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的另类面孔:总统夫人吃咸菜穿破衣无怨无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09:49:0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民国的另类面孔:总统夫人吃咸菜穿破衣无怨无悔                                         2018-08-05 06:31                                                   

能当上一国之主,肯定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以主宰天下之态众生,那是何威风得意啊。可是,在清末民初,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即使是民国的大总统也不好做。要想坐上这个位置,除了实力(军力)之,还得有经济基础。不说一国之主了,就是一家之主,也得为儿孙的吃喝穿戴负责啊。所以哓呀,“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才会成为千古名言啊。那些靠自己的实力打下来的江山,全国臣服,钱的事就成小事了,可是,民国初年,谁要是坐上总统宝座,就得出血。因为那是军阀混战、各自为政的时代,各地的税收很少有正常上交的,而开口向总统要钱的理由却多如牛毛。
这就像是一个无能的家长,带着一帮无赖又贪吃的小屁孩儿在过家家,周围还有一帮放放贷的恶邻环伺。如果真的借债了,那就会收到一堆买家的不平等条约。这样的事,聪明点的人都不会干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总统,只得自己掏银子。没实力,想坐稳位子,难。跟着这样的家长过日子,家人也得承受许多风险艰难。
难怪,民初的总统换得那么勤了。

,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1917年7月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据传,的鱼是前代皇家所放养,其中还有一条三尺长的红鱼和一条大鲤鱼,上面系着金圈,挂着金牌,一向就不曾为人所捕捞。冯国璋入主后,派人将湖中的鱼一网打尽,然后命人在市场上高价卖出,一时间北京各处都在叫卖“总统鱼”,而所售之款尽入了冯国璋的私人腰包。当时有人写了一个对子嘲讽说:“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
民国政府的收入不稳定,也难免要影响到总统的个人利益。冯国璋做地方大员的时候,对财政上的事情一向敏感,他知道大总统其实是名义好听,一旦经济匮乏,没钱可花,到时的滋味就不好受了。因此,冯国璋在入京代理大总统前特别向段祺瑞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将崇文门监督一职要到自己名下,因为崇文门监督是个肥缺,每个月可以稳定的收到二十万元商业税,可供总统府的开支。
但是,一个月区区二十万的收入固然可以解决总统府的开支,但对于很多国务大事来说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冯国璋也难免像黎元洪一样,有时候就要自掏腰包了。
总统可不是好干的活,所以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如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表演家冯巩就是冯国璋的曾孙。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第一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
黎元洪是被革命党人给“捧”上位的。首义取得取成功,照理说应该推选一个有才干、孚众望的革命中坚人物出来担任新政权的首领,以便把革命进行到底。但是,遍观武汉三镇,能振臂一呼的人还真不多。
就在武昌起事的第二天早晨,革命军就找到了黎元洪,当即将他带到楚望台,接着又拥至资议局,让他出任都督。但黎元洪执意不肯接受。他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我不是革命党,我没有做都督的资格,够资格的是孙文,你们何不接他来担任都督。”直到1911年10月13日黎元洪仍不肯就任都督,革命军只好将他软禁在军政府。
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随着、汉阳的先后光复,以武昌为中心的革命大有形成波澜壮阔之势。在这种形势下,黎元洪看到武汉三镇已归民军掌握,于是,他的态度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的首要标志就是剪掉长辫。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转变,1911年10月17日,为黎元洪视职的庆贺大典。
看看,黎元洪的“革命”多戏剧化。
1912年1月,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后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
1922年6月,黎元洪在直系军人的拥护下,复任总统。某次宴会,黎感慨地说:“你们是不知道哇,这总统真他妈不是人当的,上个月我就赔了三万,一年就需要赔三十多万啊!”冯玉祥问:“总统是旅长出身,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啊?”黎说:“存的啊!”冯说:“旅长每月不过数百两银子,如何存的那么多钱?”黎无语。
虽然在总统任上叫穷,但黎却热心,屡屡助学。他捐2000元中国银行股票开办天津北塘第一所小学。南开创校他捐“七长公债”1万元。家乡黄陂创办前川(今黄陂一中)他捐款3万、家乡黎家河创办孝义学堂(现大悟县彭店乡黎家河)。他还曾拨中兴10万元股票,筹备创办江汉大学。后学校未成,筹款被用来建了一座体育馆,即的宋卿(字)体育馆。

在几任民国总统里,可能是“最穷”的一个。除去置办的部分房产,徐世昌没有其他投资。
徐世昌(1855-1939年),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
1918年10月,徐世昌经国会选举,他接替成为民国第五大总统。1922年,徐世昌被吴佩孚、曹锟“逼宫”下野,结束了大总统的政治生涯,回到天津当起了寓公。

由于手头没啥积蓄,徐世昌对家人日常生活要求严格,全家上下都过着俭朴单纯的生活。
徐家的家常饭通常只有两个菜,一荤一素,无论几口人吃饭,一般情况下都不加菜。除非遇到老人过生日,或其他重要的节日,徐家的餐桌上很少见到大吃大喝的场面。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别人家吃过节,徐家却有“扣锅”的传统。这一天,全家上下不做饭,不吃主食,体验“吃不上饭”的感觉。这是徐世昌给家人定的规矩,因为他年轻时曾经一度落魄,所以格外珍惜此后得到的生活。即使在他过世十几年之后,徐家后人依旧坚持着这条家规。
徐世昌担任民国总统初期,总统俸禄是年薪20万大洋。任职前两年,他应该是拿到了年薪;但到任职后期,“直奉大战”爆发,国内情况混乱,总统年薪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徐世昌大半辈子为官,从清末到民国,如果他想要“贪污腐化”,机会应该数不胜数,但徐世昌非常鄙视这样的行为。他的好友,以“徐夫人胭脂费”的名义送来了10万大洋,徐世昌一怒,也不顾什么老友情意,任等在多时,徐世昌就是避而不见。

他晚年把个人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诗词歌赋、、著书藏书的爱好里。他让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节俭,但在著书藏书这些“有用的地方”却毫不吝惜。徐世昌主持编辑图书多达几十部,都是他自掏腰包编纂的。
初期,寓居在英租界的徐世昌时刻关心着时局的变化,日本人尝试邀请他担任华北政府相关职务,被他严词拒绝。后来,徐世昌患了。1939年,北京有关方面曾邀请徐世昌到北京治病,本来他的病情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但徐世昌担心自己离开天津后会被日本人胁迫,权衡再三,他选择了放弃治疗。1939年6月,85岁的徐世昌病逝于天津,归葬辉县,未修墓,仅竖一块"水竹邨人之墓"碑。
徐世昌过世以后,他的两位夫人与子孙们生活在一起。按照徐家当时的财力,拥有众多房产,可以收租,也可以卖房子,铺张浪费虽不至于,但一般的小康生活总还是可以应付的。但在子孙的记忆里,晚年的“总统夫人”们生活非常俭朴,身上的长袍破了,打个补丁接着穿;穿得旧了,褪色了,花一毛钱买一包蓝颜料,染了再穿。
鲜为人和的是,徐世昌还是位,一生作诗过千首,晚年曾组织“簃诗社”,并编撰《晚晴簃诗汇》。他的师承颜苏,博采众长,有《水竹邨人临帖》《石门山临图帖》等问世,并有《百砚谱》评砚专著。他的画,善山水和松竹,喜欢绘制扇面,造诣甚高,其代表作有《晴风露月四竹图》等。
后人评价:“平淡天真,意趣高古;笔锋凌厉,状如削玉;诗画相映,书画同体;神韵相连,清爽不凡。”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22:37 , Processed in 0.0076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