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带你回顾“儿童节”的前世今生… 2019-06-01 20:19
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 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 将儿童节改在了六月一日 如今 “六一儿童节”在新中国 已经度过了将近70年的时光 这一组老照片 带你回顾“儿童节”的前世今生 ↓↓↓ 中国虽然早有慈幼传统,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但更多时候,儿童仍是家庭的附庸而没有独立的意义。晚清以后,由于欧美各国“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传入和对儿童本身价值的发现,加之对儿童将来能救亡图存寄予厚望,儿童独立的地位和意义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确立。
1870年,广州,拿着书本的儿童。 在封建社会,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新文化运动之后人们意识到,儿童现在是家庭中的一员,将来就是国家中的一份子。
为赋予儿童政治地位,塑造“新国民”,1931年国民党党政机构确立了每年四月四日为儿童节。儿童被国民政府当作了挽救国家危亡的希望所在。一时间,保护儿童、儿童幸福、慈幼成为社会上热门的话题。
各大报刊也展开积极的宣传活动,推出儿童节报道。 对设立儿童节之必要,《中华周报》曾解释到:“国民教育既未普及,强迫教育又未实行,各地方虽开设若干小学校幼稚园为儿童教育之所,但数目非常有限,且民智未开,社会上每每对于儿童教养视为无足轻重的事。儿童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父兄之养育其子弟,无非出于巩固家庭养老传嗣的一种私意,并无丝毫强国强种的观念。若不由政府指定一个日期,做一种盛大的宣传,则不足唤醒人民对于儿童事业的注意。”
《文华》杂志的儿童节专号。 同时,因当时日本人的侵略,文章更将儿童与救国联系起来:“根本的救国办法,是一面责望于成年人为救国的急先锋,一面更要注意儿童们救国后援队。” 孔祥熙还专门撰文言及:“欲谋救国,宜从根本上着手,需先培养国家生命所寄托之儿童,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义,教养国内多数儿童,如此国难可解外侮永绝。”
1935年,江苏南京新都大戏院,儿童年开幕典礼。经过努力,儿童的教育、健康、卫生等福利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并有所改善。CFP 资料
在这种指导方针下,各种关于儿童的标语口号流行起来,如“儿童不是旧时代的继承者,儿童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儿童是改造社会的小工人”、“儿童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加紧教育儿童,训练儿童”等。还有一些颇具时代特色的儿童节标语,如“少爷小姐是废物,贪图享福必送终”、“不把苦孩子的奶夺来吃”。
1935年,民国政府还曾决定,从当年的4月4日起至1936年4月3日止为“全国儿童年”。
儿童节进行队列表演。当时民国各中、小学校都有“童子军”组织,每年国统区的儿童节也多以“童子军”的活动为中心,搞一些庆祝仪式。
当时的儿童节项目颇为繁复,如上海市纪念儿童节的程序就有:奏乐、唱歌、向总理遗像致敬、静默、主席报告、市长致辞、各机关代表演说、名人演讲、儿童代表演讲、欢呼口号以及公安局奏乐、保安队教导团演习等等。蔡元培在第四届儿童节上的演讲中提出,成年人应当注意儿童“衣食住行,智体德美,因未来之责任,异常繁复,如无相当之训练,将来不易担当。”
1935年,上海儿童节庆祝活动,儿童代表演说儿童新生活运动。1934-1949年的新生活运动力求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
1935年儿童节,上海市长吴铁城向儿童赠送纪念品。 纪念大会不仅参加人数众多,规模宏大,政治气氛也很浓厚。每到纪念日各地都会成立儿童节纪念大会委员会,大会主席团多是党政机关职员。每次纪念活动结束时儿童会高呼口号:“儿童要负起三民主义的责任……中华民族万岁、三民主义万岁”等。从以上儿童节程序可以看出,真正与孩子们有关的活动并不多,更多的是大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举行的活动。
作为一个新生节日,它是国民政府彰显社会控制力的手段之一,更是通过儿童进而教化成年人的方法。
1936年儿童节上,孩子们表演节目。 九一八事件后,国难加重,儿童节也成为国家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平台。1934年,广州市政府还下公告,制定《儿童歌》:“今朝盛节祝儿童,国光付托我儿童,责任繁重,雪耻国强仗我躬,真主人翁,警醒大家勿醉梦,频敲暮鼓与晨钟。”并责令各学校教员预先教授学生。
报纸(1933年)上配发的儿童节特辑也紧跟时事,以爱国儿童为主题。此照片配发的文字为“如果你是我的敌人”
配发文字:“笼里的同类为什么要争斗呢?”都暗含了时局的隐喻。
配发文字:“时势急了!日本欺我无人。我要撕破纸,投了笔,带了炸弹,干粮。东北去,收回国土。街上去,杀尽倭奴!!!”
