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国纯 于 2019-1-2 21:05 编辑
知青的足迹和奉献
司徒洵(丛中笑)
在海南橡胶博物馆里看到了一段知青的简介,那是兴隆华侨农场的馆藏照片,馆史介绍:六八年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汕头,湛江,海口等地的知青,上山下乡,踏上了这片热土,为祖国橡胶事业奉献了宝贵青春和聪明才智,在农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我由此联想到人民领袖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的时间里,艰苦磨砺,同农民同甘共苦,是当地年令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同农民一起种地打井,兴修水利办沼气,把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的梁家河建成了美丽乡村。 去年我去了云南西双版纳,访问了傣族村寨。那里的人们对知青赞不绝口,他们说"我们少数民族一是感谢共产党,翻身当家做主人,二是感谢知识青年,开荒种地育橡胶,带来知识和文化。"如今傣家有楼有汽车,边疆人民走上了致富路。 老三届下乡已经五十年了,每个知青都是有故事的人,说起他们的知青经历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广阔天地,终身难忘。如今老知青韶华已逝,但是他们的足迹遍地可寻,他们的奉献精神世人可赞,他们为祖国山乡改变的功绩日月可鉴,彪炳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