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05:36:3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                                         2018-11-13 21:33                                                   

  (导读: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首,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过去乾隆皇帝不怕别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分。)

粮食布匹十分利
中药当铺百分利
古玩字画千分利
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首,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眼力和道性的人。
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收藏家和古玩商们总结经验后形成的今天就来看看几条古玩界的几条规矩。过去乾隆皇帝不怕别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分。
行之有道,处之有德
玩经营的祖师爷是范蠡,最早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古玩收藏家祖师爷是老子,老子在周朝曾经做过“守藏之史”,《道德经》提示人们,行之有道,处之有德。“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深谙收藏学问
”藏古不富,识古不穷”多作”识古不穷,贪古不富”,是说一个人只会收藏好的古董,而不发挥古董应有的作用,那么他不是真正富有的人。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辨别古董的价值的人,他才是富有的。这说明收藏学问很大,不懂学问,最好别干这行,干则“玩物丧志”,追悔莫及。
古玩领域的“四态”
古玩领域有行内、行外、贩子和仿造四态。行内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规矩的人;行外又称外行,是指那些没眼力、没道行和胡乱收藏的人;贩子涵盖很广泛,如店家、摊贩、行家或经纪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贩卖古玩的群体;仿造是古玩业历来如影随形的业态,也是古玩业富有挑战性的拦路虎。主要有极仿、高仿、中仿、低仿、地摊货和垃圾货之分。从事这一行当,必然要吃透“四态”,否则真没法玩。

重视职业操守
去古玩行讲究师傅“传帮带”,也就是跟师傅学三年、帮师傅打杂三年、师傅再带其三年,真正拥有本事了才出来混江湖。而现在看两本参考书就出来混江湖,所以傻子太多,导致古玩仿造业如日中天,遍地皆是假古董,浩浩荡荡皆是“国宝帮”。有人说古玩业“水清则无鱼”,但水太混则鱼死。作为从业者,维护古玩业整体环境和生态平衡还是非常有必要。
梅花香自苦寒来
涉入古玩领域,求真是基础,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求术是升华。没有切实下过功夫还得了“珍玩”的心病,这不是在玩古,其实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世所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珍玩自有去归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捡漏。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不是灾难便是祸患。

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低调务实历来是收藏人的生存法则。何为收藏,就是凭眼力、实力和机遇收购进来,藏起来慢慢的欣赏和琢磨她的学问,享受古物的历史沉淀和流传经历,然后在有生或去生寻找一个合适的归宿之所。那些谋物贪财和暴殄天物的行为,都是非收藏人所为。可谓: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文章来源网络

(区别文物与古玩的实质性就在于一个是考古认可的,传承有序的;而古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只能在民间这个大家庭里受到藏家的追捧而已。所以相比最难界定的应该就是那些环中的重叠部分的古玩与文物。)
如何区分古玩和文物
如今的文博专业有一门必修课叫作史学导论,它涉及一个问题,叫作‘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是否曾对故乡的老宅、幼时的日记、陈年的照片乃至故去的长辈感怀颇深?
他们代表的就是一段历史、一些故事,他们的历史、故事、情怀可能只有自己或是自家的人才能体会。
而古董文物,承载的则是一群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记忆。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和自家珍藏的老照片一样。如果没有老照片,可能会想不起一些小学的同窗好友;而没有了文物,我们可能无法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先祖们曾经走过的路。

当然文物古董还有更多价值,比如审美。学书法的人总会钦慕二王意境,学中国画的会学刘李马夏,如今景德镇做得比较好的瓷器也会学些宋代的元素。而文物学的书籍上写得更加全面,我们背书会背到文物的价值在于:历史、文化、科技、民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稳步提升,人们的物质追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更多关注和参与收藏各类宝贝。
各大拍卖公司也总是有越来越高价的拍品出现。然而往往大家说起收藏时,几乎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但是时而难免也会有疑惑。

到底该怎么区分古玩和文物呢?
刚接触收藏的人会以为古玩和文物不就一个意思吗?但其实差别还是有的。
首先,文物一词首先是开始于先秦,但那时候更多指礼乐仪服等器物,然后汉唐时被继续沿用。唐以后所称之文物已接近我们现代文物的含义,在宋元时期也有人称古董为古物。
今天我们大家所称文物,对于文物一词它的内涵扩大,文物的范围也大为扩充。对于古玩往往也会被称为文物,其实古玩就是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甚至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
这些都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古玩它可以从多种不同角度反映出当时朝代人们的社会状况,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的、精神的各个方面情况,以及也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经久依然不衰,甚至越发展越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和其独到乐趣。
其次,古玩和文物之间的区别其实是自古代至今就有的。对于民间收藏雅玩我们暂时不提,就拿皇宫内院的收藏来说,古玩和文物两者也是有明显区别。

比如,皇帝妃子们自己喜欢的古董字画之类就是属于我们今天说的古玩范畴之内,而皇史晟存档的历史档案、证物遗迹自然而然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文物了。皇宫收藏如此,民间收藏也是如此。至此应该从字面也不难看出, 所谓古玩,看重的首先就是物件它的“玩赏性”,尤其是突出一个“玩”字。而后作为古董、骨董,(古和骨同义)其价值还在于一个“古”字,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时间磨砺和收藏价值。
至于“董”字,其实就是“懂”,收藏者、玩赏者需要一定的鉴赏和辨识能力,或见于玩中获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当然才会更有趣味。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们认为古玩和文物是有区别的,即前者重于“玩”字,后者见于“史”字,但是它们的共性都是一个“古”字。
所以,两者的分界也会是模糊的、甚至是重叠的,犹如两个交错重叠的环,就是一部分古玩或者文物中具有赏玩和史证的两重性。
另外,对于文物我国法律规定如下。文物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你手中有没有与上述有关的文物吗?如果有你该如何处理?
上交国家。因为民间个体是没有权利收藏文物的,除非你是能够证明你的文物是解放前传承有序的东西,或者是能出具国家文物店卖给你的东西凭证,否则均属于非法和不合法。
当然如果藏友你把自己手中的藏品上交国家,而国家又不收,那么就说明你的东西不属于是文物,那它又是什么东西?
区别文物与古玩的实质性就在于一个是考古认可的,传承有序的;而古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只能在民间这个大家庭里受到藏家的追捧而已。所以相比最难界定的应该就是那些环中的重叠部分的古玩与文物,那些具有两重性的古玩与文物(当然文物法早对这些有明确界定)。
那些物件既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又有非凡的艺术玩赏功能,像是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清朝的古月轩、明朝的宣德炉、商彝周鼎、秦玺汉碑……才更令人痴、令人狂、令人爱与令人愁!
至此,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多少明白古玩与文物的区别吧?文物是死的,而古玩是活的。这是古玩自身的不确定性造就出它朦胧不解的魅力,于是也成就了很多大收藏家和仿古艺术家,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所谓的鉴定专家。对于文物与古玩说白了就是一回事,一个是有户口和一个没户口的孩子其待遇自然不同是一个道理。
来源:环球收藏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5:14 , Processed in 0.0083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