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2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爷写错字,孔子家门口也写错字,原来这些著名人物都写过错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0:53: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称为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都是佼佼,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但是历史上却留下了许多错别字,这是为什么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7-8-30 11:03:47 |只看该作者
济南趵突泉,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 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7-8-30 11:02:37 |只看该作者
山东曲阜孔府,孔子的老家,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原来错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7-8-30 11:01:50 |只看该作者
西安碑林,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诬陷,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这是来自嘲自己丢了乌纱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7-8-30 11:00:54 |只看该作者
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画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画凝重、粗壮有力,应该是故意为之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7-8-30 11:00:05 |只看该作者
“明”字左边变成了“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7-8-30 10:59:17 |只看该作者
我们再看看其他著名的错别字,这是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7-8-30 10:58:21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个“知道了”,这次写对了,却把“以后”写成“已后”了,还是笔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7-8-30 10:57:32 |只看该作者
康熙皇帝喜欢批“知道了”而这个“知道了”,却变成了“知道子”,一个大大的笔误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8-30 10:56:30 |只看该作者
奉三无私,“私”字多了一撇,不知道有什么用意 奉三无私,“私”字多了一撇,不知道有什么用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1 00:19 , Processed in 0.0096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