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医疗、教育、养老那些事 德国IBC 2017-08-11 17:49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1:30:4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医疗、教育、养老这三件事,在中国,可以算是成人世界里的三座大山,很多人都在为此负重前行。之前分篇目详细介绍了德国的医疗、教育、养老三个方面,或许读者会对一些小的细节产生疑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您解答些许疑惑。
关于医疗有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德国的医疗收费标准
举个例子,去看下耳朵,当时的收费是280欧元,折合人民币是2300元左右,可见医疗服务费用很高,这就意味着医生的高收入。
这个费用即使对于德国本地人来讲也绝对不低。
但是为什么德国人没有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呢?因为有强大的医疗保险在支撑。德国有两种医疗保险,一个公立的,一个是私立的,即使是私立医保都能报销90%,自然德国公民就不会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了。

因为德国有医疗保险,所以看病所花费的钱跟患者没多大关系,所以德国没有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
所以,德国医疗收费标准比中国高、医生收入也高,但德国公民没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或许还有人会问到医疗纷争的问题。
如果真的出现了医疗事故,是不是像美国一样,患者要去找这个医生的律师打官司,也就是说,跟这个医生入保的保险公司打官司,而不与这个医生直接发生关系?
而德国跟美国略有不同。德国是首先由诊所、由医院方来出面协调。协调不成再上法庭。患者不需要找医生的律师,他直接去起诉,至于医生是由哪个律师出面,跟原告没关系,直接上法院就行了。
关于教育
在德国,有移民背景的人达1700万。这在德国的学校里也可以看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根据2015年的调查统计,德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外国,或者其父母、祖父母来自外国。
重点是,孩子在德国上学和德国人的待遇基本完全一样
而德国教育看不见的竞争力究竟在哪?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德国制造为什么这么优秀?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自己也经常地思考。
我通过朋友女士的儿子的两个小故事,得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德国产品竞争力甚至是国家竞争力的背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责任竞争力
德国的学校除了单纯的教授孩子们知识外,更多的是在教授孩子们学习方法及责任道德标准。在这样的教育下,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最为优秀、严谨的新一代。

关于养老
在德国,为什么可以优雅的老去?
在德国,“老去”有无限可能,就像年轻的方式有无数种,老去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变。老去的人可以是优雅的、温暖的、求知的、酷的......作为全世界第二“老”的国家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德国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长者,而在那里因为有世界最慷慨、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更有民间、半官方各种机构的探索。整个社会对待“老去”的普遍观念转化,以至形成一种全新的“老去”文化。都为每一位老人的养老生活开启了保护伞。
透视这个或许与你对“老”的认知完全不同的文化,思索一下在德国,为什么可以优雅的老去?
“多代中心”:社区里的大家庭。
2006年开始,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人、妇女及青年部资助建立“多代中心”──让年老中青欢聚一堂的交流场所,由福利机构无偿提供社区服务。这些中心强调“在地”,将照顾长者、教育、家庭服务以及义工参与等元素连接起来。目前450家多代中心在德国遍地开花,各出奇谋。有的推出“维修咖啡馆”,邀请长者和年轻人集中坏电器一起钻研如何维修;有的则举办爷爷奶奶故事会,定期给孩子阅读经典。也有中学生定期接受陪护训练,学习如何与长者一起生活。
“多代中心”理念灵感源于“母亲中心”──妈妈的自助组织,简而言之,其理念将社区视为一个大家庭,有公共聚脚点作为“客厅”,定期聚会互相支持。一家“多代中心”FLAKS e.V. 原本为女性中心,自2008年起加强代际互动。 访客七成是母亲,76%以上的属于长期失业者,66%用户是新移民,来自51个不同国家。这里没有会员制,大家都是自由出入。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是刚出生数天的婴儿。

