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0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价值上亿的书画长啥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7:34:4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2016年08月23日15:12
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创记录

       

        《砥柱铭》卷局部

       

        《砥柱铭》卷局部

        【释文】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州,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优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砥柱铭》卷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

        《砥柱铭》 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据了解,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他还为此卷专门书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研究报告。

        2010年6月3日,在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该作品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总成交价为4.368亿元,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6-10-6 16:49:2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6-9-2 18:54:59 |只看该作者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6-8-25 17:45: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6-8-25 17:43:40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爱痕湖》为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

       

        张大千《爱痕湖》,绢本泼彩,纵76.2厘米,横264.2厘米。

       

        张大千《爱痕湖》局部

       

        张大千《爱痕湖》局部

        《爱痕湖》是张大千1968年创作的巨幅绢本泼彩,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则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作品采用的手法,为张大千开一代画风的“泼彩”: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则静处于“波涛”间。构思的宏阔,与细节的清晰,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对北宋雄伟山水的现代性翻译,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1968年巡展后,张大千本人亲自将本作赠予现藏家。

        2010年5月17日,在中国嘉德2010春拍近现代书画 “借古开今—张大千、黄宾虹、吴湖帆及同时代画家”专场上,以900万起价,最后总成交价为1.0080亿元。

        【作者简介】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号大千、大千居士。1908年,他母亲教其花鸟草虫白描;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他擅绘画,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誉。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6-8-25 17:42:39 |只看该作者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堪称“宝笈之宝”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设色纸本,纵31厘米,横571厘米。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局部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局部

        《十八应真图卷》为明代画家吴彬所作,引首为乾隆题“游艺神通”四楷书,卷中钤乾隆诸玺并行书题跋。此外,宣统鉴藏印一方。清宫旧藏、散佚之迹明晰可辨。吴彬作品传世稀少,入清内府并著录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共十八件,得乾隆亲题者仅此一件,可谓“宝笈之宝”。

        吴彬笔下的山水作品气势撼人,被学界誉为“不逊于宋代巨匠”。对于吴彬的研究,海外学界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国内。在西方,学者们对晚明绘画进行整理研究时,吴彬绘画中所表现出的特异图式自然地凸显出来。吴彬没有步文人画摹古的后尘,而是直抒心性。他的画风在当时颇具有前卫性,无论山水还是人物,都以极富个性的造型,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进行阐释。

        2009年11月22日在北京保利秋拍夜场“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上,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最终以1.51亿元落槌,加之佣金,成交额超过1.69亿元,当时创下了中国书画的最高价格。

        【作者简介】

        吴彬,明代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1573-1620)间,以能画荐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明代没有画院建制,宫廷画家的编制一般隶属于其它省、部,如吕纪、吴伟、边文进受职于锦衣卫。吴彬以其艺术上的才情与名声在万历年间官拜中书舍人,以画家供奉内廷。此后,进入江南的文人圈,以山水、佛像闻名于世。他长期在南京生活,与江南文人交游,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多为明清两代宫廷重视并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8-25 17:41:43 |只看该作者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为其顶峰时期代表作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页(八开),设色纸本,33×46.5cm×8。

        《毛主席诗意册》共八开,每开33×46.5厘米,创作于1964-1965年间,八开册即“韶山诗意”、“芙蓉国里尽朝晖”、“虎踞龙盘今胜昔”、“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寥廓江天万里霜”、“登庐山诗意”、“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风展红旗如画”。

       

        韶山诗意

       

        芙蓉国里尽朝晖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

        2011年11月17日,在北京瀚海2011秋拍首日率先进行的庆云堂书画拍卖中,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其个人书画作品拍卖新纪录。

        【作者简介】

        傅抱石,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8-25 17:40:40 |只看该作者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曾赠郭沫若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纵150厘米,横250厘米。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局部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局部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局部

        徐悲鸿以“九州无事乐耕耘”为此巨作的题目,并送给郭沫若,自有一番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亦是“儒臣”,却都有着一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就题材而言,徐悲鸿出身贫寒,对农民的生活是有切身感受的,其法国老师达仰也是一位善于描绘农民的画家,徐悲鸿画过多幅以农民为对象的写生作品,不过以国画为媒介创作的农民图并不多。

        画中牛与三个人依次渐远,渐小,乃取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但忽视了远景的描绘,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现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进而使视觉焦点仍集中在农耕场景上。画面右侧是一棵树干粗壮的柳树,其树杈呈“V”字型向上生长,不过画面只截取了柳树的局部,将画面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间分布的丰富性。同时,柳树与人牛队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这就使整体构图虽简单,但在稳定中富于变化,变化中趋向稳定,拓展了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力。

        2011年12月5日,在北京保利“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上,该作品以1.5亿元起拍,以2.32亿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为2.668亿元,打破了徐悲鸿作品的价格记录。

        【作者简介】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他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8-25 17:39:40 |只看该作者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82.3厘米,横141.8厘米。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局部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局部

        《鹰石山花图》舍去了文人画逸笔草草的随性,在反传统呼声此起彼伏的大环境下,最大限度的将传统养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开拓出全新的花鸟画创作体系。作品的画面构图,色墨呼应,景物的主次、斜正、疏密、虚实、穿插等要素的考量均新颖大胆、严谨精道而自成法度,使之呈现出明显的设计感、秩序感以及超越时代的审美趣味。

        此幅《鹰石山花图》是集中体现潘天寿艺术风格、艺术主张的代表性作品,自成画以来便为世之所瞩,各方展览、著录前后计约20余次。2015年5月17日,在“大观——中国书画精品之夜”拍卖会上,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以6800万元起拍,经过几十个来回的激烈竞拍,最终成交价2.7945亿元。

        【作家简介】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8-25 17:37: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8-25 17:39 编辑

        李可染两幅《万山红遍》拍卖价过亿

        

        2012年6月3日,李可染《万山红遍》之一拍出2.9325亿元。

        2012年6月3日,在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亿起拍,2.55亿落槌,加佣金总成交价为2.9325亿元。

        

        2015年11月15日,李可染另一幅《万山红遍》拍出1.84亿元。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为母题创作的红色经典画作,其在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7件同名作品,每件作品尺寸、章法和布景不一,但基本构图相同。其中4幅现存于国家美术机构,其余3幅均曾有过上拍经历。2015年11月15日,7幅《万山红遍》中,尺寸相对较小的一幅,原是北京荣宝斋的旧藏,以5800万元起拍,最终由场外买家以1.84亿元成交。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年生,1989年逝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以山水画闻名于艺术界,对中国写意人物画亦有相当研究,喜欢画牛,也是书法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86年于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同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艺术通讯院士”称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0:23 , Processed in 0.0112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