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人物”出现!人民币原来是他们设计的~
2019-08-10 07:04
来源:中国印钞造币 ![]()
罗工柳作品《毛主席在延安》 有人说,人民币之美如天地山川, 波澜壮阔; 有人说,人民币之美如交响乐, 铿锵激荡! 人民币是国家名片, 为了这方寸间的精美, 无数设计师呕心沥血, 或埋首纸堆,或流连山河, 他们挥手方酋,妙手绘春, 将人民币打扮得庄严凝重而又细腻柔和。 ![]()
![]()
罗工柳 人民币设计专家组组长罗工柳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20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的艺术家,曾在苏联进修油画,1950年开始参与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这位方脸大眼、中庭饱满的老先生是艺术造诣超高的美术大师,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与人民币设计竟会有着三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
罗工柳作品《地道战》 ![]()
左第一人为罗工柳 ![]()
罗工柳作品《毛泽东做整风报告》 “人民、祖国、传统”是罗工柳艺术人生践行的六字箴言,也是人民币设计的灵魂所在。罗工柳在每套人民币主题思想的确定、票面结构的设定、设计任务的组织等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尽管后来人民币设计者已经“揭秘”,但他也很少向人提及此事,他说,“这是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
![]()
![]()
![]()
![]()
![]()
![]()
![]()
周令钊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和他的夫人中央工艺美院教授陈若菊也是人民币设计团队中的重要人物。 周令钊这位近百岁老人的艺术人生始终和新中国发展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版画系、壁画系教授;他也是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者。 明快的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中蕴含着的民族文化和底蕴使他在设计人民币时从容不迫,他的一生便是一幅经典的画作,而他的名字也注定与新中国同在。 ![]()
周令钊 程阳侗寨 图片来源于光明网 ![]()
![]()
![]()
![]()
第二、三、四套人民币部分图样 ![]()
![]()
周令钊与陈若菊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张晶摄 提到陈若菊,很多人一定会说她是周令钊的妻子,她很少被人单独提及,和她丈夫相比,她的光环自然不会那样闪耀夺目。 而她却是一位对纹饰、图案等艺术元素有着很深研究的工艺美术家,她是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主任、教授。 周令钊是她的丈夫,更是她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两位艺术家多年来携手绘丹青,创造出很多艺术上的传奇。 ![]()
陈若菊、周令钊作品《湘西苗族老艺人》 从第三套人民币开始,陈若菊也加入了人民币设计的队伍,她手巧心细,思维敏捷,专业性强,负责装饰风格的确立,以及图案花纹的选择和绘画,她的加入也给整个设计组增添了新的活力。 ![]()
![]()
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 ![]()
![]()
侯一民与邓澍 在设计团队中还有一对夫妇,他们是中央美院副院长侯一民和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邓澍。 ![]()
侯一民 侯一民,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你很难将这位身材魁梧的蒙古族壮汉和他细腻的画风相连。 侯一民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小溪,后向徐悲鸿等人学习西画,曾接受过正式的西方美术教育,他功底扎实,可以说是正规的“学院派”,但他不受西方美术教育的束缚,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领悟,创造出独特的画风。 ![]()
侯一民在创作 图片来源于中央美院 他先后参加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与夫人邓澍一起负责主景的素描稿,他笔下女拖拉机手、炼钢工人等形象都堪称经典之作。 ![]()
![]()
第三套人民币1元、5元券 ![]()
侯一民和邓澍可谓“天作之合”,60多年相濡以沫的他们在艺术创造上也是夫唱妇随。 ![]()
邓澍 邓澍曾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她秀外慧中,话语不多,但是对人物的塑造和表达能力却非常强。1955年,邓澍去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油画创作,1961年学成回国。她和侯一民是亲密的战友,是默契的合作者,他们相互依靠,像是一对时光的拐杖,成为了艺术界的传奇和楷模。 ![]()
邓澍作品《学文化》 图片转载自《人民瓷坛》 虽是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国家的需要让他们组成了这个团队。为了在人民币上绘制出最美的画卷,几位设计师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一改过去沿袭下来的欧美艺术风格,去除了旧时代在钞票上的痕迹。 ![]()
![]()
第四套人民币50元券 “我手画我心,我心向人民。”五位专家饱蘸中华文化之墨,以民族精神为笔,让祖国大好河山与民族团结融汇在钞券这小小的方寸之间。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