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7位开国上将中这两位上将为何不是在1955年授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12:31:4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9-6-12 12:32 编辑

57位开国上将中这两位上将为何不是在1955年授衔?

2019年05月11日 17:20:01
来源:谢流石自媒体

原题:57位开国上将,1955年授衔55位,还有2位是谁?是哪一年授衔的?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杰出贡献的解放军将领的代表。他们分别是:
正兵团级的(33名):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副兵团级的(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准兵团级(1名)的贺炳炎,无军队级别者的(2名):乌兰夫、阎红彦。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建安和李聚奎。1955年授衔之时,王建安得病住院,而李聚奎离开军队任石油工业部部长。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一、王建安,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王建安,原名王见安,190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桃花区朱家垅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曾给富人打短工,并偷偷学会写字、背诵三字经。1924年离家到武汉,在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队当兵。他于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率先登上黄安西北城墙的云梯。

1928年,王建安在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当班长,后来担任了红四军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七兵团司令,4月他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率先登上南岸,迅猛向纵深插入,与兄弟部队围歼国民党军队5个军10万余人于广德和长兴地区。1949年5月,王建安率部攻占杭州并兼任浙江军区司令,解放了杭州、宁波、温州等浙江广大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王建安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历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将军以清廉和刚正不阿备受赞美。1956年,在沈阳军区副司令任上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二、李聚奎,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李聚奎,1904年12月出生于湖南安化兰田西坪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9月,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工兵营(后编入湖南独立第5师),在唐生智部任士兵、班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但因看不惯旧军队的腐败作风,跟着彭德怀一同参与了著名的平江起义。(下图是抗战时期照片)

红军时期,担任过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大队长,红三军第三纵队支队长、第九师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下图是1940年和1943年的照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在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任上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逝世。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9:31 , Processed in 0.0075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