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档案|毛主席、周恩来与梅兰芳的交往与情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2:26: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北京卫视 2018-01-15 16:32:09

“登长城,观颐和园,访梅宅”,是1920年开始就很流行的一句话,被时人传为外宾游览北京的三大项目。当时,26岁的梅兰芳名冠京城,他卓越的表演天赋,赢得了无数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到了1927年6月,北京《顺天时报》又将梅兰芳誉为京剧“4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的辉煌画卷就此展开。而梅兰芳之所以能在海外这么知名,不仅因为他有着圆润、甜美、嘹亮的嗓音,更是因为他最早把京剧艺术带出了国门。也因此,在短短十余年间,梅兰芳在旧宅中接待过泰戈尔、罗素、毛姆,以及各国政要等外宾达六七千之众,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也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京城沙龙。

然而,文化繁荣、高朋满座的局面,在乱世中委实支撑不了多久。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在侵华日军炮火的威胁下,华北告急。这已经不是梅兰芳第一次经历战乱了,当初军阀混战的年代,就已经让他明白,作为一名大艺术家,他的行为举止是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如果这时候侵华日军利用他,无疑会对抗战士气造成一些影响。不愿为侵华日军唱戏的梅兰芳,被迫携带家眷迁居上海,为鼓舞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斗志,梅兰芳还与叶恭绰一起编演了《抗金兵》。
在这段日子里,梅兰芳总在无数难眠的夜晚怀念起自己的故土,怀念起北京的四合院,而这一过,就是近二十个年头,在这期间,他曾在一幅小写意牵牛花的作品中跋道:“曩居北京,庭中多植盆景牵牛花,绚烂客观,他日漫卷诗书归去,重此花,快何如之。”
一个伟人的出现,才促成了梅兰芳回到北京。那么,这个跟梅兰芳后半生紧密相关的伟人,是谁呢?1946年,梅兰芳正住在上海马思南路87号,而在隔壁不远的马斯南路107号,就是那位伟人的居所,人称“周公馆”,这个名字啊,其实只是个简称,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呼声不断,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独揽抗战胜利果实。
驻沪办事处正设立于这个时期,准确的成立时间是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
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是“周恩来寓所”,简称“周公馆”。周恩来、董必武等在周公馆进行的革命活动和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住在不远处的梅兰芳这期间虽然没有和周恩来有过正面的接触,但上海长期以来的局势他却都看在眼里,思索在心里。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梅兰芳的一些业内的朋友准备跟随国民党一同撤离上海,而梅兰芳并没有这个打算。
1949,在上海这间普通的住宅里,周恩来与梅兰芳秘密见面,也正是这次见面,让梅兰芳更加坚定了留在上海的信念。
其实,两人在这次见面之前,在上海已经有了近三年的联络,怎么回事呢?原来,周恩来一直很关心文化界的爱国人士,也很关心爱护当时居住在上海的梅兰芳,可因为工作原因,他与梅兰芳很难相见。因此,在上海工作期间,周恩来经常安排他的堂弟周翕园去看望梅兰芳,同他探讨国内国际形势。
1949年解放前夕,周恩来才择机亲自与梅兰芳会谈。周恩来是党内有名的“细心人”,为了保护梅兰芳不受国民党特务的骚扰,他决定通过朋友会见梅兰芳,会面的地点安排朋友家中,也就是这间住宅。
周恩来非常热情而诚恳,他对梅兰芳说:“希望你不要随国民党撤退离开上海,希望你留在上海,我们欢迎你。”梅兰芳深为周恩来的诚意所感动,他明确表示:“我是哪儿也不会去的。”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清晨,梅兰芳走在上海建国东路上,见许多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解放军纪律严明的情景让他感慨万千,回家后他对家人说:“共产党的军队确实解放了上海,纪律好极了!”同年6月下旬,梅兰芳又接到周恩来邀请,赴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发前几天,陈毅市长去看望梅先生,对他说:“周恩来副主席来电话说,毛泽东主席想请您在文代会期间唱几场戏,不知是否可以?”梅兰芳欣然允诺。6月24日,梅兰芳登上北上的火车,还带了演出服装和几个配角演员一起赴京。
