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海原来不是天堂,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3:16:4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南海原来不是天堂,你知道吗?

無風即風                                                                                          2016-09-29 22:17:45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10-1 21:47:23 |只看该作者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9-30 16:33:12 |只看该作者
中国西沙群岛的警卫战士,辛苦了!你们永远是中国的好儿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9-30 16:30:11 |只看该作者

探秘三沙:主权碑被毁 副市长带队取证遭外籍渔船冲撞

本帖最后由 海燕00 于 2016-9-30 16:31 编辑

探秘三沙:主权碑被毁 副市长带队取证遭外籍渔船冲撞   

        2016年09月30日 1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沙警备区逐岛礁组织民兵训练。 农史善摄

中新网海口9月30日电题:探秘三沙警备区:铸就坚不可摧的南海屏障
作者陶社兰侯坤
三沙,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是人口最少,面积最大的城市。三沙警备区,中国最年轻的警备区,祖国最南端的国防动员单位,2012年7月24日在永兴岛正式挂牌组建。辽阔的三沙海域,南海的一岛一礁、一海一洲,都留下了警备区官兵守一方国土、护一方平安,在南海深处用忠诚践行使命,献身强军实践的足迹。
用使命和血性锻造为国守海的一线尖兵
组建伊始,永兴岛一座有着近30年历史的招待所里,三沙警备区5位临危受命,有着丰富的带兵经历和工作履历的“老兵们”为警备区的未来把脉定向。他们深知:三沙警备区身处南海维权一线,军事斗争最前沿,要区别于一般警备区的职能任务和建设标准,要把警备区建成南海斗争的一线尖兵、海防体系的前沿支点、南海维权的重要力量、地方施政的可靠力量、军民融合的生动范例。
在警备区有这样一组数据:4年来,从司令员、政委,到普通士兵,他们的足迹遍布南海每个角落,人均超过3万海里。
南海波诡云谲,形势复杂严峻。三沙警备区处在南海前沿、前哨、前线地位,谁能对未来战场了如指掌,谁就抢得了先机。
2012年7月,司令员蔡喜宏一上任就带着党委班子成员和机关参谋在西沙跑了5天5夜,南沙又漂了9天9夜,登上了西沙所有岛礁和南沙我国实际控制岛礁。
1983年从军校毕业后,蔡喜宏这位1.9米大个子的湖南军人就与南海结下不解之缘。南海的所有岛礁,他不知跑了多少次。成为三沙警备区司令员后,每到一个岛礁,都会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
忘战必危,警备区官兵们比谁都清楚,战争离我们有多近。除了一般参谋应知应会课目外,官兵们给自己层层加码:游泳、抗眩晕训练、船艇驾驶、卫星通信、外语……从畏海、避海到知海、懂海、爱海,一批熟悉南海政策法规、了解周边国家和军队情况、掌握南海岛礁环境和水文状况的“南海通”活跃在三沙各个岛礁上。
仲夏时节,南海深处某海域。一场带实战背景的综合演习正如火如荼展开:数十艘大吨位渔船劈波斩浪驶向集结海域,途中演练编队航渡、弹药油料补充、卫星通信联络、海上防护伪装和海上破障等多个实战内容。
在警备区,官兵们深知“武艺练不精事小,祸国殃民事大!”战场在哪里,就在哪里练兵,就要练就能掌控战场的兵!
陆军现役最大某型综合保障船列装警备区,面对无人员编制、无营区码头、无保障基地,这群从海军、陆军抽调来的热血男儿立下了军令状:不把这艘船开进南海,不啃下这块“硬骨头”,誓不还家!船长甘滔带头打起背包住进了还在施工的船舱。
2015年11月22日,警备区参谋长陈胜云带着综合保障船从大连起航,经过9个昼夜,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航行1900海里,驶入南海,停靠在海口秀英港时,所有人都流下了热泪。他们同样创造了历史:陆军现役最大船艇首次横跨四大海域远距离复杂海况航行;陆军船艇首次开进三沙,改写了三沙没有陆船的历史……

