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颁他勋章,中国判他死刑,一个男人的两面人生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20:26:3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法国颁他勋章,中国判他死刑,一个男人的两面人生                                         2018-11-19 14:47                                                          

                  

前两期我们聊了民国最顶级的收藏家庞元济和王世襄,今天藏道君想聊点别的。
他与民国大收藏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欧美人称之为“古董教父”,实则是民国最大的文物商贩
他就是 卢芹斋

卢芹斋

相较于庞元济和王世襄上流阶层、富裕人家的出生背景,卢芹斋的出生和童年都是极其悲苦的。
藏道君不禁想,一个人出生贫寒,是不是更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容易走上歧路。如果卢芹斋有着庞元济或是王世襄般的出生,他这一世是不是就不会走上这“卖国贼”的道路。

贫困悲苦的孤儿到上流社会的名人
卢芹斋原名卢焕文,他出生在湖州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更难过的是,父亲竟是一位瘾君子。
在他年仅10岁时,母亲因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自杀身亡。紧接着父亲也因长期吸食鸦片,撒手西去。

卢芹斋与家人的合影,后排右二为卢芹斋
顷刻间,他便成了孤儿,被一远房亲戚收养。后进入南浔一张姓的大户人家做工,照顾张家二少爷。
这位二少爷虽出生于的巨贾之家,但自幼就爱打抱不平,在一次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大难不死,但落下残疾。

张静江及其夫人
有着如此性格与壮举的少年侠客,日后当然也不是普通人物——这位少爷就是日后被人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能够跟在这样的风云人物身边,成为了卢焕文一生的转折点,随后他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

/ / / / / / / / / /

1902年,张静江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卢焕文幸运地被带去了巴黎。
张静江在巴黎开设“通运”公司,售卖中国的瓷器、字画等,卢焕文凭借其天赋与勤奋,从古董店学徒开始,刻苦专研业务,又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很快便出任掌铺。
但张静江并不是个看中眼前小利之人,自从在赴法的轮船上与孙中山相遇,两人便成了终身挚友,此后他一直为孙中山的事业筹资助款。通运的生意虽然财运亨通,但张静江决定关掉回国帮助孙中山。

/ / / / / / / / / /

1908年,年仅28岁的卢焕文,开始单干。
他将自己的店取名“来远”,取货自远方来之意,接着做古玩生意。他又给自己改名为“卢芹斋”,随意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还注册成立了卢吴古玩公司

卢芹斋位于法国巴黎的文物库房

究竟是文物贩子,还是古董教父?
当时的西方审美,是以日本艺术为主导的,中国艺术笼罩在其阴影之下,即便是有品位的外国鉴赏家,也很难看到真正高水准的中国艺术。
卢芹斋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将兴趣集中在中国古代雕塑、壁画、青铜器和高古玉上,通过展览、学术研究,硬是把西方人的审美趣味给掰过来了。

经卢芹斋之手流出中国的北齐石雕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元代白瓷观音
自他开始,外国人开始知道怎么欣赏中国的文物。然而与此同时,这些中国文物也遭受着被偷盗毁损转运的灾难。
1913年、1914年国内接连出台了

“古物保存法”、“禁止古物出口管制令”,

但这些条文对于“上能通天”的卢老板来说,形同一张张废纸,该做的生意照做,该赚的钱照赚。


卢芹斋在接待客户

当时,故宫的珍宝纷纷流失海外,他凭借鉴别中国文物的本领,成功低价收购不少古董珍玩,推销到欧美市场。
渐渐地,他成为了欧美享有盛誉的中国古董鉴赏家。

/ / / / / / / / / /

1916年至1917年间,中国文物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唐太宗昭陵中两尊石刻浮雕“昭陵二骏”被人偷偷贩往了国外。
而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就卢芹斋。

昭陵六骏 拳毛騧


昭陵六骏 飒露紫

此事让国人至今难以释怀,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和亵渎,有人甚至将之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相提并论。
不过,卢芹斋本人一直否认自己直接涉及盗墓,坚称:
“是从地方政府手里当场买下,由军阀护送进京,所得款项已用于修建学校……我们是从第三方那里直接接手的,程序上完全合法。”
因为在此之前,法国文物商葛杨早已于1913年将六骏移出皇陵,由于遭到堵截,盗运者将文物丢下山坡。当时六骏石雕受损严重,1914年落到了陕西军阀陆建章手上。他下令押送其中的二骏进京,作为即将登基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的贺礼。

经卢芹斋之手流出中国的唐三彩骆驼一对

可“二骏”尚未送至,袁世凯的皇帝梦就一命呜呼了,二骏随之也不知去向。
直到1918年3月,一直下落不明的二骏才突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它们的主人正是卢芹斋的来远公司。

/ / / / / / / / / /

然而,卢芹斋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文物商贩。
他邀请知名学者对文物进行研究,如与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图录,请褚德彝、伯希和编写青铜器图录等。
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物品的价值。
他常常举办展览和出版藏品目录等推销活动,扩大中国艺术品的影响力,他成为了许多大收藏家和博物馆的供应商和顾问。

卢芹斋在自己举办的“中国北宋壁画”展览厅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卢芹斋是让西方认识中国古董的启蒙者。他以精湛的文物专业知识和天才的商业眼光逐渐征服了欧美收藏者。
除了这些,他还很关心祖国的情况。
辛亥期间,卢芹斋像张静江一样,也曾捐款资助过孙中山的事业。在法国,他曾每天在红楼免费资助中国留学生一顿午餐。

卢芹斋在法国的红楼外景

红楼内景

1937年10月,卢芹斋前往日内瓦参加了当地中华妇女联合会举办的义卖,共提供9件拍卖品,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红十字会。
1938年1月,卢芹斋在伦敦赞助了一场中国文物展,收入也全部捐献给美国医疗援华会。
1942年,宋美龄受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之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卢芹斋是受邀听众之一。
由于他为国内事业的慷慨解囊,当时还曾被人称为爱国侨领。

老年卢芹斋

充满矛盾的一生
卢芹斋将西方原来单一的中国瓷器收藏,拓展到佛教雕像、石刻、青铜器、玉器、书画等多个门类。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卢芹斋有意或无意中为中国雕刻开拓出的新市场,却也让石窟佛像陷入一场浩劫,遭受毁灭性地破坏。如山西太原晋祠后山上的无头石窟,佛像处处身首异处,惨不忍睹。

宋元木雕佛像辛西那提美人 卢芹斋旧藏


经卢芹斋之手流出中国的五代壁画

自民国起至新中国成立,不到40年的时间里,经由他手流入外国的珍品国宝就在50万件以上。
对于卢芹斋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他?
其实,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也充满了矛盾。
他既承认自己使不少国宝流失海外,但又为这些文物免于战乱得到保护而感到幸运。认为自己不是历史罪人,因为艺术没有国界,与其勉强把这些文物留在中国盗劫破坏,不如妥善保管于国外的博物馆,充当“文化使者”,让更多人认知欣赏中国古代艺术。
显然,这种充满矛盾的辩解当然不能让他脱身于道德的批判。

卢芹斋

一个男人的两面人生,

欧美的“古董教父”,中国的“卖国盗贼”,

法国颁他勋章,中国判他死刑。

藏道君想,如若出生不孤苦,又不逢乱世,谁又想背这一世骂名、病死他乡呢?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2:40 , Processed in 0.0086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