梅兰芳第一次见毛主席是什么感受?第一届文代会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梅兰芳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这是梅兰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天他回到招待所兴奋地告诉夫人福芝芳:“今天我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
文代会期间,梅兰芳演出了他的名作《霸王别姬》,演出结束谢幕时,毛主席、周副主席同大家一起站立鼓掌。那天演出回来,梅兰芳向家人激动地说:“说实在话,这个戏我演了1000多场,都没有今天这样淋漓酣畅。”
随后,周恩来见到梅兰芳,特意对梅兰芳说:“您离开北京很多年了,还是搬回北京住吧!”并表示希望他能到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事业。1949年10月1日,梅兰芳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政协会议期间,周恩来告知梅兰芳,希望他能担任即将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两院院长,梅兰芳欣然答应了。
就这样,梅兰芳回到了北京居住,
梅兰芳为何不住北京旧宅,而住王府马厩?原来,抗战期间,在上海的那段日子里,因不愿为侵华日军唱戏,拒绝登台的梅兰芳就这样断了经济来源。梅兰芳不仅要养活一大家人,还要支撑起整个剧团,随着时间推移,梅家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夫人福芝芳无奈之下不得不从上海回到北平,忍痛卖掉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曾经风云一时的京城名流聚集地风流云散。
其实,当周恩来提议让梅兰芳回北京时,还曾经提到,想安排他住回无量大人胡同的旧宅。
梅兰芳一辈子体贴人情,拒绝了,并诚恳地表示,那间宅子已经卖给别人,他不愿再让别人经受搬迁之扰,只请政府给他一所小院作宿舍即可。周恩来十分赞赏理解梅兰芳的想法,并嘱咐有关方面做好适当的安排。
政务院管理局于是为梅兰芳精心安排了三套房子以供选择,看房的第一站,是今天的护国寺甲9号院,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王府“马厩”,向东走,不远处便是庆王府遗址了。

说是马厩,但可不是普通的马厩,这院子虽小,却处于北京中心城区的护国寺街,毗邻什刹海,有着繁华的商圈,历史悠久,安静怡人,当时,有许多名人聚集于此。能在当时的北京找到这么一处院落,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来到门前,梅兰芳和秘书许姬传进去转了一圈:这院子固然比不上大四合院和小洋楼,但梅兰芳心里不愿意再给别人添麻烦,再说,廿载颠沛流离,有个安定的家即是好的,于是,从宅子出来,梅兰芳当即就表示对这里很满意,其他两处不必再看了。
在这所老宅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梅兰芳把京剧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
什么让毛主席对梅兰芳赞叹不绝?
1950到1951年间,梅兰芳一家陆续搬进了北京的这处新家。这座宅子命运起伏,见证几多。
这里除了最早是清朝庆王府的马厩院落以外,还曾为国民党禁烟局所属,后来也当过国民党军官宿舍,梅兰芳入住之前,这里是招待所,天津解放之后,国民党起义将军邓宝珊曾临时落脚此地,梅兰芳来看房的时候,邓宝珊正准备赴任甘肃省长。
当年无量大人胡同的梅府是个七进院落,公使名流云集,相比而言,新入住的护国寺宅只得二进,一开始只有北屋和东西厢房,南面是杂草地。梅兰芳与秘书住着还好,随着梅家人陆续进京,家属子女、秘书佣人就已经人口繁重,后来为排戏方便,甚至还需要梅剧团一些团员也住进来,这座小小的院子迅速变得拥挤起来。每当聚会人多时,书房、会客厅都坐不下,一直挤进卧室里去,饭厅更是整日开着,随时都有人来吃。时间过去不久,两个大儿子都结婚生子,才加盖了南房、西跨院后罩房。
梅兰芳育有三子一女,后来七个孙子、孙女也都是在这处院落出生的,新添了子嗣的小小院落,更加拥挤了。也许也正是多亏了这份拥挤,家人与家人之间才显得更加亲近,平日里笑声不断,热闹的气氛时时在这墙内回荡。据说有一次,梅兰芳在屋里宴请宾客,孩子们在外面踢球,结果一脚把球踢进饭锅里,汤汁四溅。梅兰芳只觉有趣,却并不责怪。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的爷爷就是既温和又可敬的。
对待他人,梅兰芳一向都是平易近人的,在护国寺的这十年间,他和街坊邻里关系都很好。
每天,总有那么一个特定的时间,街坊邻居都会聚集到他家来,尤其是周围的小孩子,梅兰芳家到底有什么魔力,这么吸引人呢?