三沙警备区组织民兵对岛礁进行常态化巡逻。 李书兵摄

“捍卫主权,大海就是我们的热血疆场”
守一方国土,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警备区官兵用生命诠释着这一誓言。
浪花礁,南海深处一个不寻常的大地坐标,更是一个属于三沙警备区官兵的精神坐标,它记录着官兵们与大海搏斗的记忆。
2014年2月,西沙浪花礁3块领海基点主权碑被损毁,周边聚集了大量不明国籍渔船。“事关国家主权,怕死就别在三沙干!” 面对超过3米的风浪,政委廖朝毅、三沙市副市长冯文海带着永兴人武部部长符志辉和民兵冒着生命危险赶赴一线。符志辉面对2艘渔船的疯狂冲撞,整个人被甩到海里,因及时抓住缆绳才保住性命。廖朝毅在抵近礁盘时因为风浪太大被打翻在船上,胳膊脱臼。他强忍着剧痛指挥人员完成拍照、测量、取证工作,并及时上报情况,为国家外交斗争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沙警备区组织官兵进行抢滩登陆、海上搏击等多个科目训练,提高官兵军事素质。 李书兵摄

在警备区,官兵们与死神擦肩而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3年10月,后勤部长张峰带民兵在赵述岛海域巡航时,发现2艘外籍渔船非法侵入领海,当大家准备登临缴获作业工具时,对方1名渔民准备点燃炸药,张峰眼疾手快一把夺过炸药扔到海里,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三沙警备区现役官兵与岛礁民兵正在常态化训练。 农史善摄

“乐守天涯,大海就是我们的美丽家园”
吃饭、睡觉、上厕所,在平常人看来最幸福的三件事,警备区官兵们却成了“三最怕”。当前身是陆军的警备区官兵走到这片海时,晕船等现实问题对他们提出了考验。
政委廖朝毅告诉记者,目前,警备区几乎每名干部都去过西沙、南沙所有的岛礁,有三分之一去过中沙黄岩岛。“都是二三十岁的娃娃,常年在海上风吹日晒再加上劳累,都比同龄人老了很多!”说起这些,这个从军近40年的老兵对自己的兵充满疼爱。
政治部干事杨志刚,保持着连续在船上工作60天的纪录。他告诉记者自己晕船最严重时的经历:上千吨的船身被风浪拍打剧烈摇晃,胃里翻江倒海,一会就吐得一嘴药味,人窝在船舱一角头疼欲裂,无法入睡。
去年11月,广西籍战士农史善在南沙执行任务时突遇强对流天气,风浪搅着海水从船顶倾泄而下冲进船舱,房间的物品因为船摇晃的幅度太大东倒西歪。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从床铺上被甩下来好几回,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他索性拿绳子把自己在床板上捆了两道。后来这个土办法被警备区官兵广泛流传。
以岛为家、以船为家、以海为家。这是警备区每名官兵的人生信条。就是这样一群人,扎根海岛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每一个人物背后,都藏着和大海结缘的故事。
四级军士长郑敏炎坐了18个小时的船到达永兴岛执勤,却接到爱人打来电话,5岁的孩子被查出慢性肾炎。堂堂七尺男儿,坐在码头望着轮船远去的影子越来越小,一根接一根独自抽完了一包烟。
一位诗人去了一趟西沙,写下这样的话:在这里,风景固然美丽,但是灵魂更令人深深地仰视,朝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6-9-30 14:09:36 |只看该作者
感激老一辈的“西沙人“们的付出,是你们让西沙变成了今日天堂,感谢总是为了我们冲在最前头的人民子弟兵,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
他日南沙,也必将如我们所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9-30 13:18:13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大家看我们登上西沙永兴岛,都很兴奋艳羡是吧?
确实,那么美的风景…….


​这才是真正的“大海“(远海)。

​这海水,澄澈得叫人心醉得几近窒息,尽管大海叫人畏惧,但这种美的却的确叫人无法拒绝,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在里面畅游一番……..

