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一言九鼎”而不说八鼎、七鼎? 2017-07-27 11:53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2:05:3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文/凤阳编辑
在古代,“九鼎”象征着天子权力。
最早确定九鼎为天子权力的,传说为大禹。《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虽然到了东周“鼎乃沦没”,但在西周,周人仍然奉行天子九鼎的礼仪。《周礼》就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具体罗列如下:
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鱼干
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少了鲜鱼、鲜鱼干)
卿大夫: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又少了牛、猪肉)
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又少了羊、牲肚)

不过到了东周(春秋、战国),各国诸侯开始出现僭越。表现为两个事情:
一是楚王问鼎。楚国不是周初分封的国家,然而到了春秋时代成长最为迅速,到了楚庄王,竟然公然挑衅周王。楚庄王到了都城洛阳,观兵于周郊,当时的周王——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接待楚庄王。楚庄王问鼎小大轻重,王孙满机智地回答道:“在德不在鼎。”然而楚庄王也不是善茬,回答说:“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组对话记载在《史记·楚世家》中,是诸侯僭越的一个文字例证。

二是出土文物的例证。1997年在配合新郑基建工程的一次常规的考古发掘中,一套锈迹斑斑的“九鼎八簋”出土,震惊国人。对郑国范围内出土了“九鼎”,新郑博物馆馆长杜平安说:“作为侯国的郑国为什么拥有九鼎八簋呢?这是一种王室衰微、诸侯称霸的反映,而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它也充分体现出了郑国称霸中原的雄心。”郑国是春秋最早僭越的国家,出土九鼎就是例证。

“一言九鼎”同样来自于东周故事。《史记·平原君列传》载:“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毛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是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之所以能促成赵国与强楚的合作,就是因为他的三寸之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称“一言九鼎”。不过从九鼎为周礼的制度而言,一言九鼎也算是僭越了。

论程度,“一言九鼎”是大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历代君王也有“金口玉言”的传统。古人尚且如此,作为现代人,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8 12:28 , Processed in 0.0073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