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这首词便作于这一时期。李煜的词多为短幅的小令,词意自然易晓,表达了这一时期词人的切身感受——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在他客居金陵时,曾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登高望远,有感而发,作有此词。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这不仅是实景,也是暗喻,暗喻国事,所以自然而然地转入下阕抒情,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这是首春过惜春之词,词人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最后一句“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很多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才倍觉珍贵。春色如此,人生亦如此。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这是首怀春思人之作,词的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词的下阕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亡国被俘的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这首词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词的上阕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阕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这是首写秋夜相思的词,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
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这是词人退隐山林之后所作出的一首词,词人只求晚年能过上平淡清静的生活,效仿古人辞官而去,种菊西岩,夜置酒,与友人陈公辅对饮赏乐。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此词记之。
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番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枕。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仕女图,“罗襦”点出人物,“画堂中”点出室内的屏风及屏风上的画面。词的下阕前三句写女子卷帘凭阁,后两句也写了她思绪无穷、魂断,但不知其所由。不过,从“凭妆阁”的行动看,也许是怀远之愁吧。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人是个多情的人,在他二十岁娶了卢错后,少年夫妻无限恩爱。可惜好景不长,美好的生活只过了短短三年,爱妻便香消玉殒,经历过坎坷的感情,词人可谓已熟谙人生,对于生涯中美好的悲剧性追忆,成为他词中主旨,这首词就是他思念妻子而作的。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
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这是首写美人“春愁”之作,表现的是暮春时分美人梦醒之后的一种缠绵和凄凉之感。这美丽到极致的春天,却不能给予她一丁点的安慰,她是一直处在凄凉的感受里,想到了自己如水一般流逝不已的美好的青春年华。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