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盆景艺术造型实用教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2:29: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2017-07-21 23:29
            
▲图为张志刚《啸傲风云》2017年4月1日新芽萌动树相
【盆友感悟】
盆景艺术造型的实用教材
——《啸傲风云》之感想
撰文|空港
《啸傲风云》称得上是盆景艺术造型的实用教材。因为,它符合教学的基本法则。整个制作过程能因地制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最可贵的是作者多年来不断地对材料进行创新、取舍、培置、注入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到了如此佳作。
《啸傲风云》是张志刚先生多年的心血与尝试。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发扬个性、保持共性,大胆创新、勇于改变。但创新与改变不等同放任自由。
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如此,如音乐:有一种歌曲的改变叫演绎,另一种改变则叫跑调,因为它没有了章法,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
《啸傲风云》称得上是盆景中演绎佳作。作者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种学习境界,给盆景人作了很好的示范。我们从中领悟到作为一个盆景艺术的制作者应该有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必须具备以下自身的条件:(一)感知能力,(二)知识面,(三)制作技巧,(四)创造力。
《啸傲风云》为盆景人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值得一看。

▲图1、2006年3月树照

▲图2、 2010年8月剪截后树相

▲图3、2011年4月树相

▲图4、2012年2月树相
【佳作赏析】
张志刚的新作《啸傲风云》赏析
荐图|张志刚
撰文|张先觉
本文为张志刚、张先觉原创,首发“中盆会花卉盆景赏石”
张志刚创作的《啸傲风云》可以说是对对节白蜡树种制作盆景一种新尝试,也是作者践行动势盆景艺术理论的又一次实践。我就这件作品以我的审美侧面来对其进行赏析并与大家交流。
《啸傲风云》对节白蜡作品基部粗90cm,成型后高150cm,宽260cm。盆长170cm。在2002年曾作过第一次裁桩,历经15年的跟踪呵护与剪扎,现已是枝走龙蛇、汪洋自姿了。
这件作品最先经过了八年时间来蓄养第一级过度枝,之后又在局部的调整中作过一些大的剪裁,以实现与原枝托的自然吻合过渡来呈现枝干的自然延伸。
作品若完全采用蓄枝截干技法,显然是不适宜我国北纬30度附近地区植物生长的物候条件,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过渡生长时间,还会导致对节白蜡反向枝(下细上粗)的节点增多,势必造成枝干运势渐变的不流畅。
一个生桩的培育,都有一个枝干过渡的生长期和顶枝丰满期,相对后者而言,过渡生长期是比较长的。一旦过渡到位,便可在较短的年份内完成各级枝条的后期丰满,这个时间段比是渐缩的。用这个观点来审视作品的出枝,特别是右侧那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神笔大探枝。伴随这个探枝的过渡到位,其它部分也相应过渡协调了。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仅控制了对节白蜡爱长反向枝的生理弊端,而且把握了从生桩开始,恰到好处的对一级出枝的走向和整体构势有了初始的无暇掌控与蓄养,这在塑造一件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高级审美能力和完美的艺术责任感,这是力求对一件树桩盆景所秉持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5、2013年2月树相

▲图6、2014年7月树相

▲图7、2014年12月树相

▲图8、2015年3月上盆前树相

▲图9、2015年6月修剪后树相

▲图10、2016年3月树相

▲图11、2016年5月修剪后树相

▲图12、2017年3月树相
作品的演化过程,在随着时间的延续中逐渐升华。在我们看完了此桩从地栽到可登大雅之堂的盆景艺术作品时,我的感受是这样的:
作品构图恢宏,枝围照应,桩形矮霸,层次分明,探枝与顶枝一改截干择向分枝的岭南定势,作者采用了“截干引枝蓄枝”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根据桩材原生地相似纬度地域气候特点,而结合的最为科学的蓄枝方法。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更显枝运流动,极具画感。探枝先扬后探,既增加了探枝的空间占有感,也彰显了探枝的曲线美与收而放之的力度感。而探枝大转弯处的拐生小枝,点睛了探枝底部空间缺实的精彩,这是对岭南盆景风格中忌位出枝的大胆尝试。
顶枝保留了张志刚《舞动的山林》的出枝风格,低而迂回,平而披靡,自然而不尽野,交织而有枝序,层间师法生态,虚实匠不掩师。
我们再赏析左边的辅树:连理倚靠,成层收敛,高不赢顶,张不夺景,既有平衡整体构图之轻重,又有烘托主体画面之气势;厚而不重,密而不臃,主辅二树间大菱形空挡蓄一徊行枝,既破解了封闭框形的审美之忌,又彰显了作者极高审美慧眼之技巧弥补能力;粗壮的出根蛮腰理部,替代了附盆延伸的蔓根;整树呈现基稳厚实,根盘适度,岿然不移,不失佳作。
笔者借作品初次问世之机,挑剔点也许是作者的意喻风格,也许是有待调整的空间:一是结顶还可建头,力破平斜之大顶;二是相对左辅树主干而言,有待时日,使大探枝π形弯处再增粗一点,经敲打使其皮态苍老一点,不妨形象思维一下,那将几近完美的止于至善。
精彩回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4:33 , Processed in 0.0079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