原来,早些年在梅兰芳访苏时,曾经带回一台九寸的的黑白电视,在50年代,电视可是相当少见的,所以一到点,街坊邻里就全到他家看电视。如今,伫立在院子门口,我们仍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京城幽深的小胡同里,在这间小小的四合院,柿子树下邻里的老人扇着扇子闲聊,孩子安静地围绕在电视前,还有那由远而近、略带沙哑的的吆喝声……
也正因为梅兰芳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所以不管谁来拜访,他都不会拒绝,统统请进屋里,因此,来自各地拜访的宾客更加络绎不绝了。
而记忆里,除了唱戏,闲暇时光,梅兰芳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在南面的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鸽哨。其实在早年间,梅兰芳就开始养鸽子了,起初是为了好玩,后来迷恋,到后来发现自己经常看天空中的鸽子,眼神竟然变的更灵动了。发现了这一好处,梅兰芳坚持不懈的训练鸽子。直到晚年,在这件院子里,梅兰芳依旧指挥鸽子挥动很粗的竹竿,这也锻炼了他的臂力。除了养鸽子,梅兰芳还会在院中练剑,或与武术老师一起练功,后来梅兰芳60多岁了,还能登台演出,这跟他常年锻炼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鸽子,这个院子里还养过猴子、养过鹅、养过狗、养过猫,感觉什么动物都有
随着年岁的增长,梅兰芳的体力已经不如当年了,可在工作上,他却从不怠慢,总有着自己的坚持。
有一天,周恩来找梅兰芳来到紫光阁问他,在戏曲研究院工作这么辛苦,还需要到处去演出,给他开多少工资?梅先生说“您不用给我开工资,我们不给国家负担,但是有一个条件,剧团我自己带。”
此后,为了更好地弘扬京剧文化,梅兰芳作为剧团的主导,成立了全国戏曲研修班。当时,有很多地方艺术家纷纷来到北京,大家促膝而谈,互相交流技术和经验,并由梅兰芳亲自给大家做指导。
在大家眼里,梅先生是一个从不摆大师架子,和蔼可亲敦厚长者,他总是那样谦和地与大家和睦相处,从无疾言厉色。
在北京工作地这段时间里,梅兰芳在培养一批新人的同时,也不断的在京剧艺术上做着创新和改进。不论是剧目,还是表演,梅兰芳从不向那种世风日下、纸醉金迷的社会流俗低头。
是他,把京剧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


梅兰芳为何与夫人福芝芳分床睡?
与此同时,为满足各地观众的需要,梅兰芳还带着剧团到处去给老百姓演出,数不胜数的城市留下了他的痕迹,而每到一个地方,总能当地的老百姓夹道欢迎。从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最后十年,梅兰芳的演出日程表很满。除了给百姓演出,他还赴朝鲜和华南慰问解放军,访问维也纳、苏联、日本,以艺术促进外交,去世前夕还在惦记新疆铁路通车典礼……
可见,梅兰芳在护国寺九号故居的生活十分忙碌,不是在外面公演,就是在家中会客,所以和家人总是很难有很长的相处时间。
即使不能和家人天天团聚,但是看着那么多子嗣,他心情还是很愉悦的,平日里,只要有一点点闲暇时间,他都会跟孩子们在一起。天气好的时候,梅兰芳就会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看报纸,孩子们在旁边围着他转,围着他玩耍,这就是他最大的快乐的时光了。
睡觉的卧室不是双人床,是两张单人床,是跟妻子感情不好分床睡吗,其实不是,是因为梅先生的作息时间是到每天两三点才能睡觉,而福芝芳掌管这个家,大家都管她叫香妈,她是管家,所以睡觉比较规律,梅先生为了不影响福芝芳睡觉,怕吵醒她,所以两个人睡单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07:44 , Processed in 0.0079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