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5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秋节——银汉无声转玉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1:59: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秋节——银汉无声转玉盘                                         
2016-09-14 11:06:16

中秋节,又称中秋节,因其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其他称呼亦有秋节、八月节、八月会、月夕、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所以中秋节也就成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归乡与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
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
行糜粥饮食。”
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国语·周语上》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鬼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夕”在古代有“傍晚祭月”的意思,说明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拜月、祭月的习俗。以至后世贵族文士纷纷效仿,逐步于民间普及。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关系。秋天为收获的季节。《说文解字》中说:“秋,禾谷熟也”,《尔雅》中也记载;“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时至秋季,农作物与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迎来了收获的喜悦,为了表达这种喜悦的情感,就把“中秋”这天定为庆祝的节日。“中秋”本为秋季的中间,农历八月是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传说
  有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有很多。
    1.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是神箭手后羿的妻子,当时天上同时有十个太阳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后羿拉开神弓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一个造福苍生。后羿的神箭手之名传开后,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日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西王母求得一粒仙丹,据说服下此药,便可长生不老。后羿不舍得独自长生不老,便一直没有服用,将药交给妻子保管。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家之后悲痛欲绝,他抬首仰望夜空的时候,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并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令侍女在花园中设下香案,供上嫦娥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远在月宫的嫦娥。百姓得知嫦娥奔月的消息,也都在家摆设香案,祭拜月中的嫦娥,祈求平安幸福。从此,中秋拜月的风俗就在民间传开。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4,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5.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历史风俗
   中秋节最为常见的风俗就是赏月拜月和吃月饼。月亮作为一个典型意象,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出现过:“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这首诗也被李白化用,成了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在此时,月光意象也成了人们思念家乡的一种表达。
    1.拜月
  八月十五在北宋时,被正式定为中秋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
《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关于女子拜嫦娥祈求美貌的习俗,古代也有传说。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2.赏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3.吃月饼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遗留下来的风俗一直持续到现当代,并且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节日内涵。就拿吃月饼来说,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两种月饼:"刘方伯月饼"与"花边月饼"。"刘方伯月饼"是用当时官府用山东细面做酥皮,松仁、核桃仁、瓜子和冰糖、猪油为馅。"花边月饼"则是猪油拌细面为酥皮,枣肉为馅,只不过饼有碗大,四边掐成菱花边,用两个火盆"上下覆而炙之"。
到了现代,月饼的样式就更加丰富了,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滇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港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晋式月饼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玫瑰、莲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花边之分。

  4.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5.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6.烧斗香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7.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8.走月

  中秋之夜还有一个特色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中秋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9-15 17:26:37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9-15 09:52:02 |只看该作者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9-15 08:16:38 |只看该作者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9-15 07:39:30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9-15 06:17:39 |只看该作者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9-15 04:35: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9-15 04:37 编辑

