴隆邦戴文熊父子创编心意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
  傅 山晚年书风以“二王”为依托更加挥洒淋漓,达到变化万端的化境,调和碑学的阳刚之美及帖学的柔美日,开创了一代新的强烈的书风书体形式。1984年全国武 术挖掘整理中山西灵石县发现古藏手抄本《傅拳图》,有专家甚至称傅山所传拳法(也叫傅山子午太极拳)是太极拳源头。理由是傅山要早于王宗岳(1726年 -1796年)目前公认的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殁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少半个世纪。那问题是《傅拳图》和目前流传的太极拳在动作上是否相似?这种 拳路演练起来是刚猛的路子还是柔缓的路子?近期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傅拳图》,一个惊奇的发现是这57张图居然和我曾祖传下的燕青拳定式姿势基本一致,连起 势收势的动作都一样。那到底燕青拳和《傅拳图》有着怎样的血脉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可以明确的是我家传燕青拳在演练时虽不像形意拳八极拳那么 刚猛暴烈但也绝不像现今太极拳那种缓慢柔和,而是走刚柔相济快慢相兼的路子。而且成拳于清中早期的燕青拳有着明确的反清复明指向。就《傅拳图》的动作画像 和当今流行的任何一种太极拳都找不到多少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与现今太极拳源头的陈式太极拳有较大出入。至于演练风格怎样?我想,通过傅山晚年融合碑学的阳 刚于帖学的柔美达到变幻无端的化境,可以感受到,如果按照《傅拳图》演练的风格不应该是如同某些武术专家所指定的那般柔慢和缓,而应该是阳刚与松快并存劲 力与圆转同在的风格。
  傅山的草书有一幅《寿王锡予四十韵》十二条屏,这幅作品以草书为主,间有似王铎、米芾之、颜真卿之行书,又有篆隶之筋骨。敛束处呈回旋太极之势,筋骨相抱,圆融一体。由此幅书法作品,对参悟《傅拳图》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傅山的书法受到颜真卿的极大影响,终其一生,他对于这位唐代书法大师的热爱从未减退。如同傅山一生敬重临摹颜真卿的字一般,傅山对剑的喜爱寄托着一个晚明遗民不屈倔强的生命精神。
  傅 山的书法艺术看傅山武学,这些只是笔者的浅得,毕竟,由傅山书法感悟傅山思想进而感知傅山武学,其实还需要依靠大量的史料和傅山的学问思想医学画作等多方 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更多地参看同时代的大学者大书画家等晚明遗民进行对比研究。如此方能逐渐得见“真山”! ■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5:17 , Processed in 0.0075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