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一代名臣欧阳修的山水情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4:05: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一代名臣欧阳修的山水情怀                                                         2019-12-04 17:41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不仅在政治上成就斐然,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代文豪,独领风骚,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他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康定元年,和范仲淹一起推崇改革变法的欧阳修被调回京,临危受命的他,在“庆历新政”受阻,刚正不阿的他上书朝廷为民请愿,却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一腔的热血无处挥洒,雄鹰有展翅,翱翔天际的壮志,无奈只得将心中的苦闷和才情付之于山水间,吟诗作对,一壶酒悬崖于腰间,在田野,山间野餐,坐地而席,常常一副醉眼迷离的模样。
在也正是在这种与民娱乐的“宽简”状态下,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却是出现了一片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为此,欧阳修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醉翁亭记》,自称醉翁。
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了欧阳修的豁达和豪情,至今也被后人引经据典用来比喻别有用心。自称“醉翁”欧阳修既然意不在酒,那么他在乎的又是什么呢?
他所说的酒难道只是简单的酒吗?他说在乎山水之间,那山水之间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官不在乎权,在乎一个意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便很好地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莘莘学子们,在金榜题名后的欢呼雀跃,初中科举,步入仕途的欧阳修也不例外。
天圣九年(1031年),欧阳修赶到洛阳走马上任,在此期间,他也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饮酒作乐,吟诗作赋,互相切磋诗文。在上司钱惟演的精心照料之下,欧阳修等人没有被过多的繁杂政务所打扰,落得清闲的他和一众同僚在留山玩水间,便有了更多的诗词创作于世。在欧阳修的带领下,古文创作之风在宋朝曾流行一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
而西京留守钱惟演,除了是一个豁达之人外,欧阳修 曾在自己的《归田录·卷二》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钱惟演很是欣赏欧阳修等人的才华,把他们当做贵宾好吃好喝供奉起来。
他不仅免去了欧阳修等人的公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洛阳这段“纸醉金迷”的日子,不仅成了欧阳修仕途中最享受的时光,也为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感。
酒到尽兴时,他常与人饮酒对诗,在北宋诗人邢居实的笑话集《拊掌录》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欧阳修和众人举办行酒令,规定作诗之人要以徒刑以上的罪行各作诗两句,一人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人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轮到欧阳修时,他却说:“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偏。”
众人诧异,这醉酒怎么能算是徒刑以上的罪呢?欧阳修答:喝酒之后的醉汉,还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的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后来,钱惟演官场失意后,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清闲自得的日子也到了尽头,在此期间,虽然欧阳修在仕途上的作为微乎其微,但在洛阳三年的时光里,却成了欧阳修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后来欧阳修官场失意后曾直言“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景祐元年(1034年),27岁的欧阳调任回京任馆阁校勘,惜别故友之时,大家都热泪盈眶。
欧阳修作词送故友,咏叹离别: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就是一场场不断的送别,茫茫人海中,曾经你我相识、相知、相交过,人生便足矣。
欧阳修忍住悲痛告诉故友:归去的日子已经定好,临别之时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哽咽在喉,欲语泪先流。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便是痴,离别的悲伤之情难免惹人伤感,凄凄别恨在心头,就像这楼上的清风,天上的明月一般转瞬即逝。
践行前的酒宴,莫要再唱那些让人悲痛的离歌,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此时,我们只需携手同游,看尽这洛阳城里的遍地的牡丹,这样便能才一些伤感,我才能淡然无憾地与归去,挥一挥衣袖,潇洒与春风辞别。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初入官场的欧阳修,在洛阳城如闲云野鹤般,游离于山水间,他在乎的并不是这官场上的名利。而是那种恬然于心的豁达和意气风发的豪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醉翁之意,山水之间
欧阳修曾在《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中,描写了自己和采莲姑娘在荷塘里以荷叶当杯,划船饮酒,与民同乐的美好时光,酒已经成了他一生的挚爱,放情林木,醉意山水。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
欧阳修还曾写过一首小诗《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以画眉鸟自喻,表达了自己不喜欢如笼中鸟一般的朝中生活,向往的是山水之乐的悠闲生活。
对他来说,功名利益,也不如“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朝中措·平山堂》)
虽然欧阳修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坦,多次被贬,但他并没有为此而闷闷不乐。相反他对饮酒以及游山玩水的爱好乐此不疲,追求的是精神世界上的快意人生,而不是指点江山的挥斥方遒。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下一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沉醉在山水美景之中,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他早已经将宦海浮沉,谪居生活的苦闷融入于山水之间,他在《醉翁亭记》中想表达就如《尚书》中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传统思想,随遇而安、恬然自得,与民同乐的情怀。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心境,才成就一代文学巨擘,被后人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传诵至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极高:
  苏轼称其为: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儒家圣人朱熹更是评其为: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曾国藩称其为: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中的立言之人。
  儒家圣人朱熹更是评其为: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宋仁宗赵祯对其评价为: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仁宗嘉祐年间,当时士大夫相传道: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
可见欧阳修是德才兼备的一代文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3:27 , Processed in 0.0076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