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选择哪首曲子陪伴他渡过平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手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6:27:2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75年,当人们还习惯于新闻纪录片中,毛泽东神采奕奕的形象时,却不知道因患严重的白内障,他已经一年多看不清东西了。为了重新回到有光的世界,82岁高龄的毛泽东接受了生平第一次手术。
给毛泽东动手术,无疑是件非同寻常的大事。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筛选,这项特殊的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广安门医院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他就是中国中医科学家名誉院长暨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唐由之。虽然白内障已经让毛泽东一年多看不清东西了,但平生从未动过手术的毛泽东,不愿在82岁高龄,还尝试一回手术,这让唐由之犯了难。
要做通毛泽东的思想工作,并不容易。
最终,唐由之引用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中的一句话说服了毛主席,他跟主席说,“盒中空燃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大空。”意思就是患了白内障,吃中医的药丸是无效的,用针一拨,就能看见了。手术前,毛泽东提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听音乐。
手术时要听音乐,这恐怕是行医多年的唐由之大夫,和整个医疗组闻所未闻的特殊要求了。在一般人印象中要求绝对安静的手术室内,一个平生第一次接受手术的高龄老人,怎么还会对音乐念念不忘呢?
保存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数量惊人的唱片、磁带,就足以证明毛泽东对音乐艺术的喜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夏佑新说:“我们纪念馆收藏了毛主席生前听过的唱片,总共是1600多张,磁带是400多盘,这些唱片和磁带包罗万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戏剧的收藏。其中以京剧、昆曲、湘剧,以及其它全国各个地方的地方戏剧种为主。甚至包括今天人们很少听的一些地方戏。第二,现代戏曲,第三,现代音乐,有中国的一些音乐,像《二泉映月》,还包括外国音乐,主要是苏联、东欧等经典音乐。甚至包括法国的《马赛曲》。”

从《二泉映月》到《马赛曲》,毛泽东对音乐的收藏品种之多,爱好之广,恐怕连专门的音乐收藏家,都要为之惊讶吧。
在战时的延安,毛泽东有时会带幼小的李讷散步、教她念些诗,有时候,他还会带女儿去听戏。
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说:“我父亲喜欢听京剧,有一个留声机,家里经常放唱片。那个时候延安平剧团经常演京剧,我刚能抱的时候,就被抱去看戏。”
现在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毛泽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音乐的了。但早在延安时期,因为有外国记者和国统区来的知识分子所带来的唱片,毛泽东的窑洞里经常传来阵阵音乐。其中放得最多的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电影插曲《渔光曲》。这首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同名国产电影主题歌,从1934年问世起,就传唱一时,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行歌曲。
我党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何时建立?延安新闻纪念馆馆长刘妮说:“1940年3月,周恩来同志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当时带回来一部由共产国际援助的广播发射机,有了这台广播发射机,党中央决定创建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广播电台第一次播音,这就标志着我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正式诞生了。当时电台每天不仅要播送新闻和报纸上的重要文章,还要播送文艺节目,但是当时延安没有唱片,后来同志们听说主席手里保存有唱片,就想跟主席借,主席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就马上把他手里珍藏的20多张唱片全部送给广播电台,其中含有电影《渔光曲》的插曲。
从那一天起,毛泽东贡献出的这首《渔光曲》成了新华广播电台固定的开播曲。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体会,浪漫旋律对抗战中的延安,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而在当时,这个经历日本飞机疯狂轰炸和全面物资封锁的共产党指挥中枢所在地,在缺衣少食的环境里、在从天而降的炸弹之下,从广播中飘起的音乐和从中传递出的那份气定神闲,无疑成了感染延安军民的巨大动力。也成了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最响亮的回答。
或者正是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又或许是战争岁月里音乐的相伴,使毛泽东面临新的挑战时,会很自然地想到音乐,需要音乐的安慰与激励吧。

进行手术时毛主席钦点哪首乐曲?只是在众多的收藏中,他会选择哪首曲子,陪伴他渡过此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手术呢?
主席点名要求播放的《满江红·写怀》。这是当时文化部组织专门班子,为主席录制的古诗词唱曲中的一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闵惠芬就参加过这次特殊的录制工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闵惠芬说:“1975年,我突然收到一个通知,说要用二胡演奏京剧的唱腔音乐,说是政治局决定的,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任务。”
原来,自1974年患白内障以后,毛泽东视力日渐模糊,已不能阅读书报文件,只能由工作人员为他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部知晓毛泽东喜欢古典诗词,特别抽调人手,秘密组织为毛泽东录制了一批古诗词唱曲。


这次录制工作,阵容可谓空前强大。马连良、谭富英、高庆魁、杨宝森都曾参与录制,最终选的杨宝森的唱段。
就在这批古诗词唱曲中,有一首词,毛泽东曾反反复复听了整整一天,那就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作品《贺新郎送胡邦衡制赴新州》。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蔡振楚说:“胡邦衡就是胡铨,他是南宋抗金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秦桧利用自己的权利,反而将胡邦衡革职查办了。张元干不顾个人的安危,置酒为他送行,他就创作了这首著名的词作。这首词,一方面感叹中原沦陷,国事日非的悲哀。另一方面,也对胡铨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
曲子录好后,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可是不久,他却突然改动谱曲词句,要求重录。那是1975年4月,董必武逝世,得知消息,毛泽东一整天没吃东西。要工作人员将这首《贺新郎》录音带反复放。他躺在床上,一边听,一边用手拍床。击节咏叹,就这样听了整整一天。不几日,毛泽东把《贺新郎》词中的最后两句,比较伤感的“举大白,听金镂”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让录制组重录。国之砥柱倾倒,昔日战友永诀,一句“君且去,休回顾”将老去的毛泽东那痛苦诀别之意,依依难舍之情表达得如此感人肺腑。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是《礼记》中对音乐的解释,自古以来,音乐就被认为是人的心声。这一次,毛泽东在音乐中寄托的不再是气定神闲,而是无限的友情和哀思。

爱听《贺新郎》的毛泽东,为什么在动手术的时候,又选择了另一首作品《满江红》呢?
原因首先来自于词的作者,那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岳飞的民族气节和文韬武略,素为毛泽东所钦佩。而这首出自岳飞笔下,曾激励过一代代中华仁人志士的《满江红》同样是毛泽东毕生喜爱、经常吟诵的作品。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部抗金史,气壮山河,一叶风波庭,天地含悲。一腔报国志,四海传颂。一曲《满江红》震古烁今。
而另一个原因,恐怕与演唱者也有莫大的关系,《满江红》的演唱者岳美缇唱腔高亢有力,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豪情壮志。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岳飞的第27代孙。
祖先的慷慨悲歌,被她演唱得响遏行云,难怪喜爱音乐的毛泽东,在平生第一次手术时,会选择这曲壮怀激烈的《满江红》以壮行色。1975年8月21日,毛泽东接受了白内障手术。
此刻,那间由书房改造的手术室里,回荡的是岳飞《满江红》的慷慨豪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8:04 , Processed in 0.0077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