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妻尚在:吴佩孚诙谐打趣的批示可圈可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7:19:1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老妻尚在:吴佩孚诙谐打趣的批示可圈可点                                         2018-11-12 08:05                                                   

老妻尚在:吴佩孚诙谐打趣的批示可圈可点

吴佩孚是著名的北洋军阀,原为袁世凯部下,后来官至直鲁豫巡阅使(管河北、山东、河南),时称吴大帅。
在我们曾学过的历史教课书中,吴佩孚就是反动派,干过不少坏事,镇压过二七大罢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风暴》,就展现了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即二七大罢工)的场景,给儿时的我,留下了吴佩孚是大坏蛋的深深烙印。
随着知识和年龄的增长,方才知道,其实,真实的吴佩孚并不是非红既黑的,尤其他晚年能坚持民族气节,不当汉奸,宁死不与日寇合作,画出了最后的人生亮点。
真实的吴大帅为人正派,为官清廉(足使当今贪官汗颜),处事干练,风趣幽默。就连他的公文批示,也文采飞扬,诙谐打趣,可圈可点。若如不信,且举三例以为佐证。
其一、某官贪赃枉法,名声很差,在当地待不下去了,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打点一番托关系,想在河南谋一官职。报告呈上,吴大帅也不用什么研究酌办之类的官话套话,也不暗示什么灰色渠道,而是直接批示:“豫民何辜?”。那意思就是,俺河南百姓有什么过错,要让你这样的贪官来祸害。
其二、吴大帅有一早年的同学,别无他长,唯种树有方。获悉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职位空缺,想谋其职,便给吴写信,先大谈理想抱负志向,然后言归正传,欲谋职后而建功立业,最后表示“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吴大帅可没念及同学故旧,而是批示:“且先种树”(有抄袭宋仁宗批示之嫌)。
历史上,宋仁宗在上了进士名单的词人柳永的考卷上批示:“且去填词”,一下子就断了柳永的进士功名,无意中却使之成为“奉旨填词”的“天皇巨星”。宋仁宗批示简约,吴大帅的批示就有了抄袭嫌疑。虽如此,但总比那些文字繁杂,罗嗦冗长,不得要领的批示要好得多。这样的批示,不仅自己写得辛苦,而且看的人也跟着受累。被一些现代文人吹捧为最勤力的雍正,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生批示的文字竟多达上千万字,几乎是箸作等身,比当今一个畅销书作家的字还要多。也不知他是否有时间仔细看过奏折,想过问题,再下笔如飞的?
此后,也不知他的这位同学故旧是否像柳永“且去填词”一样,也“且先种树”去了。
其三、实际上算不得公文。斯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龄,却对吴大帅万分崇拜,无限仰慕,相思切切,无奈无门可入。到底是洋妞,对情爱之事毫不遮遮掩掩,径直写信向吴大帅求婚。吴不识德文,便吩咐秘书译出呈上,于是,那封求婚情书便成了往来公函。吴佩孚依例挥毫批示:“老妻尚在!”这事要是放在古今中外那些喜欢寻花问柳的贪官污吏身上,有金发碧眼的千金小姐主动找上门来,投怀送抱,哪还会顾及什么“老妻尚在”,早就“金屋藏娇”了。
吴佩孚熟读四书五经,可从不卖弄,不显摆,不做官样文章,从以上三例看,批文直白清爽,一目了然,准确无误。
从前面的三例吴佩孚的批示中可以看出,吴大帅还有诙谐幽默的一面,有的让人忍俊不禁。其实,虽然是公文批示,也不一定都要板着面孔,适当地加上一点味精,说不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豫民何辜?”
观一叶而知秋。看来,吴佩孚号称“儒将”,也不是浪得虚名,他的秀才文凭真真正正是硬碰硬考出来的,而不像今天那些有着“博士”、“硕士”头衔的水货,是花银子买来的。
吴佩孚自撰的对联总结了他的一生:“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本篇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4 03:19 , Processed in 0.0081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