国民政府将时局教育、政治教育的需求与儿童教育紧密捆绑在了一起。有人在报上直言:“我国目前儿童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呢,我们觉得应该是以三民主义内容的教育,是提高儿童抗战意识的教育,是训练儿童生产技能的教育。”
1941年,四川简阳县龙泉驿一处童子军学校中,黑板上的“我是中华国民……将来一定了不得”的训导口号。
1934年,上海儿童年恰逢提倡国货年。一名儿童在中国国货公司制作的坦克模型旁。当年,中国国货公司还开设了儿童游乐市,向儿童推销国货。儿童节所发礼品也都务求国产。
这种以政治训导为实质的儿童节,虽然在当时的情势下有其意义,但仍不免遭到质疑。1935年的《民众先锋》上一篇《谁的儿童节》反问到:“每年的儿童节,各要人家的公子小姐都穿着新装,他们的小照片都会登载各报上,但那些农村经济破产下的儿童,做小生意的儿童,他们有些成日只能穿着破衣裳挨家挨户的唱,有些在乡下啃草皮,好多十三岁的儿童为得一角钱要挖一整天的阴沟。同样是儿童,同样是未来的主人翁,这样矛盾的社会,儿童节真不知道是哪些儿童的。”
民国时期吃着东西的少年矿工。CFP 资料 当时城市里能过儿童节的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至少也是有学可上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是无学可上,甚至沦为童工。
这种反思也出现在陶行知的《民主的儿童节》中:“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不幸的儿童就连四月四日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儿童节仍旧是搽皮鞋、拾狗屎。”
1938年,在延安的毛泽东与小八路交谈。 当国民党在轰轰烈烈进行儿童节活动时,共产党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十分重视。1938年6月26日,毛泽东为《边区儿童》的题词中教导说:“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1942年“四•四”儿童节时,又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1940年,河北唐县稻园纪念“四•四”儿童节大会上,儿童团进行歌咏比赛。手持木枪、肩背被包的儿童团员们列队高歌。赵烈 图
1940年,“四•四”儿童节上,儿童代表发言。赵烈 图 1940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作出了关于《纪念“四•四”节与 开展儿童工作决议》,提出要“帮助已有的儿童团体,普遍建立抗日儿童团。”此后,各个抗日根据地都建立了儿童团组织。主要任务为: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
1940年,手拿木枪的边区儿童。沙飞 图 1944年,敌后根据地的儿童怒劈日军遗留的堡垒残木。沙飞 图 1950年,"六一"儿童节上,坐在主席台上的主席团成员。此时的儿童节已经改为六月一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将儿童节改在了六月一日,废除了原来的“四•四”儿童节。此后的儿童不再担负救国存亡的重任。他们成了“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1957年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上,孩子们列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经历过社会大动荡之后,人们的心稍微安顿下来,儿童的形象从肩负政治需求的“新国民”回归到了童真之中。
1964年“六一”前夕,北京王府井百货商店童装组十分热闹。一位妈妈正在为女儿试穿新衣。新华社 资料
此后,另一些关于儿童的口号流行起来。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8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1983年的“六一”儿童节上,合肥钢铁公司的巡游彩车就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主题。
上世纪80年代,江西共青城小朋友正在表演节目。
2007年5月31日晚,江西省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歌舞《畲家俏妮嫘》。(邓小勇 摄)
来源:江西宣传、江西头条客户端、江西档案
责任编辑:陈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