古代皇帝如何过中秋节?                  
2016-09-14 10:05 
来源:海南日报


  张果老见唐明皇。元·任仁发绘。图片来自上海文艺出版社《话说中国》一书

  乾隆皇帝戎装图。

  朱元璋画像。 图片来自上海文艺出版社《话说中国》一书

  文\本刊特约撰稿 郑言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但当时并不是节日,只表示时序,每当此日,帝王们对“月神”行祭拜之礼。到了唐代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因此,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历代皇帝们对中秋节非常重视,因其性格差异、文化素养不同,过节方式也各有千秋,演绎了一个个流传千古的故事。
  唐玄宗:诗情画意过中秋
  《旧唐书·玄宗上》载:玄宗“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唐玄宗生性儒雅,多才多艺,因此,他过中秋节也具有诗情画意。
  据《唐逸史》《龙城录》《太平广记》等相关文献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温柔地洒下层层清辉。唐玄宗李隆基与方士罗公远在宫中饮酒赏月,广袖舒展,琴弦笙歌。望着皎洁的月光,玄宗不由地说:“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好去处。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说到此处,玄宗仰面长叹:“只是如何得上去?”
  罗公远说道:“启禀皇上,这有何难?”说着,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座银色大桥,直通月宫,“皇上请御驾启行。”于是,玄宗与罗公远二人移步踏上银桥,直上青云。过了桥,走上10余里,见到一座城阙,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拢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鎏金大字 “广寒清虚之府”。罗公远说:“此乃月宫也。”玄宗从大门走进去,但见庭前有一棵大桂树,扶疏遮荫。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
  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回到人间后,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夜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当然,这是野史的记载,或许只是唐玄宗的一场梦,不能信以为真,权当吃饼赏月时的谈资吧。
  朱元璋:刀光剑影过中秋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讨饭的放牛娃和皇觉寺的小和尚,靠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前半生颠簸流离、南征北战,所以他的中秋节大多在刀光剑影中度过。
  元朝为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贵族推行民族高压政策,把它统治下的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为防止汉人反抗,元朝统治者实行残酷暴政,甚至规定,每户汉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汉人三家共用一把菜刀。元朝末年,皇帝、官僚们疯狂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强取豪夺,广大民众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把写有“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以“送月饼”躲过了搜查,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呼百应,顿呈星火燎原之势。
  1367年四月,朱元璋命用兵持重的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以勇冠全军的常遇春为副将军,以足智多谋的冯胜为辅助,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军纪律严明,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七月,徐达率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廿七日进占通州。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逃出大都(北京),直奔上都。八月初二,明军进入大都,近百年的元朝至此灭亡。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乾隆帝:豪华奢侈过中秋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骄泰奢侈,因此过节也喜欢豪华排场。
  《清史稿·高宗本纪》:“(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乾隆皇帝的生日是农历的八月十三日,恰值秋狝季节,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依照惯例,一般都在避暑山庄举行庆祝活动。乾隆的生日与中秋节只隔一日,因此,乾隆帝在山庄谕旨曰:“八月十三上万寿节,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行庆贺礼,上奏皇太后於卷阿胜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也就是说万寿节和中秋节连在一起放假三日庆贺,因此,中秋节放假始于乾隆皇帝。
  每年八月份,清朝皇帝都要到木兰围猎,巡幸塞外,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据《清史稿》记载,清宫各种节令活动中,每个节令都有具体的典制,其中“中秋节”占有突出的地位,到了乾隆时期节令定制就更加详细。在山庄过中秋节要举行月供活动,在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有供品二十八种。祭月完后,赏宫内众人,随往山庄的皇后、贵妃及妃四位、嫔五位、贵人三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等,每位亦伺候自来红月饼一盘。祭拜之后就是赏月、观灯、品尝内廷制作的月饼了。每逢乾隆皇帝的寿辰和中秋节,避暑山庄皆连日筵宴,热闹异常。
  而且,连同北京至承德300多里间的道边树木上也披红挂彩,装饰一新。乾隆四十五年中秋节,正值乾隆皇帝70寿辰,庆典规模更为隆重浩大。以皇六子永瑢和军机大臣和珅为首的一班子臣在进贡物品和进贡数字上绞尽脑汁,大做文章。凡是贡品,“皆取九九之意”。至是年七月,各省督抚进献万寿贡品进入了高潮。据当时的朝鲜使臣记载,贡车多达30000辆,此外,人担、驼负、轿驾者更是多不胜数。为了抢运贡品,车辆互相争道,“篝火相望,铃铎动地,鞭声震野。”一些宗教领袖和各族贵族五公分别前来入觐;朝鲜、琉球、安南等番邦国也都遣使入贡。在内外上下的一片颂扬声中,乾隆皇帝更是飘飘然。他即亲制《古稀说》,历数秦汉以下历代帝王“寿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其中之汉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等四君皆不值一提,下余两个创业之君元世祖和明太祖,虽然武功甚盛,但其“礼乐政刑,有未遑焉”。乾隆皇帝挥毫作诗:“七旬登寿凡六帝,五十纪年惟一人。汉武却非所景仰,宋家高孝更非伦。”
  山珍海味、酒山肉海之后,宫中还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一些感谢皇恩、歌功颂德的曲目。乾隆皇帝还要给皇太后请安,侍奉和宴请母后。每当中秋之夜,乾隆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饮酒赋诗,附庸风雅,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愉悦。在乾隆上百首中秋赏月诗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作于避暑山庄,其中有赏月诗、泛月诗、有待月、玩月、还有中秋侍宴诗等。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作的一首诗“塞湖敛尽碧霄清,几望冰轮倍觉明。傍晚乘凉兼玩景,逐教青雀泛澄瀛。”公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9-15 04:19:17 |只看该作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3:39 , Processed in 0.0110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