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商隐齐名的唐代诗人,一首唐诗14字当中尽显风流扬州 2018-11-01 22:48
晚唐诗坛上名气非常大的杜牧,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而且他和李商隐在寿命上也相差不大,都只活了不到50岁(李商隐45岁去世,杜牧49岁)。虽然他们的寿命都很短,但是他们对于文学史上的贡献却非常大。尤其是在唐诗发展到晚唐的时候,他们的才华让唐诗绽放出了最后的光芒。 今天我们谈到的是杜牧一首非常经典的唐诗,而且满是戏谑意味的一首唐诗。这首唐诗的名气很大,而且14字当中尽显风流扬州,读来让人难忘。且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和李商隐一样,杜牧也很有才华,可惜当时的唐王朝岌岌可危,对于青年才俊不加以重视,以至于李商隐和杜牧的仕途都非常糟糕。李商隐常年给人做幕僚,杜牧则是很多的时间都停留在花街柳巷,偎红倚翠,倒也自得其乐。 而这个杜牧极尽享乐的地方,就是扬州。 在隋唐之时,扬州已经是江南名满天下的地方了。想当年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生活在江南之地,极尽享乐;而后经历了唐代发展的几百年,在杜牧生活的时代,那里已经是繁华之地,是江南最具风情的地方。 青年杜牧仕途不顺,曾经在扬州之地任职,所以在当时也极尽风流,留下了很多愉快的回忆。而后杜牧离开了扬州回到长安,对于这里的一切还很是怀念,所以写下一首唐诗寄语曾经有共同爱好的友人,同时还极力表达出这种怀念的情感。 所以在诗歌的一开篇,就写出诗人内心的怀念之情,“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远在北方之地,看到遍地的“青山隐隐”以及“水迢迢”,想起曾经在扬州的日子,又极力写出江南扬州路途之遥远。 而后写两地气候差异之大,“秋尽江南草未凋”。此时此刻的北方早已经草木凋零,已经到了暮秋时分,但是远看江南之地,却依然“草未凋”。南方的气候、天气多么湿润,简直就是四季宜人 啊! 最后两句实际上呼应题目,告诉韩绰判官的话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之地最美的地方就是“二十四桥”,而且尤其是在“明月夜”之时,景色最为动人,一切都让我记忆犹新,只想回到那里。 只是不知道曾经有着共同爱好的你,如今在哪里“教吹箫”呢?要知道,杜牧在扬州任职的时候,杜牧和韩绰曾经一起征歌逐舞,过着诗酒趁年华的风流生活,如今杜牧不在,韩绰是否和曾经的日子一样,一样的风流? 14字,尽显风流扬州。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