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宋朝诗词书画会出现“淡雅”的风气?试析这种文化的由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00:17:5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为什么宋朝诗词书画会出现“淡雅”的风气?试析这种文化的由来                                                         2019-06-04 18:51                    
                  相比较其他的朝代,宋朝的文化远没有那么的“艳丽”,而是表现出了一种淡雅清新的风味,无论是当时的理学家、文学家还是书画家们,不论他们的理论有着多么大的差距而导致争执,他们所表现的风格都是十分“淡”的,当时评论一个人最高的褒义词便是像“淡雅”“深远”“幽淡”之类的词语,为何宋朝整体都会呈现出这种“淡雅”的风气呢?这便是我们今日所要讨论的话题。
一、诗文之中的“清淡” 如果非要说宋代文学之中的“清雅”的风气的最初来源,那就必须要提到宋初就已经出现的“西昆体”,其实这个诗派和清淡悠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这个诗派主要追求的是李商隐式的美学特征,也就是强调辞藻的华丽,而忽略了诗歌真正的内涵。
西昆体在宋初十分的流行,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有人可能要说,这不是追求华丽吗,和清淡有什么关系?其实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一个僧人便抨击了这种看似华丽但实则空洞的诗歌。这个叫做智圆的僧人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凡此数联,即辞尚平淡,意尚幽远者”,可以说,智圆是第一个在当时提出这样观点的人物。

除了智圆之外,梅尧臣也曾经提出过相同的观点,直接提出了“平淡说”的观点,在他的《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中他便这样说道“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而这样的平淡又是什么呢?或许是担心很多人把这份平淡认为是“平庸寡淡”,这位“宋诗开山祖师”在其中还做了自己的解释“比之为橄榄,回甘始称逆”,这种平淡其实应该是有着其韵味的平淡,而非是“味同嚼蜡”的平淡。
梅尧臣的诗歌究竟是什么样的平淡呢?另外一位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就十分的中肯的说到“以闲远古淡为意,” 并且还在另一篇文中说到说到这种平淡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这是一种很高的赞赏。其实这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不少见,像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中有很多都是有这样“留白”的意味在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审美,只不过宋朝将这种审美给扩大化了,使其变得更加普遍。
宋朝的另一个大文豪苏东坡也十分的赞赏这种平淡悠远的美学,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就写到“发纤浓于简古,及职位与淡泊”,也正是这样的人物才能够写的出来“人生有味是清欢”的句子,就连欢愉也是最清淡的才是最有味道的。

二、书画中的“清淡” 宋朝除了文字创作外,书画界对于这“清淡”“清雅”也有很高的追求,现在看宋代的画,用色都是清淡的,绝少会有饱和度极高的颜色,正是这种饱和度很低的色彩的使用,才使得整个宋朝的绘画显得格外的清雅动人。
像是宋代的画论《山水纯全集》中就说到“多求简单而取清逸,出于自然之意,无一点俗气”,所以我们可以说,宋代绘画中的清淡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清淡,而是要有着一股子“仙气”的,而这股子仙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三、宋代“清雅”文化的由来 宋代的这种清雅的文化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最早来源于先秦的道家。道家所提倡的就是清静无为,说万事万物都有其玄妙之处,而大道正是无味的,无味看似淡然,却偏偏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味在,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觉,但是它却又真实的存在着。
早在唐朝,这样的淡雅的审美就已然出现,而到了宋朝,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文人的增多,这样的关于雅而不俗的理论更是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宋朝的士大夫们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绝大多数读书人一生的追求目标,而正心修身是他们完成自己人生大业的一个最基本的步骤。他们喜欢辩论,喜欢去质询真理,问询上天,想要去探求真正的“理”,而天地所能够回馈给他们的便是那一层清雅与淡泊。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这两大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宗教学派无一都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平淡,而宋朝人,便受其影响极其深,无论是追求着旷达的苏轼还是追求着形而上学的朱熹,无论是豪放的陆游还是惯常写江南的姜夔,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淡泊的元素在,这样的淡泊是深长幽远的,是回味无穷的,比如说像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谁会说他写的不好?这句词写的绝妙,看似平淡,只是在写一件事情,但是读来却回味无穷,何必呢?下雨天急急赶路,不如慢行,感受这杏花烟雨天,正是极妙的。
宋代文人,喜欢琴棋书画,喜欢寒梅秋菊,喜欢观竹赏石,喜欢一切有风骨的东西,也喜欢风雅的生活,这样的宋朝人的精神,是脱离开了物质的累积的,他们更多的是在追求物质的本身,是在追求一种洗尽铅华后的原本的味道,就像是那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于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却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只有真正的历经了万物,才能够把原本晦涩的东西用最平淡的语言说出来。但是平淡就代表着没有意义吗?其实不然,有的时候这样的平淡才是更加动人心魄的。

每个朝代的美学都是有着差异的,但是有些朝代却会有一些相近,就比如说宋朝,就很像魏晋时期,都崇尚着清雅淡泊,而宋朝的美学却又有着不一样的味道,魏晋的文人更多的是寄托山水,以此远离现实的苦闷,他们是逃避的,但是宋朝文人却不一样,他们寄情山水不假,但是却极少有真正的想要脱离现实的,他们还是有着入世的积极的一面的,这是魏晋文人所比不了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 05:04 , Processed in 0.0103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