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父亲 2017-06-16 21:38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0:14:5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周日是父亲节,从小到大,我们从仰视父亲的肩膀到正视父亲那双有些黯然的眼睛,终有一天我们还会俯视父亲佝偻的背影。父爱如山,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描写对父亲的情感。

北郭闲思
唐 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
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
来看野翁怜子孙。
翻译:
我家山前山后到处长满青草,我整天都出门在外,家里的门是关着的。常常想念自己的亲骨肉远在天边,只好出来看看乡村老头是怎样与子孙尽享天伦之乐的了。
赏析:
诗人看到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生命力旺盛,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思念之情无以寄托,只能看看其他老人是如何享受子孙之乐的。

忆父
清 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
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
几度乘风问起居。
翻译:
吴地的树,燕山的云,南北相隔,隔断了音信;
两地迢迢万里,思念的愁恨有多少,让人如何去诉说?
只有在梦里,才不用担心长安的天长地远,
我的魂儿多少次乘风去看望您,问问父亲的生活身体可安好?
赏析:
作者宋凌云,生卒年不详,清代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没有查到诗人和这首诗更多的背景资料。权当自家一言猜测赏析下。
吴树指代的应该是江苏,按诗的第三句来说,燕云应该指代的长安(但古代燕云十六州并不包括长安)。最后两句诗人说道,只要在梦里才能不用忌讳距离的遥远,才能去看望您,想知道您可否安好。
这首诗适合写给外地的父亲,虽简短,但情意厚。对于父亲,女孩还好,男的很难说出肉麻的话,这首诗倒很适合作为表达。

燕诗示刘叟
唐 白居易
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注释:
  • 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 孜(zī):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 黄口:小儿。《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 觜 (zī ):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敝(bì):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
  • 刷毛:整理羽毛。
  • 啁啾(zhōu jiū):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赏析:
这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白居易的诗大都通俗易懂,这首诗也较为通俗,描写的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
翻阅古诗词,发现人们对母爱的歌颂和感激很多,却少有对父亲的表达。我相信,古代也同今日一样,人们很容易表达对母亲的感情,相反对于父爱的表达,尤其是儿子对父爱的表达会很委婉甚至有些“羞涩”。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父辈们不易,我们且珍惜!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好好照顾父辈们,我们的所作所为下一代也看在眼里,不然等下一代“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时,我们也没有理由空叹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7-6-18 15:19:5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5:27 , Processed in 0.0080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