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人谈是非,中等人谈问题,上等人谈格局!
2019-09-23 03:0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虽说当今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下等人,眼睛总盯着别人,喜欢争辩、八卦; 中等人,专心做事,就事论事,寻找解决之法; 上等人,目光长远,高瞻远瞩,格局决定高度。 这就是中国社会的三等人,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最后,我们会知道:一个人格局有多大,就有多大的成就。 (1)
我们经常发现: 某某明星出轨、结婚等新闻总是会有许多人谈上自己的一点“真见”,总是对这些公众人物评头论足、议论纷纷、八卦不断; 喜欢在私底下论人是非,喜欢凭借内心的臆测给别人带帽子; 还有的人看到别人出现了一点“瑕疵”,先全面否定别人做过的一切好事,再站在道德的高点对其进行批判...... 若是跟这些人谈问题,他们能力不够;如果论格局,他们高度不够,于是就专论人的是非。 《增广贤文》中提到:“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个爱指责别人过错的人,自身也必然有过错,甚至是相同的过错。 一个嘴巴上总是是非的人,内心必然也是浑浊的。 若是与这些人相处久了,必然终日不得安宁,烦不胜烦,甚至还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爱搬弄是非的人,表面看起来比较自负,但实际上内心是自卑的。 当他们看到别人光彩万丈,内心自然产生嫉妒心理。 在这种嫉妒心的驱使下,他们便会四处讲闲话、传谣言、搬弄是非,给别人制造不良舆论,以借此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中国有句老话:“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谁都会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而每一个人也都会被别人在背后议论,人生在世不可能无人诽谤,如果你不是活着,又不是人,自然没有人会说你了。 这些爱搬弄是非的人内心总是脆弱而敏感,实事干不了就要玩虚的。 于是,产生了补偿心理,越失败就越要面子,急需获得别人外在的称赞和认可。 (2)
下等人对人不对事,而中等人则喜欢对事不对人,他们内心有自己的一个行事标准,清楚自己的定位,喜欢将事情做到完美,追求极致。 中等人在工作上可以便称为“将才”,他们执行力强,肯吃苦耐劳,关键时候一个顶俩,毫不含糊。 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不遗余力的去做,甚至不计成本和个人得失;不感兴趣的事情则毫无成就感,工作起来不快乐。 他们也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行事,往往会导致他们固执处理事情,不懂人情世故,不知变通。 所以,这也是他们能力很强,却也只是中等人的原因。 他们喜欢就事论事,埋头做自己的事,他们的价值就是帮别人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但这不代表其管理能力强。 像冠军侯霍去病,虽身怀绝世才干,但少年成名的他,为人傲慢,对和他出生入死的士卒,不怎么体恤。 每次征战,汉武帝都会给他装上10车美酒佳肴,供他在行军途中吃喝,却不会分享给手下的士兵。 有次,一些饥饿的兵卒向霍去病乞求食物,结果却遭到了拒绝。 我们可以说霍去病能打仗的天才,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帅才”,统领全局者,必然要懂得安抚人心,懂得圆滑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中等人适合干中等事,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做好具体工作就好,尽心尽意将每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才是美好的人生。 (3)
曾国藩说过:“谋大事,首重格局,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真正办大事的人,必然以格局为主,才能为辅助;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主要看其视野的广度、思维的高度。 中等人是对事不对人的,而上等人是负责管理、统筹策划的人才,是“帅才”。 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看到中等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提出针对的策略,拟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开创大汉皇朝的刘邦曾言: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并给予合适的职位让其发挥;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分得清。 这世间,真正能决定你生命层次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名声,而是你的格局。 因为名利都如镜花水月,虚幻如比,总有一天会失去,而格局却能让你看到名利以外的精彩。 大格局的人像山一样高远,又如水一样无形。 能与万物融合甚至妥协,所以不招人恨;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因此也能“海纳百川”;能滋润万物,因此是万物之所向;随变化而变化,是为万变。 (4)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要想成长,首先就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进步的方法。 当我们了解到以上三种人时,就应该懂得调整心态,向更高的层次奋进。 还喜欢谈论是非的,学会沉默,静静学习;还是对事不对人的古板性格,学习为大局考量,才能真正服众。 胸怀大格局,自生大境界。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翻过这座山,还有更高的山等着你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