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诗,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2020-01-05 10:11
说到我国古典文学里最杰出的成就,自然是诗了。诗语言凝练,字字珠玑,形式上也是千变万化,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等。在表达情感这一块,也是百转千回,荡气回肠。即便是放到现在来看,诗在文学体裁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诗的体裁多种多样,按内容可以划分成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形式上还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古体、七言古体和杂言体这几类。格律上又能分成五言、七言律诗或是五言、七言绝句,加上后来出现的乐府诗,可谓是五花八门。 而这么多诗体里,有一种尤为单独特殊,就是今天笔者要提到的回文诗。大家或许都知道对联里有回文联的说法,即不管顺着读还是倒着读,对联都能通顺。而诗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不过难度要比回文联高上搞几个档次。 历史上第一首回文诗源自苏伯玉妻子所著的《盘中诗》,全诗内容太长,笔者节选其中一段给诸位细品——“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这里采用的是“三字经”的讨巧方式,但不难看出,顺读反读都是通顺的。 这首诗创作于东汉时期,讲的是苏伯玉妻子对远在蜀地丈夫的思恋之情。也是因为苏伯玉妻开的头,后世创作的回文诗,也多以抒发爱情和缱绻的思念之情为主。 回文诗以巧妙精绝著称,十分考验文人的基本功。自西晋之后,历代文坛大家都争相创作回文诗来彰显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像是大众熟知的白居易、王安石还有苏轼,都是回文诗的爱好者。 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讲宋朝时苏轼创作的一首回文诗,名叫《题金山寺》。在这之前,有必要聊一聊苏轼创作该诗的背景。 众所周知,苏轼有个十分要好的和尚朋友,名叫佛印。其3岁就能背诵《论语》,5岁熟读3000首古诗,他也是苏轼当年对对子唯一的棋逢对手,两人也是因文学结缘,惺惺相惜。而这个佛印,当时正是在金山寺出家。 公元1071年,苏轼因为写了几篇针砭时弊的文章,遭到了诬陷。苏轼觉得朝中一片污浊,便请求下调,于是被安排去了杭州当通判,沿途经过镇江金山寺,自然要和老友叙旧。而在金山寺和佛印畅谈人生这几天,苏轼的灵感蓬勃而出,洋洋洒洒写下了这首《题金山寺》。 全诗内容如下“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其回文后的内容如下“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如此对比之下,回文诗的魅力就很明显了。也不得不佩服苏轼的才气,这首诗不管是顺读还是倒读,都朗朗上口,堪称千古绝唱。而该诗也成了回文诗里的翘楚,被后世誉为“中国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诗”,广为推崇。 回文诗的魅力可见一斑,作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各位读者,你们感受到了回文诗的美吗?
|