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青楼的来历,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7:13:0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古代青楼的来历,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者:                                                            网易新闻 2016-10-19 14:35:00
                    欢迎大家来到看鉴!今天咱们要谈论一个敏感的地方,中国古代的红灯区——青楼,一说到这个词语,大概很多听众就要开始浮想联翩啦,因为这地方不仅是古代富贵公子哥儿流连忘返的温柔乡,也是文人雅士寻找红颜知己的必去之处,古往今来有不少凄美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可是,今天看鉴要告诉你的青楼,可不是你想的那个青楼!
开宗明义,咱们先来讲一讲这“青楼”二字的含义。运用各种搜索引擎,我们会发现,在网上大家都认为,“青楼”的最原本的含义是帝王的居所。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青楼”这个词在魏晋南北朝的诗词歌赋和文史资料里出现得特别频繁,其中在《南史》一书中就写道:“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这个齐武帝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第二任皇帝萧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齐武帝把一个叫做兴光楼的建筑涂成了青色,所以兴光楼被大家叫做“青楼”了。
这是史籍中唯一一处对“青楼”做了解释的地方,而实际上魏晋时期还有很多其它的文学作品中提到了青楼。比如有“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青楼临大路”等诗句,这些青楼有的指豪门贵族的房屋,有的指女子的闺房。
不过,不论是帝王的、豪门贵族的还是女子的青楼,这些建筑都不是平常百姓家有的,青楼可以说是有钱有势显示身份地位的配置。但是呢,因为青楼又是女子住的地方又很奢华,后来渐渐演变成红灯区的代名词,也不是很奇怪了。
说到青楼,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
管仲曾在齐国大兴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就是这么一个叱诧风云的政治人物,竟然还是创办国家妓院的第一人。他办了一个有700多名妓女的国家大妓院,这妓院有四项功能:第一,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第二,安定社会;第三,吸引人才;第四,把妓院里的女子送给敌人,这样敌我双方就成了亲家,血脉相连,就可以兵不血刃地瓦解敌人了。
能够起到这么多重要作用的妓女当然不能只会以色事人,比美丽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有出色的技艺,这样才能满足统治阶级和有可能成为统治阶级的“士”阶层的需要,毕竟琴棋书画、看歌舞表演才是拥有高社会地位的人们的高雅娱乐方式。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习艺术的女孩子即使五官不够精致,琴棋书画的熏陶也会让她们自带一种美好的气质。所以,说青楼女子是以“艺”也就是技艺来吸引人的,而不是“色”,也就是美貌。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毕竟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她们的美是出色的技艺带给她们的。

我们都知道青楼女子卖身均是出于迫不得已,但其中具体原因,却鲜为人知。这第一点啊,是因为青楼女子与嫖客之间社会地位差距十分悬殊。有能力去青楼消费的男性非富即贵,青楼中的弱女子哪里得罪得起?除此之外,有一部分青楼女子是主动卖身的,这则是出于这一行业的悲哀。
一旦进入了妓女这个行当,这些姑娘不仅自己没有办法再更换职业,就连她们的子女后代也必须成为插科打诨的伶人,除非嫁给达官贵人,她们才有机会摆脱风月场所,才有机会让自己的后代摆脱身不由己取悦他人的生活。所以,那些达官贵人是她们生命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们有什么理由不放手一搏呢?
当然,最后,还有鸨母,也就是青楼里的妈妈桑,她们作为青楼的经营者,会逼迫妓女卖身,榨取更多的利润。所以这些青楼里的女子实在是可怜人,她们以色示人多出于无奈,我们不能因为她们被迫卖身,不是清白女子,就把她们一棍子打死,忽视她们优秀的艺术才能,实际上,很多青楼女子比普通人家的女性更有才华。
关于青楼文化,想必各位听众一定会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里的“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说不定也能想到宋词里柳永的“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但是有一个短暂的时代却常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元朝,接下来老看就带您了解了解元代的青楼和青楼文化。
人们对元代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少数民族政权、民族歧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等词语上。元曲,这个词,人们知道,但去仔细思考元曲为何出现在元代的人,恐怕还真不多。元曲简单的说,就像今天的话剧戏曲,相较诗词,它要具体得多、写实得多,也更有利于演绎表达,元曲非常平民化、生活化。
但是,为什么唐宋的时候诗词还是文人墨客的爱好,到了元代,这元曲却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呢?其实吧,应该与青楼和青楼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元曲是种戏曲,这戏曲首先需要人来演,演员为何人?大家闺秀?公子少爷?那肯定不可能!

只能是青楼里的歌姬舞女。所以从元曲的出现和繁荣,我们可以看到青楼在元代是蒸蒸日上的。此外,戏曲还需要人来写?何人来写?曲作家,比如我们熟知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可是,他们既然有如此才华,好男儿志在四方,他们为何不像各朝英才一样醉心功名、想建功立业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时造化弄人,元代的青楼和青楼文化的发展,还要“归功”于元代对汉族人的压迫了。当然,这个归功得打引号。我们知道,元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建立元的那一批蒙古贵族,他们对于自己的文明有着高度的自信,所以在统治中原的过程中严格的执行着一个叫做四等人制的制度。
什么是四等人制呢?说白了,就是把全体国民依次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以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是指如今天新疆这一代的西北少数民族,也包括来华外国人,比如马可波罗。汉人不是汉族人,而是元朝征服南宋前占领的北方、东北地区的人,比如东北的渤海人,这些在之前的王朝统治时期都属于民族地区,非汉族地区。
而南人才是南宋的遗老遗少,所以,南人的社会地位最低。隋唐以后的中国,对普通人来说要改变社会地位,有一座独木桥可以闯一闯,那就是科举制度。但是到了元代以后,科举考试形同虚设,任免官吏首先考察的四等人制度,于是,有才华的、留居南方的南宋人就没有机会转变自己的命运了。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在转变自己命运的道路上,与青楼里的妓女一样,遇到了难以突破的困境,于是二者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就使得青楼和青楼女子在元代的文学作品里频频出现,甚至还有一本专门记录青楼生活的《青楼集》,记录青楼女子的生活,这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作品,大家有兴趣也不妨翻翻这部青楼实录。《青楼集》一共记录了元代121位女演员的生活、交往、婚姻方面的情况。
在交往上,很多妓女和放荡不羁的公子有密切往来,比如青楼女子马素卿非常擅长填词韵律、文人刘庭信也善于词章,二人开始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后来在路上偶遇,一见如故,成为了好友,一起创作了不少为当时人称道的乐章。不过,从大部分青楼女子的婚姻状况来说,她们最后大多还是嫁给了同行的地位低下的戏子,嫁给权贵期望改变命运的女子几乎全都重新坠入风尘、命运依旧凄惨。
青楼含义没有人们普遍认识那么简单,它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些青楼女子作为社会的最底层,被社会欺压、看不到光明,但她们却用自己的努力,尝试着为自己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老看觉得,相比现在某些活得浑浑噩噩的人,这些古代的青楼女子活得更为精彩!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5 14:40 , Processed in 0.0078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