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从黄山深处走向世界,今天他的作品即将在国家大剧院呈现! 2017-09-04 18:06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5:26:4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黄山脚下的屯溪,今日已处在四通八达的高铁线网之内,但上溯三十年,这里还是大山深处新安江边一处几乎无人知晓的小村落。又有谁会想到,它会与一位寄情于山水的中国油画家建立起一生的缘分?
这个艺术家,就是洪凌。

洪凌
洪凌的祖辈来自于云南大山深处,但到他出生时已经是地道的北京人了。说来奇怪,是基因的作祟?是前世的宿命?生长于皇城根下,洪凌骨子里向往的却是山林之气。对于城市毫无兴致的他,一提着油画箱来到自然山水间,往往就有挥洒自在,乐而忘返之意。
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时期,大量西方的书籍、思想和艺术潮流随着国门的打开而涌入,让人目不暇接,洪凌也自不能外。他尝试过表现主义,画过一段时期的抽象画,但与当时大批一头扎入西方现代主义、前卫艺术的青年不同,他内心总有迟疑,总感觉内心还有一扇门有待打开,这扇门是什么呢?
洪凌第一次游历江南,搭长途汽车沿着富春江新安江一路走下来,其时交通不便,山路难行,但山环水绕,秋季的山麓姹紫嫣红,洪凌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遂动了在此地建工作室的念头。但其时客观条件均不允许,只能作罢,但这颗“山水”的种子就此埋下。

初建时的洪庐
上世纪80年代末,洪凌创作了几幅带有中国山水意味的油画,这在当时艺术界“全面西化”的氛围中显得有点突兀,但却受到了几位老先生的首肯。当然也有评价认为这种“夹生饭”算不得一条路,山水与油画,南腔北调,怎能混为一谈?但师友的肯定和内心的声音,还是促使他下定决心走下去。
上世纪90年代初,洪凌终于得偿夙愿,离开城市,将工作室安置到了黄山脚下,新安江边的屯溪深处。看当时的黑白照片,四野茫茫,背后一座青山,眼前一条大江,一座“不合时宜”的“小洋楼”孤零零的矗立在农田之中——这就是最初的“洪庐”。

洪庐
其时山中生活不便,没有自来水,没有公路,只能提着水桶到江边取水,一路走回来,两腿的泥泞。一到傍晚,万籁俱寂,只有洪庐的一丁点亮光。常有野物越墙而入,各种不知名的鸟儿也会一脑袋装到玻璃窗上。看似潇洒疏淡的田园生活背后,是城市人难以忍受的日常生活的周折与寂寞。可能连洪凌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在此地一待就是三十年。

洪庐
屯溪看似闭塞,却是“徽派”文化的重镇。宋明理学曾于此兴盛,因此当代人至今尊师重教,文脉不断;又宋代南迁之时,不少希求终老林泉之士沿新安江溯流到此,留下了明理尽性的种子;明清之际“徽商”崛起,富商大户的庭园则培育出大量身手不凡的工匠,“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独当一面;更不用说由弘仁、梅清以及石涛等旷世巨匠所构建起的“黄山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黄宾虹等人。

洪庐
因缘际会,洪凌误打误撞走入了中国山水文化正脉的“母体”。如果文化是有生命的,那么她也在寻找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土壤,匹配的人物来开枝散叶,生根发芽。洪凌追慕自然而来,接过的,却是“山水文化”这一历史沉甸甸的馈赠。
日夜在山水间行走,在自然变换中感悟,“山水”于洪凌,逐渐地已不是一种远离自心的外物。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无不是生气化育,因此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本就与自然同根同生,并非两分。因此,向内心深处探究所得之理与在山水间感悟之气相互融洽,观造化即是观自心,自然生生不息之意融于胸中,偶尔流注于笔端,遂成就一段生机。

洪凌作画中
这“生机”,或曰“生命力”,也正是洪凌从山水中悟得,从宋元山水中感受到,并且要将之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山水文化的精髓。
与此同时,洪庐与洪凌也一道在变化着。喜好收藏的洪凌在徽州各地寻找搜罗,将各种古老建筑上的零部件“搭积木”一般组装在洪庐之上。经过几十年的悉心打理,洪庐已经成为一座占地两亩,亭台楼阁无一不包,荷塘假山虬松修竹无所不备的徽式深宅大院。最初的“小洋楼”被包裹其间,早已不见了踪迹。各地的朋友不时从天南海北来到洪庐相聚,饮酒聊天,观景谈艺,洪庐不只是洪凌的工作室,早已成为他一处无人打扰的精神原地。

洪凌作画中
洪凌的艺术,此时早已没了对于宋元山水外形的模仿和外景写生的痕迹,他的油画越来越接近于东方人所会心的挥毫泼墨,随笔游走。自然间的生意昂然,鸟叫虫鸣在层层叠叠的泼洒与勾勒之间融入了画面的深处……洪凌画的不是黄山,也不是哪座名山,用诗人祝凤鸣的话说,洪凌画的是“大地的原型”,打捞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正脉”。
2015 年 12 月,洪凌在北京故宫建福宫与中国美术馆同时举办 “天地大美─洪凌世界巡回展览”;2016 年 7 月,“洪凌回顾展” 远赴英伦,依序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文莱美术馆(Brunei Gallery)、爱尔兰都柏林的切斯特比堤图书馆(Chester Beatty Library)以及英国巴斯的东亚艺术博物馆 (The Museum of East Asian Art) 呈现洪凌 40 年的创作历程。

“天地大美——洪凌世界巡回展览”中国美术馆开幕式

“洪凌回顾展”伦敦亚非学院开幕现场
展览期间亚非学院隆重举办了一场为期 2 天的“艺术生态:现当代中国艺术研讨会”(Ecologies of Art: A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Debate),与会阵容包括哈佛大学的汪悦进(Eugene Wang)教授、牛津大学的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等研究东方文化、艺术史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士。这不只是洪凌个人艺术生涯最大规模的巡回展览,更是华人艺术家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洪凌回顾展”都柏林切斯特·比堤图书馆开幕现场

“洪凌回顾展”东亚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2017年,洪凌返归北京,受邀在国家大剧院创立十周年之际在此举办个展。洪凌也特意为此次展览创作一件迄今为止最大尺幅的作品:《四季交响》。并将它永久捐赠于国家大剧院收藏。洪凌的艺术灵感来自于中国山水传统和名山大川,在看似抽象的线条与色彩之中,构建出的是属于中国人所独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观。他的艺术,是对自然的倾听,是对山河壮美的歌唱。在欧洲巡展大获成功之际,他将自己最壮美的艺术于国家大剧院这一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呈现,不啻为洪凌这几年来世界艺术巡回之旅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亦算是此次“山水乐章”的最强音!

“洪凌:天地四时行”中国国家大剧院个展海报
在大家都在奔向大城市的时候,一位画家却选择远离喧嚣,面向山水。这一转身,转眼就是三十年。他在向我们提问:
科技发达,信息泛滥,交通迅捷的今天,是否还需要这一方自然的净土?
千年来延续至今的山水文脉在今日还有无价值?
古人“天人合一”“ 格物致知”的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人认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9-5 05:27:59 |只看该作者
将一片山水,一处园林置于书房案头,避开喧嚣,静心翻阅。你读到的,可能正是心底那一份对于自然的向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5:38 , Processed in 0.0088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