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首写元宵节的诗词,上元佳节夜花市灯如昼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05:30: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9首写元宵节的诗词,上元佳节夜花市灯如昼                                                         2019-02-15 10:28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元夕,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令。元宵节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加上燃灯放焰、出门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等。古诗词里的元宵佳节,也是很美的……

一、《上元夜六首·其一》(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组诗,描写的是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史载当时的盛况“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二、《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写的是上元夜男女约会之事,欧阳修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言语浅近,情调哀婉,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三、《元夕二首·其一》(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诗人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四、《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五、《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盛世大唐时期的长安城,每年的上元夜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六、《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七、《元宵》(明·唐伯虎)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佳节这样的夜晚,如果只有灿烂的花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花灯,无以为春。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八、《解语花·上元》(北宋·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从大处着笔,夜市繁华。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

九、《蝶恋花·密州上元》(北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苏轼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于是写此词记录了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9:26 , Processed in 0.0081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