小结
生活最终是要落实于真真切切的细节。
生活想要在异域生根开花,就必须先种下用心的种子。
生活想要寻求改变,就要先去做出一个好的选择。

医疗、教育、养老这三件事,在中国,可以算是成人世界里的三座大山,很多人都在为此负重前行。之前分篇目详细介绍了德国的医疗、教育、养老三个方面,或许读者会对一些小的细节产生疑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您解答些许疑惑。
关于医疗有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德国的医疗收费标准
举个例子,去看下耳朵,当时的收费是280欧元,折合人民币是2300元左右,可见医疗服务费用很高,这就意味着医生的高收入。
这个费用即使对于德国本地人来讲也绝对不低。
但是为什么德国人没有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呢?因为有强大的医疗保险在支撑。德国有两种医疗保险,一个公立的,一个是私立的,即使是私立医保都能报销90%,自然德国公民就不会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了。

因为德国有医疗保险,所以看病所花费的钱跟患者没多大关系,所以德国没有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
所以,德国医疗收费标准比中国高、医生收入也高,但德国公民没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或许还有人会问到医疗纷争的问题。
如果真的出现了医疗事故,是不是像美国一样,患者要去找这个医生的律师打官司,也就是说,跟这个医生入保的保险公司打官司,而不与这个医生直接发生关系?
而德国跟美国略有不同。德国是首先由诊所、由医院方来出面协调。协调不成再上法庭。患者不需要找医生的律师,他直接去起诉,至于医生是由哪个律师出面,跟原告没关系,直接上法院就行了。
关于教育
在德国,有移民背景的人达1700万。这在德国的学校里也可以看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根据2015年的调查统计,德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外国,或者其父母、祖父母来自外国。
重点是,孩子在德国上学和德国人的待遇基本完全一样
而德国教育看不见的竞争力究竟在哪?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德国制造为什么这么优秀?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自己也经常地思考。
我通过朋友女士的儿子的两个小故事,得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德国产品竞争力甚至是国家竞争力的背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责任竞争力
德国的学校除了单纯的教授孩子们知识外,更多的是在教授孩子们学习方法及责任道德标准。在这样的教育下,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最为优秀、严谨的新一代。

关于养老
在德国,为什么可以优雅的老去?
在德国,“老去”有无限可能,就像年轻的方式有无数种,老去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变。老去的人可以是优雅的、温暖的、求知的、酷的......作为全世界第二“老”的国家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德国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长者,而在那里因为有世界最慷慨、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更有民间、半官方各种机构的探索。整个社会对待“老去”的普遍观念转化,以至形成一种全新的“老去”文化。都为每一位老人的养老生活开启了保护伞。
透视这个或许与你对“老”的认知完全不同的文化,思索一下在德国,为什么可以优雅的老去?
“多代中心”:社区里的大家庭。
2006年开始,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人、妇女及青年部资助建立“多代中心”──让年老中青欢聚一堂的交流场所,由福利机构无偿提供社区服务。这些中心强调“在地”,将照顾长者、教育、家庭服务以及义工参与等元素连接起来。目前450家多代中心在德国遍地开花,各出奇谋。有的推出“维修咖啡馆”,邀请长者和年轻人集中坏电器一起钻研如何维修;有的则举办爷爷奶奶故事会,定期给孩子阅读经典。也有中学生定期接受陪护训练,学习如何与长者一起生活。
“多代中心”理念灵感源于“母亲中心”──妈妈的自助组织,简而言之,其理念将社区视为一个大家庭,有公共聚脚点作为“客厅”,定期聚会互相支持。一家“多代中心”FLAKS e.V. 原本为女性中心,自2008年起加强代际互动。 访客七成是母亲,76%以上的属于长期失业者,66%用户是新移民,来自51个不同国家。这里没有会员制,大家都是自由出入。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是刚出生数天的婴儿。

小结
生活最终是要落实于真真切切的细节。
生活想要在异域生根开花,就必须先种下用心的种子。
生活想要寻求改变,就要先去做出一个好的选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0 00:02 , Processed in 0.0072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