​当然,更叫人兴奋的是,它是“我们的”——都说马尔代夫好,原来,我们自己就有自己的马尔代夫,只可惜,它目前还没有开发好。

​在这里适当科普一下,上面照片中,那片岩石叫“永兴岛老龙头”。但其实它却是另外一个岛,它原来的名字叫“石岛”:

​石岛面积为0.08平方公里,海拔高达15.9米,是西沙群岛最高点。也是西沙群岛中唯一的一座岩石岛,岛上大部岩石裸露,故得名。岛上有中国主权碑以及“西沙老龙头”石碑一座。石岛上有一片老兵林,是守护石岛的官兵们离开时植上的,石岛位于永兴岛礁盘的东北方向,2012年修建了800米的人工石堤/小公路,从此与永兴岛相连在一起。这条公路,三沙市政府将它命名为“永石公路”:

​所以,永兴岛的面积也增大了,而且也多了一个这么奇特的美丽景点,石岛可算是“西沙第一峰”也难怪当时我们有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里恐怕是西沙最佳的跳崖地点”,哈~!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有了驻岛官兵——用我们的战士们的话说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西沙人”的开拓,才有了今天颇显欣荣与秀美如画的永兴岛。


​可是,朋友,你们可曾听过一句很有名的网络语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
是的,我们只看到了今天永兴岛的美好生活,却没多少人会想起这背后的来之不易,没有多少人去细究过今日之“三沙市”又是如何建立的。你可知道,并不是每一片南海都是天堂?相反,它可能还是地狱,毫不夸张,今天就让笔者来带大家认识两个西沙群岛的小伙伴…….

一、南海戈壁——中建岛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南端,距永兴岛178公里,,为纪念1946年中华民国时任南海舰队接收西沙群岛时的“中建号”军舰而命名。此岛海拔只有2米多,近年来,陆地面积因风浪吞噬而由1.5平方公里缩小为1.2平公里。台风大潮来袭时,一般都会淹没全岛,而涨潮时中建岛也会变得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约0.014平方公里,大约是低潮时的百分之一。
请自行感受一下1/100有多大…….

​众所周知,1974年中越海战之后,我国彻底夺回西沙群岛的控制权,而中建岛也是在那个时代驻兵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里是海域上离越南最近的地方,正对越南砚港,是我们名符其实的“天涯哨兵站”!在此次“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的活动中,我们登上永兴岛后有网友屡次提及“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荣誉称号。

​因此,永兴岛上的驻军也称“天涯哨兵”,但其实,最早获得国家此殊荣的却是中建岛的驻军——1982年8月11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

​一位到中建岛视察的将军为守备队官兵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碧海孤岛悬,仗剑复扬鞭。试问名利客,几人能戍边?”所以,今日传遍南海我官兵的“乐守“精神其实是始于中建岛。

二、中建岛的风与沙

​这是第一代守岛官兵,他们的住宿就是几顶帐篷而已,然而,很快就没得住了——1975年5月,一艘炮艇输送了一支7人小分队登上中建岛,拉开了人民海军驻防中建的历史,刚上岛时条件非常艰苦,官兵只能驻扎在帐篷里,后因台风影响迁至岛西面700米处一艘搁浅的商船上。在那段日子里,官兵长达几个月没得洗澡,且经常处于饥饿中的“荒岛求生”状态是家常便饭。
2014年CCTV-7采访了中建岛,某军官对记者说:“天气不好的时候,船无法靠岸,那个时候,补给可能要中断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你试想想,39年后的2014年,我们的船尚且时常无法登岛,那1975年时的条件就不言而喻了,终于,此刻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到什么叫“一代又一代西沙人”的精神了…..
然而,中建岛的可怕远不止台风……

​看这照片像沙漠,是吧?
可它不是沙漠,它就是中建岛!中建岛是出了名的荒岛、火岛、风岛、沙岛,常年受高温、高湿、高盐份、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是典型的多热带风暴的“四高两缺一多”的恶劣自然环境,岛上植物根本不能生存,因此素有“南海戈壁”之称。直到1982年,中建岛官兵才种活了第一棵椰子树,成熟的第一棵椰子现存放在中建岛荣誉室。

​象征着天涯哨兵艰苦创业的奋斗轨迹。

三、中建岛的鸡屎
从那时候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建人”便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地与大自然斗争的战斗,没错,这就是一场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终极对决,与大海“死地”的终极对决。30多年来,中建岛官兵们一直抱持“屡死屡种、屡种屡死”的精神,不停地开拓植被,因为岛上的土壤盐分太高,又经常被海水淹没,且当年可没有今天我们在南海造岛的那些“神器”,所以官兵们利用探亲、出差等各种机会,你一包、我一包从大陆20多个省市背来泥土、树苗和菜种,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树种菜。1980年10月,中建岛老兵李华平从安徽老家带着两大袋干鸡粪上汽车,因为鸡粪实在太臭,售票员硬是不让他上车。无奈之下李华平只得告诉售票员原因,当得知西沙中建岛的情况和官兵们爱岛建岛的故事后,售票员感动了,不但让李华平上了车,还免了货运费。从此以后,李华平只要回家归队再带泥土肥料,当地车站总会为他亮“绿灯”。

​因此,多年来,中建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每一位回家探亲的守岛官兵,归队时都要带回一包泥土和肥料。如今,战士们终于不用再自己带了,现在三沙市政府每年都会定期用军舰送来新鲜的泥土运上岛,以改良岛上的土壤。但中建岛上的菜地上,仍保留着多年来由官兵从各个省市带上岛的泥土而合堆成的菜地,官兵们给他起了一个极其形象的名字,叫“团结菜地”。

​至今,不时还是会有休假归队的官兵从家乡带回一小包泥土,添加到“团结菜地”里面,以示“中建精神”的存续。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中建人”的不懈努力下,岛上已种下马尾松3000多棵,羊角树1000多棵,椰树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昔日的南海戈壁终于要变成生机盎然的海上绿岛,而有了一大片绿林后,营区周围也很快就鸡鸭成群,于是三防菜地也建成了, 从此时蔬常新,官兵们终于告别了只能靠补给生活的历史。


​然而,上天似乎要“中建人”一直经受苦难……..2009年的大台风严重破坏岛上数十年的植树成果。2013年的两次超级台风大面积破坏力更大,大风浪吹走了大量沙地,使岛面积严重缩小,从1.5平方公里变成了今天的1.2平方公里,几乎摧毁了“中建人”们多年来的含辛成果,给岛的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2014年CCTV-7采访岛上官兵, 战士们说需要栽红树林,它号称消浪先锋、海岸卫士,有它可以有效抵挡台风,于是“中建人“们又开始孜孜不倦地动起手来了……

四、中建岛上的“祖国万岁“
通过我与各位正能量网友们的微博“直播“,大家也看到了,永兴岛的老龙头上有曾经的守岛老兵雕刻的”祖国万岁“四个字。

​原来,中建岛上也有“祖国万岁”:

​但这四个大字可不是刻出来或画出来的,它曾经是老中建人们肩扛手抬,从礁盘上搬来几百块珊瑚石堆砌的铮铮誓言。2010年9月时,超强台风“凯撒娜”削走了半米厚的珊瑚沙,“老祖国万岁“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官兵心痛不已,如何重现“祖国万岁”成了官兵们的心结。据CCTV-7报道,现役队长李万波某日带队巡逻时,看到沙滩边上几棵红茎绿叶的海马草,突然灵机一动:“咱们可以把‘祖国万岁’再种出来!”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张图片里的四个字,海马草根茎鲜红,代表着中建人忠诚的热血。海马草枝叶油绿,那是中建人守护的希望。如今,不但种出了“祖国万岁”四个字,还种出了一面国旗,所以“中建人”总是有办法的,浪打不倒,风吹不垮!
“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白沙滩就是指戈壁,那真的与陆地上的沙漠没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它经常会有海水来”拥抱“。

​毫无疑问,永兴岛的今天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终于,我们深刻领悟了什么叫“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叫什么”祖宗基业“。我们站在永兴岛老龙头的山上,向着更远的南边大声高呼,我们欢笑,我们嬉戏,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感叹大海的雄壮与天造地设的避风港……..
其实,哪来的那么多的鬼斧神工与避风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真是一句厚重如磐石般的话,当我们躲避在永兴岛上的绿树成荫之下的时候,我们可曾记得,它最初是什么样的?
所以,还是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铭记,感恩,感激老一辈的“西沙人“们的付出,是你们让西沙变成了今日天堂,感谢总是为了我们冲在最前头的人民子弟兵,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
他日南沙,也必将如我们所愿!

祖国万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06:37 , Processed in 0.0153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